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19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19篇

2022-11-15 09:4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19篇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学校美育特色教育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美育覆盖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做到以美养德,坚持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以美育智,坚持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19篇,供大家参考。

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19篇

篇一: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学校美育特色教育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美育覆盖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做到以美养德,坚持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以美育智,坚持科学教学,促进智力培养;以美健体,倡导文武并举,锤炼强健身体。加强艺术美育,为造就专门艺术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二、基本理念以美立德——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以美益智——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以美健体——促进“健”与“美”的和谐统一;以美促劳——做中学,学中做,鉴赏美,创造美三、现实基础学校生源,具备创建美育特色学校的美育基础。学校的音乐、美术、剪纸、泥塑、国学及诗文朗诵等受学生欢迎,学生天真活泼、积极向上、热爱活动,具备创建美育的优势。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品德。书画比赛、演唱比赛、征文比赛、体操比赛、献爱心活动、参观活动等等此类活动,可以树立舆论,激励情感,培养意志,锤炼体魄,这些都是美育活动形式。因此,我校创建美育特色学校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是基于优势的更好发挥,在总体规划和明确思路指导下,整合资源,发展特色项目,可以使创建美育特色学校水到渠成。

  四、创建目标1.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环境对于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嘈杂凌乱使人烦躁和压抑,整洁优雅给人愉悦和理智,更利于知识传递、能力训练和品德培养。2.提倡严谨科学的教学风格。古今中外学之大成者,离不开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谨科学的教学风格有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益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学风。3.加强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就一生、幸福一生、完美一生的奠基石。艺术教育传递着文化,满足人的特殊精神需求,提升素质,完善人格。4.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有助于人的整体精神素养的提高,有益于学生感受美好生活,产生热爱生活、建设美好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具备鉴赏能力,才能创造美,才能给主体的生活带来情趣与活力。表现美是创造美的初级形式,在表现美的同时学会创造美,会对自身及其环境产生审美改造和创造美的冲动。这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具有长远和根本性的影响。5.促进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崇高理想境界。在完成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很难无视人生趣味和境界的最终目标。忽视终极价值教育的美育无法真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终极性的美育目标正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关键。

  五、创建策略和办法(一)创设美育特色教育的良好环境1、重视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根据校园特点,运用美学原则设计和布置树木花草的种植、雕塑、宣传橱窗、办公室教室门牌、卫生箱等等设施;作为上、下课信号的电子铃声也需要改为愉快悦人的经典音乐;需要对师生个人仪表提出规范性的要求;强化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美观的意识。2.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设施。根据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增加教育教学设备的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据美育特色学校创建的需要,在读书、创作、篮球、乒乓、棋类、美术、音乐等特色项目中添置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设备,尽力不使教育教学“捉襟见肘”。3.加强对特色教育的领导。要建立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学校党组织副支部、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学校各级骨干组成,共同探讨美育特色教育决策。4.加强特色教育舆论宣传。召开教职工会议,专题传达特色学校创建规划方案,组织讨论,使美育特色教育深入每个教师内心。召开全校学生会议,宣传美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意义和具体举措,使美育特色教育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5.完善美育特色学校管理制度。从科学、规范、切合学校实际的角度构思学校制度,在广泛征集教师、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加以修改,并提交教代会审核通过,以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为特色教育保驾护

  航。(二)师资是特色学校创建的灵魂,要建设一支懂得美育精通美

  育的教师队伍。1.美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思想应该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实践行为,对

  于学校特色的整体定位、指导思想、目标方向、策略措施,教师应该通过培训、学习、讨论,做到心中有把握、行为有落实、评价有参照。

  2.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辅导,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重要性,懂得尊重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原则落到实处。努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传承文明、造福社会的使命感,提高教师道德、业务、审美等职业素养。

  3.美育特色教育师资建设有三条途径:第一,引进艺术教育专门人才,积极对上争取,这些优秀人才将成为担当美育特色教育的生力军;第二,强化本校教师美育素养、美育技能的培训,包括从教师服饰、教师言谈、行为举止到兴趣爱好特长、教育教学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努力争取使教师有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有一技之长、一能之专,展示独特的教师个人魅力,为美育特色教育率先垂范;第三,从社会上聘请各类专家、名人作美育特色教育的兼职辅导员,定期讲学辅导。

  4.强化教师反思式培训。在特色教育创建的实际工作中,必然会遭遇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惑,应该有目标地引导教师主动研读名教师的教育论著,对比反思自己教学工作的差距,并作及时的策略调整和再反思,做到问题从实践中来,辅之于理论的思索,再在实践中检验,

  形成新的认识和行动,养成教师自觉实践、自觉反思、自觉提高的习惯。

  (三)加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1.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凸现素质教育,依据本校美育特色,研究制订校本课程体系标准。以此为标准,分解至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研究和开发富有美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2.美育特色校本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为核心,探索学生自觉成长、优势发挥的途径和方法;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3.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与学科领域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科领域知识在其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从其中获得的素养能力能够有利于学科领域的拓展。要寻求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使两方面的共同提高。4.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美学原则。课程内容设置应该利于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要关注自然生态的和谐美、社会生活的人情美、学生个体的人性美。课程辅导的形式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规律,充分体现科学之美。(四)依托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渗透美育特色教育思想1.根据不同学科教学的不同特点,用审美原则审视教材,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美育资源,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时充分突出学科美育的功能,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更应充分关注审美的

  

篇二: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关于高校美育建设的思考

  摘要:目前,美育是高校教育事业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现代高校美育工作建设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的美育体系。要让美育工作落到实处,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指导原则上理解其重要意义;在课程设置上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在制度上要实施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美育

  引言中国有着丰富的美育传统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孔子“六艺”,就是传统美育的基础,“礼、乐、射、御、书、数”实际上包括着德智体美四方面,只有“六艺”精湛,才称得上人才,才算得上具备完整的人格。而在孟子看来,理想、人格只有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才能获得完美人生:“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美的境界才是至高的境界。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培养青年“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美德。”从先贤精粹的言论中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是紧紧围绕人的培养建设这一中心,美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忽视了这一丰富深厚的美育传统,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同时也看到了精神文明的失落,美育脱离了它原本的精神内涵,陷入被冷落荒芜的危机之地,即使在高等学校,美育教育的意义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我们大学教育的性质定位主要在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上,大多是教学功能型的,没有把大学作为美育全面深入开展的重要阵地,美育理论传播、美育实践活动都很薄弱,或宣扬“智育至上”,以智育工作的思维、形式和方法来解决一切问题;或是将美育与德育二者混为一谈,以德育代之,成为当今大学教育最突出的弊端,造成受教育者人格与精神的缺陷。是什么导致他们在知识方面聪慧敏锐而在人格方面贫乏愚钝?我们的教育残缺了什么?面对严峻的现实,不能不引人深思。

  1高校美育建设存在的问题大学是学生审美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审美观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校的美育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的美育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部分高校的教育事业中,美育在“德、智、体、美”这四个教育环节中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对美育工作的功能认识不到位、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美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这导致了部分高校的美育课程较为陈旧、创新力度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目前,部分高校的美育课程以选修课程尤其是以史论和鉴赏类课程为主,数量少、课程单调、体系性不强、学生的受众面不高,不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课题组对重庆的部分高校进行了关于美育课程建设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目前,仅有17%的学生对美育课程现状表示认可。在课程设置方面,仅有13%的学生认为较为合理。学生对美育课程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审美性(80%)、互动性(60%)、实用性(50%)。其中,女生更关注实用性,男生更关注互动性。在美育课程类型方面,学生最希望开设互动时尚类课程(57%)和实际应用类课程(47%)。其中,女生更关注互动时尚类,男生更关注实际应用类。就美育课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而言,学生主要希望提升欣赏能力(67%)、社交能力(53%)、表现能力(47%)。就与职业规划的衔接度而言,只有20%的学生认为美育课程对其职业规划没有帮助。样本数据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目前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这与从事美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的感受基本一致,因此,数据应该是准确、可信的。

  2如何搞好高校美育建设2.1校园文化是美育的承载美学以对于人生真谛的思索、追踪和破解为使命,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存在价值的不断追问,对生命意义的最高阐释。对精神极限的顽强挑战,从而为人类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为历史进步输送巨大的精神动力。美学的这种丰富、伸展的人文内涵是审美教育的人文理想定位的内在的依据。在当代审美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审美教育应以这种既体现美学的人文精神,又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感的人文理想,去照亮大学生的思想,启迪大学生的心灵,对大学生的情趣格调起到积极的陶

  冶、引导和感召的作用。2.2引导学生欣赏和创造艺术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是学校美育的出发点,也是第一位的任务。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却不会天然的产生,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审美想象、审美创造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我们要加强对美育理论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是我们时代最正确、最进步、最高尚的审美观。2.3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的美育管理体制人的全面素质,应该说有五个方面,即:思想品行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长期被忽视的美育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蔡元培曾说:“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从全局来说,普通高校的美育和艺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确认。美育至今并没有成为学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现行教学计划,而不是全面培养人才的计划。美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美育的任务,高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并要加大宣传舆论的力度,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美育气氛。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美育工作体制,成立美育教研室,负责全校的美育教学和研究等日常工作,指导审美实践活动,为审美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结语在高校加强美育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人才的培养。高校推动美育建设的改革,意义重大:首先,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其次,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知识应用水平;再次,可以提高美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最后,可以使学校的美育教学形成自身的特点,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

  

篇三: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等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艺术鉴赏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基本原则(一)普及性原则: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二)多样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问题

  为导向,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重点关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局面。

  (三)整体性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三、工作目标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目标,完善美育制度、构建美育体系,提升美育课程建设和美育科研水平,强化学校美育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挖掘整合和提升社会美育资源利用效果,大力推进美育网络资源开发和推广,强化学校美育评价、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机制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整体推进我区学校美育工作建设。四、实施内容(一)建立学校美育课程体系。中小学、幼儿园美育课程建设要以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为主体,以审美化教学、学科美育功能开发为抓手,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按照课程

  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以及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校本课程。中小学、幼儿园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精神,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工作,重视和加强美育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和实施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学校美育综合课程。

  (二)创新美育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探索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机制,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将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地方特色和民族民间艺术、欣赏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内容。中小学、幼儿园要因校制宜,以“出彩顺河·阳光校园”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逐步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校要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操)、诵读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项艺术爱好,掌握一项艺术特长。

  (三)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方式。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

  学质量为导向,建立健全不同学段美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小学、幼儿园可依托地方美育资源,广泛开展社会美育资源整合利用,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四)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美育氛围。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校报校刊、宣传栏、集会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激励向上、向善的内涵,使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践行言行之美;继续开展好“书香校园”“书法实验校”“品牌学校”评选创建,“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和比赛,做好最美师生、最美班级、最美校园等评优评先活动。

  (五)加强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美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安排专项培训资金,并对农村学校予以倾斜;继续开展名师送课下乡活动,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优质师资资源共享。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发学校美育课程,组织开展美育教师基本功大

  赛、艺术论文评选和专项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美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六)完善美育评价、督导制度。实施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区教体局结合每年的督导工作,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美育工作开展情况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各校(园)要根据工作实际,完善评估机制,制定评估细则,定期开展专项督导评估。

  五、保障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加强我区学校美育工作的落实,区教体局成立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推进全区学校美育工作。(二)落实责任,协调联动。领导小组各成员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认真落实区教体局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价办法,明确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质量。各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联动,紧密协作,确保整个工作全面、高效、有序进行。(三)广泛宣传,确保效果。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广泛宣传加强美育的重要意义,努力争取社会理解和家长支持,营造我区重视美育、研究美育、推进美育的浓厚氛围,圆满

  完成学校美育工作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篇四: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X〕71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X政办〔X〕69号)精神,大力推动学校美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美育大方向;形成惠及全体、优质丰富和体系完备“三位一体”的学校美育大格局;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三维互动”的学校美育大平台;营造文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

  “三联推进”的学校美育大环境。培养学生美育兴趣爱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对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工作目标到X年,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结合专业开设多样美育课程,普通高校开设公共美育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课外美育活动学生参与面达到100%。到X年,基本实现学校美育设施设备和教师队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美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与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现代化学

  校美育体系。二、重点任务(一)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进一步凸显美育课程在学校美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美育课程目

  标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加强和改进艺术课程及其教学为主体,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的综合性,促进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加强美育实践教育活动。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根据大、中、小、幼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教育类别,按照国家规定科学定位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二)加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等。各级各类学校要实施美育课程建设计划,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美育课程,美术、音乐课时安排达到规定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要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校本美育课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美育课程资源。要以音乐、舞蹈、戏曲、朗诵、绘画、书法、篆刻、工艺美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以学生艺术社团为依托,以班级为基础,大力开展合唱、课堂器乐、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文化艺术活动。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也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朗诵、影视、书法、篆刻、剪纸等教学模块。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形成本地本校美育特色和传统,做到每个学生小学毕业时掌握1项以上艺术技能,初中毕业时掌握2

  项以上艺术技能。(三)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

  1.积极推进美育示范特色校建设。建设20所美育示范特色校,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实验成果,引领带动学校美育整体发展。中小学校要按照课程目标整体化、课程结构科学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形式多元化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美育课程。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注重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合力。

  2.加大美育特长生招生力度。要按照一校一特色的要求,统筹规划各中小学艺术门类。各县(市、区)要选定2〜3所优质初中学校招收艺术特长生,根据学校特点,协调制定特长生招收项目,要形成规模,体现特色,集中培养,打造学校美育教育特色品牌。高中阶段要做好初升高美育艺术特长生的上下衔接,扩大特长生的招生规模。鼓励高中阶段差异化、特色化办学,对招收音乐、美术特长生成班级规模的学校给予教学器材配备、外聘专家授课经费支持。努力建设中小学器乐、舞蹈、合唱等学生艺术团体,逐步形成学校艺术特色。

  (四)强化学校美育教育科研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成立X市美育综合研究中心,充实完善X市教育局艺术教育委员会。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配备美育学科教研人员,加强对中小学美育教学的指导。配齐配好教研机构美育器材,为教研员提供专业提升的必备条件。探索建立县(市、区)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中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基

  于“互联网+”的美育质量大数据分析方法等,促进美育教学质量提升。设立若干个市级美育专项课题,开展市、县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堂教学评选活动,引进和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美育类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大力开发整合、汇集引入与国家课程教材配套的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依托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包括偏远农村学校在内的各中小幼学校,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学校积极开展美育校本教研,支持学校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美育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1.加快解决美育师资短缺问题。要严格按照美育课程方案规定,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美育授课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美育教师并保证美育教师专职专用。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确保X年美育师资配备全面达标。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合作,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担任兼职美育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2.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探索试行“美育教师多校走教模式”,统筹调剂,鼓励工作量不饱和的美育教师在同一学区内或邻近学校间多校任教,特别是在村小、教

  学点间轮流任教,教师绩效考核予以倾斜,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交通

  及生活补贴。

  3.实施美育师资提升计划。建立美育教师协同培养机制,促进美育教

  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的水

  平。以3年为周期,每年持续轮流开展美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

  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美育教师教学观摩。鼓励成立美育校际协作联盟,

  发挥美育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加大农村美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美育教师

  专项技能培训。进一步支持美育名师成长,市级美育名师工作室指标单列,

  向美育学科倾斜。

  4.保障美育教师相关权益。职称评聘要特别关注美育课骨干教师,美

  育教师参加各级竞赛、艺术展评、指导学生参加美育实践活动等获奖情况要

  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和职称评定条件,确保美育教师在职务评聘、骨干培养、

  评优评先等方面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美育学科市级以上名师、省

  学科带头人职数特岗单列,不占本单位职数限制,实行特评特聘。美育教师

  承担的课后辅导和社团美育辅导、

  艺术实践活动和各类艺术竞赛等工作,要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常年开

  展学校合唱团、舞蹈团、管乐队等超过25人以上艺术社团训

  练的主要指导教师,在对照参加职务评审和聘任时,按课外活动校级辅导员

  待遇处理,并对照《X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第二十九条,其担

  任艺术社团指导老师年限按班主任工作年限计算。

  美育

  教师创作的作品经省级认定后在职称评聘中可作为教育教学成果。

  (六)广泛开展美育活动

  各中小学校应着力实施学生美育素养提升计划,将美育实践活动实行

  课程化管理;要将美育活动纳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要内容,

  积

  极开展艺术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要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

  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各校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活动

  (艺术周或艺术月);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巩固提升“班班有

  歌声”活动成果,继续开展学校校歌创作工作,到

  X

  底实现全市校校有校歌。

  设立X市中小学文化艺术节,隔年各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

  和一次全市中职学校学生文艺汇演;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幼儿师生美术

  作品展评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集体项目单项

  (合唱、舞蹈、器乐)比赛;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

  一次书法比赛和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各县(市、区)均要举办相应的选拔比

  赛。

  X年底前,每个县(市、区)和X经开区至少建成县级重点培养的教师

  或学生合唱团、乐团、舞蹈团各1个。到X年重点建设10个市、县“教师

  艺术团(乐团、合唱团、舞蹈团)”、

  10个“学生艺

  术团(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注册认定30个校级学生艺术团,组织

  开展全市“优秀学生艺术团(乐团、合唱团、舞蹈团)”评比。

  深入开展“乡土(民间)艺术进校园”“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创

  建20所“书法教育示范学校”、20所“经典诵读特色学校”,20所“绘画

  艺术示范学校”、20所“民间工艺(剪纸、泥塑等)艺术特色学校”,努

  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特色,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

  术传承学校”和“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到X年,建成一批校园文化

  内涵丰富的“美育教育示范学校”或

  “中

  小学校园文化美育环境(培育)示范学校”。

  (七)整合校外美育资源

  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

  人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艺术教育网络资

  源建设,努力提升美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文教结合工作平台作

  用,利用市县两级文化艺术场馆和人才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各类文化场馆,

  开展现场教学;鼓励高等院校和X艺术学校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基地。

  引进高水平文艺演出项目进学校,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学校要加强整合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创造条件鼓励民间文艺社团、协

  会和艺术培训机构、文艺专业人士进学校免费服务,尝试在学校建立艺术工

  作室、设置兴趣班,搭建美育工作社会支撑平台。学校、学校少年宫要与教

  师进修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开放灵活的美育资源共享平台

  (八)大力推进学校美育设施设备标准化

  实施中小学美育设施设备改善计划,建立中小学美育器材补充机制,

  确保到X年学校美育设施设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加快音乐、美术功能教

  室的建设,按照教育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配齐

  配好音乐、美术设施设备配备器材。有条件的城区中小学校,要依据学校办

  学特色,开发建设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艺术功能室,如形体舞蹈室、器

  乐室(含器材室和排练厅)、电脑音乐创作室、书法与篆刻室、工艺制作

  室、陶艺室等活动室及相关器材,有条件的配备小型音乐厅,确保学校美育

  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学校美育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经济技术开发区(X高新区)管委会要将

  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

  将美

  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抓紧抓

  好。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

  作机制,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形成全社会关心、重

  视学校美育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充实完善X市学校艺术教育委

  员会,充分发挥其在美育教育工作中的协调和专家咨询作用。鼓励有条件的

  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美育教育活动。

  (二)强化学校美育制度建设

  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学校美育工作的管理规章,确保学校美育规范运

  行。积极建立和完善学校美育测评制度,扎实推进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

  作,抓好一批试点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开展音乐、美术学科纳入学生学业

  水平考试试点,积极探索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体系,并作为中招录取依据之一。制订符合高校艺术专业特点的教育教学

  评价标准,促进高校艺术教育质量提升。实施中小学美育工作自评制度,自

  评结果向社会公示。实施学校美育工作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各县(市、区)

  教育行政部门和X经济技术开发区(X高新区)社会发展局每年要编制和发

  布学校美育年度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强化学校美育经费保障建立学校美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市县两级大型美育教学与美育活动经费。鼓励各县(市、区)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美育“走教”教师和兼职教师给予专项补贴。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结合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计划,加强学校体艺综合楼、音乐美术教室建设等。市县两级财政要设立美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从X年起,市、县(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和学生美育素养提升计划,支持美育器材设施配备、示范特色学校建设和学生合唱团、舞蹈团、美术文学社团及乐团建设。确保美育课堂教学、教师进修、兼职教师聘请、改善学校美育设施设备和举办有关美育实践活动的投入,并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

  (四)强化学校美育考核督导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X经济技术开发区(X高新区)管委会要将学校美育工作作为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将美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师评价体系。每年进行全市中小学校艺术基础性工作考评,每3年组织一次义务教育学校美育质量监测。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学校美育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督促各方履职尽责,推动学校美育教育健康发展。

  

篇五: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育儿初中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为更好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章程第条,特制定如下美育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成立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更好保证美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处、班主

  任、艺体组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导美育工作的开展。三、明确中小学美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一)中小学美育以构建中小学“大美育”格局为目标。

  1.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健全完善与德育、

  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

  2.努力实现美育的“四个结合”。要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相结合,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结合,逐步形成美育工作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3.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中小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美育的内容和要求。

  侧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感受和初步认识色彩、构图、造型、声音、节奏、旋律等美的构成元素,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初步了解社会美,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良好的品行,懂得礼貌待人;接触欣赏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验运动美、形体美,感受运动与美的关系。四、工作措施:

  (一)、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1、学科之间是相互贯穿,是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现。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

  因此,我校把美育教育向各科教学渗透和各科教学向审美特质方向转化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制定每个月每位教师都写一份学科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详细教学设计。

  2、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强化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首先,进行美育特色教育理论培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强化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重修艺术,提高美育素养,增强美育责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明确什么是美育,美育教育包涵哪些内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全体教师要真正懂得美育的涵义,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造美妙的课堂,要用知识的严密美、结构美、深邃美来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达到对美育教育充满信心,并能很好的付诸实施。其次,立足校本,进行教师师德素养培训。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发现美的素材,积累美的资源,创造美,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累审美经验。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美育第一,开展课外美育活动。

  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本学期制定如下活动安排:1、读书活动、文艺汇演。2、诗歌朗诵比赛。3、学雷锋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

  4、看教育片电影写出观后感。5、清明节祭扫、制作节日小报。第二、建立课余兴趣活动小组。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余美育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课余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在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

  (三)、在艺术课中体验美艺术学科是美育的主阵地,开齐开足音乐、美术和艺术欣赏等艺术类课程,系统普及美育知识,将音乐、美术学科作为美育教育的龙头科目,充分应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通过讲解造型、色彩、画法的设计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审美意识。通过讲解乐理知识,说明不同的曲调、节拍、音符的特点,掌握艺术的不同表现手法,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学会如何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培养和发展艺术特长。(四)、在校园建设中实施美育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1)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校园设施,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围浓厚的气氛。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2)开展室内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布置好教室的墙壁、黑板。

  (3)建设好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督促教师充分运用好网络教书育人。(4)充分利用社会美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依托团队阵地,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让校园广播成为美育的宣传阵地。五、强化评价,规范管理(1)加强艺术课程教师的评价。进一步完善艺术课程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成果展示、问卷调查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月进行总结,对任务落实中有困难的教师给予帮助。(2)细化学生评价。通过对艺术课程教师的走访调查,在原有的学生评价考核表上增添美育活动考核内容,考核主要从收集的资料、过程的表现、展示的作品等方面进行评价,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师生参与艺术课程的热情。(3)其他学科教师的考核。其他学科教师在突出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突出美育教育的权重,量化打分。(4)将学生板报及手抄报、校园广播、班级美化绿化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各位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美育工作氛围,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构建健全完善的美育工作体系和科学高效的美育工作机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努力使美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篇六: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精神,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我省学校美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遵循学校美育教学发展规律,合理配置美育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美育教育均衡发展,培育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地方差异,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路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三)总体目标。到2018年,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教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二、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

  (四)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等)

  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有效增进学生对艺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坚持开齐开好艺术课程,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主动和自觉参与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艺术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和审美理想。

  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在开好艺术欣赏课程基本教学模块的同时,努力拓展艺术欣赏教学资源,为开齐不同教学模块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不同艺术兴趣爱好和艺术特长发展的需求。

  特殊教育学校的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

  职业院校的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美育与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普通高校的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美育资源优势,拓展美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课程。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等)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要引导有条件的学校根据本地文物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条件,开设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组织中小学生到博物馆、非遗馆等机构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要引导有条件的学校根据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条件,开设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

  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要创造条件开设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

  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民俗文化或地域文化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

  (六)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等)

  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中小学校要以班级为基础,继续开展以合唱和校园集体舞为主要内容的“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

  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重点开展器乐演奏、儿童歌舞剧、校园剧等群体性活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戏曲、书法、篆刻和剪纸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

  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三、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七)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因地、因校制宜开发美育教学资源,为全体学生搭建参与课外、校外美育实践活动平台。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依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湖北省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设在部分高校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基地,开展美育教学综合改革,推动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等)

  (八)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学科,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加强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本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剧院、音乐厅、青少年宫等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开展中小学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等)

  (九)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艺术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

  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艺术专门人才。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吸纳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借鉴国内外专业艺术教育经验的同时,自觉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统,主动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学科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办出特色。(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等)

  (十)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发挥湖北教育网台卫星播发系统和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等)

  (十一)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教室、走廊和宣传栏等阵地,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围绕国家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和艺术主题日,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建设一批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优秀学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艺术资源为载体的高雅、优美的文化艺术环境,为学生接受审美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办好黄鹤美育节(中小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艺术节和“长江之春”音乐季等综合性艺术展演活动。(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

  (十二)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构建教研与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中小学三方共同参加的教研、科研团队,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携手合作的研究模式。在市、州所在地的高校设立“湖北省美育研究与实践中心”,开展美育教学和教材研究,实施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度,严格考核要求。探索建立县(市、区)美育研究中心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等)

  四、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

  (十三)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美育教育骨干和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艺术教育名师和艺术学科领军人才;努力改善美育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美育教育。鼓励聘请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艺术专家、文博专家担任课外艺术活动指导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辅导课外活动、指导艺术实践活动。条件较好的地方,应提高美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完善美育教师补充机制。(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文化厅等)

  (十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各地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小学校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鼓励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区,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鼓励普通高校与专业艺术院校、艺术团体建立合作机制,开展艺术教育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合作开发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合作。在武汉地区高校设立“合唱”“舞蹈”“器乐”“戏剧”“美术”“书法”“童声合唱”“艺术与科学”等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定期开展美育师资专项培训和美育实践活动。(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等)

  (十五)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文化行政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经培训后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继续深化文化与教育合作机制,依托县(市、区)文化馆组建美育教学联盟,充实基层美育教学力量。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赴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定期举办“江城大学生艺术讲堂”活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借鉴国内、外的美育教学成果,开展区域或国际交流。(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文化厅等)

  (十六)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推进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加大正确美育观念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营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

  五、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要统筹协调、加强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艺术环境和氛围,不断推进我省学校美育工作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编办等)

  (十八)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美育综合改革。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湖北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湖北省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细则(试行)》等配套文件。(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等)

  (十九)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各地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建立学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各地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各地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各地在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时,要考虑美育工作相关因素,购置必要的美育设施器材。(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等)

  (二十)探索建立学校美育的评价制度。武汉市武昌区、黄石市黄石港区、荆州市沙市区、宜昌市西陵区、武穴市和赤壁市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要加强有关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工作。各地要相应开展本地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工作,实施中小学生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和建立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探索推进学校美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和评价制度。(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等)

  (二十一)建立美育督导制度。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督,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定期开展美育课程管理、美育实践活动和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等专项督导工作。(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等)

  

篇七: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特色学校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校情分析与特色定位(一)基础与传统学校是坐落于丰润区内的一所城区小学,建校20余年,学校的1313名学生近80%的学生来自周边的小区,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相当一部分家长也特别重视对孩子艺术特长的开发,并能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孩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我校作为省、市艺术教育窗口校,曾多次在市、区举办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培养了一批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实力。为学生形成多元智能创造了优越的人文条件。(二)现状分析调查学生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艺术类课程感兴趣,有70%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参加了舞蹈、书法、绘画、器乐等艺术类特长班的学习。调查家长显示,57%的家长希望学校培养学生学会读书方面的特长,希望培养学生写作方面的特长,希望学生在校学会快乐、学会运动、学会制作。调查教师显示,我校有一名国家级音乐骨干教师,一名省特级美术教师,其余10名音体美教师都各有专长,都是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并有60%的教师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有艺术特长。教师有能力承担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三)学校特色定位基于以上的考虑,我校开发了一套全面培养学生艺术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该课程以满足学生需要和加强艺术教育为宗旨,融综合性艺术活动、艺术特长学习和与艺术相关的研究学习于一体,让学生通过创造、表演、欣赏、交流尽情地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将艺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尽情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以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其他方面学习的发展。二、学校特色的目标与思路(一)学校办学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实行开放性的办学模式,丰富和发展学校办学的内涵,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让个体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均衡地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公民素质,陶冶人的情操,培养有较强适应力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实行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发展目标,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学生发面: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尤其是艺术方面)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发展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艺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陶冶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4.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方面: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2、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学校方面: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2、为各类艺术学校输送人才;3、为社会提供一个进行高雅艺术教育的场所。(三)特色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思路是一条主线,融会贯通,分段达标。一条主线:读书见长。融会贯通:把“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融合在教学研究与管理、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校本管理过程之

  中。分段达标:把这一特色建设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限为三年,主要以开展富有特色的系列化活动为主,第二个阶段历时两年,主要以总结提炼特色活动的成果为主。第三个阶段再用五年,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推广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

  三、学校特色的形成与标志1、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了艺术拔尖人才。在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己的敢于创新不断进取,在艺术教育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几年来,学校在区艺术节活动中一直被评为优秀单位,在今年参加的河北省二十一世纪科幻画比赛中12名同学获省二、三等奖,另有18名同学获市级奖励。在其他各项美术比赛中今年就有50多名同学获奖。在校本课程老师的辅导下,在今年团委、教育局、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少儿才艺大赛’中我校有126名同学参加了11个项目的才艺比赛比赛,占全区参加比赛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有几十名同学获得了奖项。同时,学校校本课程小组的同学还多次同社区同台献艺演出,并多次获市区金奖。李阳同学在全国钢琴比赛中获二等奖。沈建辉同学赴澳大利亚进行唢呐演奏,受到外国朋友的好评。今年,周小松同学参加了全国CCTV第三届京剧票友大赛,现在已经从全省600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复赛。近一、两年来,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了40多项省、市、区级奖励。同时我们也为上一级艺术学校培养了大批具有艺术特长的人才。其中,蒋哲光一同学和李阳同学考入了中央音乐附中,沈建辉同学考入了中央民族学院,田浩和姚和宇同学考入了北京职业戏曲学校。(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校本课程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学校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基础性课程的有益补充,一些项目由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延伸。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每学期通过校本课程都能完成3个项目上的社会实践调查,并写出实验报告。一件件小制作,一篇篇调查报告让我们感悟到了学生的成长。(3)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展。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尤其强调校本课程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选择,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发展。(4)学生得以和谐发展。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和谐、愉快、富有朝气的艺术教育氛围,为学生建构了施展艺术才华的殿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得掌握一门艺术技能或专长,而且在艺术学生培养了意志,发展了智力,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自信心,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了学生文明程度,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将使他们终身有益。(5)教师素质得以提高。学校有特色,教师必须有专长,在全面推进向全体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要求教师也必须掌握一门艺术专业,并将其列入每学年教师“十个一”考核内容之一,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拥有一门艺术特长,拓展了自己教学的舞台,更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尊敬,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会演奏某一种乐器,那么你作为一个教育者就有很大优势,如果你身上还有一点哪怕是很小的音乐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国王,就是主宰者,因为音乐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能使学生的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都展现在教育者面前。”四、学校特色建设的优势、困难及保障措施(一)优势1、拥有一批读写特长的教师、家长队伍;2、学生、家长、教师有“艺术教育”方面的共同需求;3、在教学领域有“学会学习”课题研究的基础;4、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5、外界对学校的特色建设能够提供大力的支持,区教育行政和业务部分重视并能够指导学校的特色建设。(二)困难

  1、校本研修制度还不够完善,教师的发展缺少长效约束机制;2、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3、特色建设过程汇总还缺乏强有力的专业引领力量。(三)保障机制1、组织保障学校将建立以校长为首的由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构成的学校特色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策划、组织、实施、评估特色建设工作。学校还将把特色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学校各岗位职责之中,从而形成特色建设的组织工作系统。2、队伍保障围绕特色建设,学校将抓好三支队伍作用的发挥。一支是本校教职工的队伍,一支是家长志愿者队伍,另一支是专业引领者队伍,让他们各显身手、各尽其能。3、制度保障依法建立独具特色的校园管理制度、校本研训制度、特色班特色课型鼓励制度、两级管理制、家长参与制等。

  特色学校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创建基本情况1.学校概况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770人,学生大多为农村孩子,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学生的家庭藏书量极其有限。2.创建主题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不断提高拓展途径。将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共同读书作为我校创办特色学校的突破口,使学校在实现“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满意人民”的办学理念的同时,彰显办学个性,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书香校园。3.创建背景我校具有开展此项特色活动所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我校有藏书24500多册的省一级图书馆,近段时间社会有识之士又陆续给学校捐赠图书,但目前学校对这些图书的利用率不高;另外,教师虽都很敬业但素质不是很高,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究其原因,就是读书太少,无法

  获得更多更新的理念和知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综合能力还一直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4.创建意义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树立优质特色教育品牌,提升办学层次,扩大社会的影响力;响应中心校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的号召,同时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读书活动,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为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能力,这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也改变教师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只放电,不充电”的不良现象,创建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人文化学校,使学校在师生的共同发展中得到发展,使我校的办学层次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具体要求(一)各学段目标1、低年级(一、二年级)(1)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绕口令和浅显的古诗词,作品尽量以拼音版为主。(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积累一定的成语、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每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10万字(一年级每学期不少于5万字)。2、中年级(三、四年级)(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浅显的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中国历史、文学作品。(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40篇(段)以上。(4)会做摘录笔记,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3、高年级(五、六年级)(1)阅读科技文章、文学名著、世界历史、人物传记。(2)开始会写阅读欣赏笔记。(3)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4)两年内阅读量为200万字以上。(二)、具体措施1、进行校园的书香环境布置。(1)建设完善读书活动展示园地。(2)图书•阅览室的规范使用。(3)班级图书角建设。(4)张贴利于读书活动开展的标语,营造氛围。2、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丰富班级图书,让学生有书可读。要求各班根据向学生推荐的书目统一到图书室借阅,必要的话让学生提供一些读物,所有图书实行统一调配,共同借阅,班主任做好班级图书借阅记录。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好书换着看”活动,为学生读书创造便利的条件。3、抓好早读课,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早读的习惯。倡导学生养成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

  30分钟的习惯。4、积极开展“书香班级”的创评工作。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年级推荐读物的阅读,各年级由学段领导和教研组长组织本学段教师群策群力,及时按年级推荐学生必读与选读书目,编成《课外阅读拓展训练学段课程》《经典诗文诵读学段课程》,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书目,经常督促检查。要求每学期每位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籍不少于5本。每学期末进行“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5、开设好阅读指导课。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中高年级每周开设两节阅读指导课,可以进行读物推荐,可以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可以进行读书交流,也可以是“美文欣赏”课,诵读最感人的诗篇、散文、小说、故事等。6、开展多样化的评价辅助活动,背诵古诗比赛、读书故事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读书笔记展示、科技小制作评比……7、关于教师读书(1)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全体授课教师每人每月至少读完一本,并完成读书心得一篇。(2)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时间地点自定),每学期至少2次。作好相关的记录。内容为介绍自己读的好书,或可以借鉴的教育教学知识等。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我们将按照自己制定的各学段目标及相应的措施,按部就班地把此项活动开展下去。

  

篇八: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美育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

  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形成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全省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部分地方和学校存在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强、协同推进机制薄弱等问题,总体上仍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为了进一步改革和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通过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更新机制、建设“互联网+美育”网络资源平台、强化美育师资队伍和教科研建设、整合学校和社会美育资源,建立学校美育和学生综合艺术素质多元评价制度等措施,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促进学校美育规范科学发展。(二)工作目标。全面实施学校美育工作评价制度。到2018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足开齐美育课程,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二、重点任务(三)建立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建设

  要以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为主体,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秦腔等地方戏曲、剪纸、腰鼓以及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课程。小学阶段确保美育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美育课程,初中阶段美育课程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20%。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影视和秦腔、腰鼓等体现陕西地域特色的教学模块,保证美育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将美育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美育课程不得低于72个学时。普通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保证每个学生美育课程选修课程不低于2个学分。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美育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

  (四)创新美育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探索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将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地方戏曲和民族民间艺术、欣赏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鼓励学校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定

  期举办艺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校要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项艺术爱好。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五)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方式。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建立健全不同学段美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语文、历史、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专业艺术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将专业课程、文化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德艺双馨、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六)建立“互联网+美育”网络资源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新华美育在线课堂公益项目为基础,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

  (七)创设校园文化环境美育氛围。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报校刊、学生刊物、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了解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鼓励学校开展艺术节、文化节、国学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春芽杯”、“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和比赛,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

  (八)加强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订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具体方案,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美育教师,普通高等学校加快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各地在中小学教师招教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免费教育师范生中,增加美育教师招录比例,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美育教师。实行县域内美育教师交流制度,鼓励美育教师采取“走教”“支教”等形式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支持师范类和专业艺术类院校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设立美育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计划中加大对乡村美育教师培训力度,鼓励建立校际美育协作区、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和互帮互助机制,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岗位聘用、评优选先、进修培训等方面,保证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继续组织开展“名师大篷车”活

  动、美育教师赛教、基本功大赛、艺术论文报告会和专项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美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九)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充分发挥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团队的智囊作用和省级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大力推广普及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力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建立教材更新机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度,严格考核要求。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学科研究项目中设立美育专项课题,并予以一定倾斜。探索建立县(市、区)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十)整合学校和社会美育资源。各级教育部门要大力推动校内外艺术活动双向延伸,学校艺术教师要参与指导校外艺术活动,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可在学校建立活动站点,利用学校资源和中心的机制,满足更多学生艺术学习需求。各级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文艺支教志愿服务等项目,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赴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讲座活动。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鼓励专业艺术院校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基地。

  三、完善美育健康发展保障机制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区政府要认真履行发展学校美育的职责,将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学校美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宣传、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等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学校美育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将学校美育纳入各级各类教育规划,组织编写、修订地方美育教材,推动美育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宣传部门要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支持学校美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完善支持学校美育场馆和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的投入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大力支持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制定鼓励乡村学校美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文化部门要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在人才、场地和文化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支持,促进学校资源和公共文化资源互动互联。

  (十二)保障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配置。全省各级政府要依法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资金统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补齐学校美育的短板。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和区域内艺术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各市、县、区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校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各级各类学校要执行国家制定的配置标准,充分发挥场馆等设施设备的功能,满足艺术教育教学和大型艺术活动需求。

  (十三)建立健全学校美育工作评价机制。从目前起,在5个国家实验区和10个省级实验区试点实施县域内中小学校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建立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设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校要向省教育厅提交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内容包括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师配备、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以及实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等方面的情况。省教育厅汇总各市(区)和高校情况报教育部,同时发布全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十四)加大美育督导与宣传力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并向社会公示。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测。要在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中加大美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美育的宣传力度,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引导全社会都来重视、支持学校美育,尊重、关心美育教师,营造有利于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

  

篇九: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按照《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16X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美育工作思路和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通过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更新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机制、建立完善网络资源平台、强化美育师资队伍和教科研建设、建立学校美育和学生综合艺术素质多元评价制度,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和校际间美育发展差距。到X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足开齐美育课程,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到X年,初步形成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二、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为主体,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按照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及教学指导

  纲要,逐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和影视教育等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汉调二黄、五句子歌、剪纸、泥塑、茶艺、根艺等特色的美育课程。小学阶段确保美育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初中阶段美育课程课时不低于总课时20%。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和影视教育、《高中电影艺术与欣赏》等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影视和秦腔、腰鼓等体现X地域特色的教学模块,完成美育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美育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

  三、创新学校美育实践活动探索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将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地方戏曲和民族民间艺术、欣赏文艺演出等列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各类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中小学校要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以

  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项艺术爱好。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方式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建立健全不同学段美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要积极开发利用当地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参与对外人文交流。五、建立“互联网+美育”资源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X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新华美育在线课堂公益项目为基础,加快推进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

  输送到各级各类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在利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的学习平台建设。

  六、创设学校美育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报校刊、学生刊物、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各中小学校每年应举办X届校园艺术节,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汉调二黄进校园、“春芽杯”、“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和比赛,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七、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问题。县教体局、县人社局要协调配合,制订《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具体方案》,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有计

  划、分步骤配齐专职美育教师。在中小学教师招教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免费教育师范生中,增加美育教师招录比例。实行县域内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城镇学校美育教师采取“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岗位聘用、评优选先、进修培训等方面,保证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加大美育教师培训力度,把美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美育教师全员培训,开展美育教师赛教、基本功大赛、艺术论文报告会和专项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美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八、加强美育教科研工作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大力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县教研室要多渠道配备美育专兼职教研员,以条件较好的学校为依托,建立教研基地,定期组织美育教研活动,加强美育专项课题的研究。探索建立美育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九、整合美育教育资源县教体局要大力推动校内外艺术活动双向延伸,学校艺术教师要参与指导校外艺术活动,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可在学校建立活动站点,利用学校资源和中心的机制,满足更多学生艺术学习需求。要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和“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鼓励专业艺术院校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基地。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发展学校美育的职责,将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学校美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县教体局牵头,宣传、发改、财政、人社、文广旅游等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学校美育工作机制。县教体局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将学校美育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组织编写、修订地方美育教材,推动美育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宣传部门要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

  社会文化环境。发改部门要把支持学校美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完善支持学校美育场馆和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的投入政策。人社部门要大力支持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制定鼓励乡村学校美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文广旅游部门要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在人才、场地和文化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支持,促进学校资源和公共文化资源互动互联。

  (二)保障经费投入。各有关部门要依法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各镇、各学校要加强资金统筹,保障用于添置改善美育设施、设备、器材及开展美育活动等经费,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补齐学校美育短板,改善美育教学条件。鼓励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校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各级各类学校要执行国家制定的配置标准,充分发挥场馆等设施设备功能,满足艺术教育教学和大型艺术活动需求。

  (三)建立评价机制。在全县中小学校实施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美育自评工作,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建立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各中小学校要向县教体局提交学校艺术教育

  发展年度报告,内容包括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师配备、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以及实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四)加强督导宣传。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将美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并向社会公示。要在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中加大美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美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引导全社会重视、支持学校美育,尊重、关心美育教师,营造有利于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篇十: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打造美育特色学校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新沂市新安镇嶂苍小学近年来,我校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育人目标,确立了一保(保徐州市模范学校称号),二优(优化以美育人特色),三创(创建徐州市标准化学校)的奋斗目标,发扬“文明自律团结进取”的校风,强化“敬业爱岗善教促学”的教风,培养“勤奋好学实践多练”的学风。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导向,实现学校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依据徐州市标准化学校创建细则,现将我校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我们的概况

  我校始建于民国22年(1933年),建国后更名为嶂苍小学,1987年在地方政府和学范区百姓的支持下将原来的孔圩小学、永红小学合并入嶂苍小学,学校占地面积逾50亩,教职工近50人,在校学生高峰时达1600余人,由此学校一跃成为当时苏北地区最大的村级小学。目前我校有9个教学班,学生316人,40名教职工。校委会由9人组成,党员2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6人,校委会成员老中青结构合理,富有教育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教师全部具有合格学历,其中5人为本科学历,23人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27人,依据标准配齐了英语、科学、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专职教师。全员教师获得基本功技术合格证书和现代教育技术合格证书。学校配套用房、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为把学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提供了基本保证。

  我们的努力

  我校的各项工作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群众对于教育的期望值的不断提高,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目前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2011年,我校迎接徐州市标准化学校验收,全体教职工为抓住机遇而欣喜,为创建之困难而思索。校委会一班人带领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创建标准,使大家明确“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的前提下,确立创建思路,实行岗位责任制,带领全校师生掀起创建热潮,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促进了我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一、艰难创业,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学条件是基础教育的保障,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校多方筹集力量集中规模办学,共建设标准教室23口,1994年三村又集资20余万元建造一幢教学楼。去年,我们又抓住省“校安工程”机遇,新建一幢可容纳15个教学班的教学楼。新投资购进部分教师办公桌椅和学生用课桌椅共计70余套,目前正投资新建多媒体教室2口,微机室1口,科学实验室1口,新增学生用微机21台,教师用微机20台,力争将我校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与教育现代化目标进行接轨。二、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1、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为首要任务,提高管理和指导教育教学能力。学校领导者的教育理念,质量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

  行为。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校委会成员的组织、思想、制度、作风建设。坚持四个做到:(1)勤学习,提本领。(2)求务实,讲实效。(3)重作风,履职能。(4)强责任,求发展。同时,严格执行抓“教学五认真”、每周例会、值周、课堂教学专题会晤、调度反馈等领导班子制度。坚持职、责、权、利的统一,做好管好线、蹲好点、包好片。一个智能互补、知识交叉、专业配套、新老交替的高效能的领导集体正在学校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施教能力。(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间周一次政治学习制度。学习时政,政策,法规,强化爱生教育。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杜绝有偿家教,重塑教师良好形象。(2)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每两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两周自写一篇业务摘抄,每人上一节研讨课,包括教研活动,每人评课必须提出两个亮点和两条建议,都大大提高教师业务能力。3、教学常规精细化,素质教育常态化管理出效益,学校每学期均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传达该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使教师及时了解该学期工作安排。为防止出现教学空堂事故,值周领导坚持每天两查堂,对请假严把审批关,坚持校长审批,教务处下发调课通知单的原则,有效的防止了空堂现象的发生。教学“五认真”检查教导处常抓不懈。对教师的教案、作业、班务工作每月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每次检查结束后由分管领导逐一审查,在确定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公示,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每次检查有记载、有总结通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点到事、说到人,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让检查起到真正督促提高的目的。所查的情况全部记录在案,以备学期末和年终考核纳入教师业务考核结果中去。让全体教师在规范的环境下规范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打造“有效课堂”,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轮公开课和达标课的听、评课活动,全体老师全部参与,对于本周听的课,在周四及时组织评议,在评课上各教师开诚布公,既要说优点,更要提缺点、建议,让我们的评课真正产生作用,起到对教师个人的指导作用而不是走过场。通过教师的行为实践和反思探究,新课改理念得到落实,课堂更民主,更有活力,课堂教学更扎实,有味,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平台,学校结合美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学科特点,组织了“小画家”展示、阅读能力展示、诗文朗诵、“小小作家展风采”、计算、英语口语、冬三项竞赛、歌咏比赛等各种形式的学生竞赛和展示活动。在每个学期有计划、按步骤、分层次进行实施,激发了学生平时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三、科研兴校,有效推动素质教育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以科研为龙头,充分发挥科研的辐射作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1、领导重视,健全科研网络。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学校实际,学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果断决策,充分利用我校资源优势在徐州市教育学会申报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素质》的科研主课题,组织骨干教师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

  从而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专职美术教师为龙头,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美术教育专题研究小组。在他们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参与的相关子课题实验组相继成立,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注重培训,提高科研素养。深入开展科研专项培训。在培训时间上突出一个“短”字,内容上着眼一个“实”字,方法上注重一个“活”字,讲究实效。多次聘请市教科所、教研室的有关领导、专家来校为教师搞专题讲座,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弱、急、难问题。不失时机地选派有关人员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科研研讨会、现场会,制定形成了谁参加由谁向校长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向全体教师搞讲座、上汇报课制度,在最短时间内把最新的教改信息反馈给大家,使他们消化吸收、及时运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教师群体的科研素质。3、善于总结,推广科研成果。总结科研成果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环节,推广应用科研成果是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校领导是科研工作的带头人,班子成员中教科研论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发表或获奖。全校教育科研蔚然成风。教师能认真总结科研成果,其中10-11年共发表或获奖12篇经验论文,学校还编印了我校的儿童画校本教材,该教材目前已被周边不少兄弟学校借鉴或直接使用。四、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提高师生健康体魄。1、常抓不懈,推动“两操”有序开展。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各班都能按要求认真整改,严格出操全过程监控,体育教师蹲点包干到年级负责技术指导,确立三级检查考评制度,由值周、分管、少先队具体操作,做到一天一总结,一周一公示考评结果。通过实施学生操自主化管理,从集合站队到进退场和做操的全过程,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认真施行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动员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标准项目锻炼,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运动技能。3、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个卫生区都有一位领导主抓,值日学干和班级卫生监督员每天分早中晚和课间进行检查,利用操会及时反馈,每月班主任例会进行总结、评比。4、开展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实行教育、晨检、上报、隔离、救治制度。五、加强安全教育,促进安全自护我们重点抓好“教学、活动、交通、公共卫生、设施设备”五块安全和严禁管制刀具进校园的教育与管理。1、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队会、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学校积极推行班级一周安全工作汇报制度,利用周前会和周一升旗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指出安全隐患,强调安全事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2、实行“一岗双责”。组织全体教师按不同岗位,分别签定“安全工作责任状”,强化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3、进行安全疏散演练。为确保在发生火灾、地震等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多次举行了安全应急演练。

  我们的特色

  1、坚持以美育人,创建美育特色学校自2001年以来,我校以深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树起了“以美育人”的鲜明

  旗帜,以“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为核心,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雅的情操、文明的举止、审美的情趣、创造的能力”21世纪合格的艺术人才。我们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创造性及艺术专业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举办了各种书画、文艺表演,为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美术活动的大力开展,培养小学生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给艺术教育注入一股强盛的发展动力面。2、增强品牌意识,争创艺术教育佳绩由于课堂艺术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为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打下深厚的根基。同时,学校以美术作业评比展览、涂抹墙两个平台为窗口,使之辐射艺术教育的各个方面,充分为特长生们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同时开展校园歌手、舞蹈、美术作品、书法作品、课本剧等比赛,使学生在淳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逐步领略较深层次的德育教育。3、加强环境建设,营造美育教育环境环境建设不仅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而且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十分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今年,我校借助省“校安工程”建设了一幢可容纳15个班级的全新教学楼,学校进行了校园新的规划,漂亮的校园让人赏心悦目,一尘不染的校园大道,芬芳四溢的花卉草园,充满童真、童趣的美术作品橱窗,小巧高雅的美术作品展室,无一不折射出校园浓郁的艺术氛围。这些由全校师生共同营造的艺术氛围,使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赋有一种环境陶冶的功能。2006年至2009年,学校连续四次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2008年学校被评为新沂市“精细化管理合格学校”;2009年荣获“徐州市模范学校”;2010年被评为“新沂市精细化管理优秀学校”、“新沂市平安校园”、徐州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我校小画家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近百幅,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级美术竞赛活动获奖300余人次;我校在近几年的镇中心小学细则考核中始终荣列一等奖;新沂市电视台曾多次对我校“儿童画特色”办学成果予以报道。“儿童画”已成为嶂苍小学乃至新沂市农村特色学校的一张精美的名片。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是艰辛的、曲折的,但也给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它已成为特色学校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我们不求完美,只求突破,只求创新,只求发展。只要有思想、有作为,再承载着标准化学校创建的东风,相信我们嶂苍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篇十一: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学校美育特色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美育覆盖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坚持美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做到以美养德,坚持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以美育智,坚持科学教学,促进智力培养;以美健体,倡导文武并举,锤炼强健身体。加强艺术美育,为造就专门艺术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二、基本理念以美立德——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以美益智——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以美健体——促进“健”与“美”的和谐统一;以美促劳——做中学,学中做,鉴赏美,创造美三、现实基础学校生源,具备创建美育特色学校的美育基础。学校的音乐、美术、剪纸、泥塑、国学及诗文朗诵等兴趣小组颇受学生欢迎,学生天真活泼、积极向上、热爱活动,具备创建美育的优势。学校一贯重视以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品德。书画比赛、演唱比赛、征文比赛、体操比赛、献爱心活动、参观活动等等。通过此类活动,树立舆论,激励情感,培养意志,锤炼体魄,这些都是美育活动形式。因此,我校创建美育特色学校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是基于优势的更好发挥,在总体规划和明确思路指导下,整合资源,发展特色项目,可以使创建美育特色学校水到渠成。

  四、创建目标1.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环境对于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嘈杂凌乱使人烦躁和压抑,整洁优雅给人愉悦和理智,更利于知识传递、能力训练和品德培养。2.提倡严谨科学的教学风格。古今中外学之大成者,离不开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谨科学的教学风格有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益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学风。3.加强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就一生、幸福一生、完美一生的奠基石。艺术教育传递着文化,满足人的特殊精神需求,提升素质,完善人格。4.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有助于人的整体精神素养的提高,有益于学生感受美好生活,产生热爱生活、建设美好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具备鉴赏能力,才能创造美,才能给主体的生活带来情趣与活力。表现美是创造美的初级形式,在表现美的同时学会创造美,会对自身及其环境产生审美改造和创造美的冲动。这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具有长远和根本性的影响。5.促进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崇高理想境界。在完成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很难无视人生趣味和境界的最终目标。忽视终极价值教育的美育无法真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终极性的美育目标正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关键。

  五、创建策略和办法(一)创设美育特色教育的良好环境1.重视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根据校园特点,运用美学原则设计和布置树木花草的种植、雕塑、宣传橱窗、办公室教室门牌、卫生箱等等设施;作为上、下课信号的电子铃声也需要改为愉快悦人的经典音乐;需要对师生个人仪表提出规范性的要求;强化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美观的意识。2.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设施。根据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增加教育教学设备的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据美育特色学校创建的需要,在读书、创作、篮球、乒乓、棋类、美术、音乐等特色项目中添置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设备,尽力不使教育教学“捉襟见肘”。3.加强对特色教育的领导。要建立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学校党组织副支部、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学校各级骨干组成,共同探讨美育特色教育决策。4.加强特色教育舆论宣传。召开教职工会议,专题传达特色学校创建规划方案,组织讨论,使美育特色教育深入每个教师内心。召开全校学生会议,宣传美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意义和具体举措,使美育特色教育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5.完善美育特色学校管理制度。从科学、规范、切合学校实际的角度构思学校制度,在广泛征集教师、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加以修改,并提交教代会审核通过,以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为特色教育保驾护航。(二)师资是特色学校创建的灵魂,要建设一支懂得美育精通美育

  的教师队伍。1.美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思想应该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实践行为,对于

  学校特色的整体定位、指导思想、目标方向、策略措施,教师应该通过培训、学习、讨论,做到心中有把握、行为有落实、评价有参照。

  2.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辅导,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重要性,懂得尊重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原则落到实处。努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传承文明、造福社会的使命感,提高教师道德、业务、审美等职业素养。

  3.美育特色教育师资建设有三条途径:第一,引进艺术教育专门人才,积极对上争取,这些优秀人才将成为担当美育特色教育的生力军;第二,强化本校教师美育素养、美育技能的培训,包括从教师服饰、教师言谈、行为举止到兴趣爱好特长、教育教学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努力争取使教师有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有一技之长、一能之专,展示独特的教师个人魅力,为美育特色教育率先垂范;第三,从社会上聘请各类专家、名人作美育特色教育的兼职辅导员,定期讲学辅导。

  4.强化教师反思式培训。在特色教育创建的实际工作中,必然会遭遇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惑,应该有目标地引导教师主动研读名教师的教育论著,对比反思自己教学工作的差距,并作及时的策略调整和再反思,做到问题从实践中来,辅之于理论的思索,再在实践中检验,形成新的认识和行动,养成教师自觉实践、自觉反思、自觉提高的习惯。

  (三)加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凸现素质教育,依据本校美育特色,研究制订校本课程体系标准。以此为标准,分解至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研究和开发富有美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

  2.美育特色校本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为核心,探索学生自觉成长、优势发挥的途径和方法;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3.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与学科领域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科领域知识在其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从其中获得的素养能力能够有利于学科领域的拓展。要寻求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使两方面的共同提高。

  4.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美学原则。课程内容设置应该利于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要关注自然生态的和谐美、社会生活的人情美、学生个体的人性美。课程辅导的形式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规律,充分体现科学之美。

  (四)依托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渗透美育特色教育思想1.根据不同学科教学的不同特点,用审美原则审视教材,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美育资源,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时充分突出学科美育的功能,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更应充分关注审美的感染和熏陶。比如数学学科教材中,对比例、对称、均衡、简洁、和谐、逻辑性的欣赏,对数学公式的潜心探索,都可以渗透美育的思想。比如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历史上的自然风光美、劳动创造美、人物情操美、诗情画

  意美,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2.改革教学方式,追求完美的教学过程。要关注教师教学语言的内

  容美、形式美、音色美、情感美、节奏美,教师的形象美,课堂设计的结构美,板书设计的情感美、简洁美、对称美、照应美、和谐美、流动美、色彩美等。在现代教学环境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师生互动中上升为理性认识,还可借助其它教学手段——录像、投影、录音、漫画、图片、影碟等,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美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美的氛围的感染下,增强学习兴趣,引发美的情绪,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探究。

  3.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美育特色教育理念。应该将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美育作为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之一,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掌握教学节奏,使学生汲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

  (五)做强美育特色项目,争创精品特色工程1、结合地方特色,传承民间传统艺术,注重剪纸、绘画、书法、篆刻、泥塑等重点项目的辅导,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乡土艺术的学习中,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参与、体验,快乐成长。不断开发、实施、调整和改进泥塑、剪纸等乡土艺术课程设置,不断提高乡土艺术辅导的师资水平,加强调查研究,建立辅导常规制度,制订出学生艺术学习的评价标准,使乡土艺术辅导更加有序、高效。在乡土艺术辅

  导的同时,学校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也应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专项艺术人才的培养,开设声乐、舞蹈、素描、国画、油画等课程,聘请专家进行辅导,定期开展汇报表演和优秀作品展览,输送优秀艺术人才。

  2.关注球类、棋类等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尤其是篮球、乒乓球、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要不断充实师资力量,制订发展规划,保证场地和器材供应,加强管理和检查,加强交流和研究,凝聚人气,组织竞赛,使学生在这些项目中锻炼心智和体力,培养竞争与合作精神,展现现代中学生健康、积极、拼搏的风采。

  (六)加强课题研究,探索美育规律,科学创建和发展美育特色学校

  1.研究美育特色与国家课程标准的接轨,明确各自内涵、外延,探索以美育作为学校特色的办学模式,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陶冶高尚情操,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探索美育特色的内容及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美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使美育真正成为构建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

  2.研究探索美育在德育中的最大发挥。通过以美养身的研究,首先努力提高学校教师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使教师按照美的规范塑造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才能承担实施美育的任务。在党的方针指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美学原理、规律为依据,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为总目标,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德育氛围,优化德育过程的诸要素,以美育为引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全面素质,促进个性发展。探索出在

  德育中实施美育的新路子,设计出学校易调控、教师易操作、学生易接受的德育新途径。

  3.研究美育与智育、美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应用。探索美育与各学科相互渗透机制的主要要求,明确各学科的美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充分运用各学科的内涵的美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尝试在学习中通过美的感受体验等有关的手段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智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尝试在学科教学中陶冶爱美的心灵,培养审美的情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篇十二: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以美育人创建美育特色学校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部署,全面落实国家美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不断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开启学生诗意与智慧生活的重要手段。自创办之初,即确立了“立美兴校”的教育思想,倡导通过艺术的手段,启发学生掌握真知,培养真情,学做真人,让艺术教育真正为幸福人生奠基。提出了“用艺术改革我们的教育”的办学主张。把艺术教育作为提升学校工程的切入点,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艺术志趣的培养,

  为学生的幸福与诗意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美育特色项目理论依据

  用美育改革我们的教育——美育教育的理性思考与起步

  用美育构筑学生诗意与智慧的生活——艺术教育的大胆实践与艰辛探索

  用美育打造学校的办学品牌——美育教育的社会效应与价值体现

  美育特色项目实施办法

  1、实施“外引内培,双向成才”的美育教师资培训工程

  首先,在本校科任教师中物色一批有艺术兴趣和潜质的教师跟学生一道参与艺术的学习和训练,实现“双向成才”。其次是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投入艺术教育的专项经费,满足学生艺术学习的基本需要。开展艺术教育走的是一条“课余途径”,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兴趣活动,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艺术情趣。

  2、在课程设置上,为学生拓展多元发展的空间。

  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成立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其中篮球、舞蹈、国学、合唱、魔方、创客、九连环、手工坊、绘画、棋类、足球等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3、在环境建构上,努力彰显美育的魅力与个性。

  在环境的建构上注意凸显艺术的内涵,体现艺术的品位,使学校的环境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个性。为学生提供艺术化的视听环境;此外还改变了教室成人化的布局,让学习环境充满了童趣,充溢着艺术灵性,优化了学生的成长环境。

  4、以美促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把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促进学校工作的整体提升。以美促德。参加艺术活动的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开朗,心智健全,行为习惯良好。家长们从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所在以美益智。很多学生通过艺术活动的参与改变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方面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自信以美健体。体育与艺术的融合,使学校体育从过去单纯的强身健体发展为寓审美、娱乐、益智、健体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丰富了体育的内涵。

  一、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19年,我校已初步形成美育课程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为此,我校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出具有民族、校本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美育课程,确保美育课程课时总量不少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占总课时

  的11%开设美育课程,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四大类、21项艺术课程教学模块。

  二、美育实践活动实行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

  美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行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校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作为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学校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学校以表演、书法、创艺美工、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校的特色和传统,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舞蹈、朗诵等群体性活动。另外,我校还以艺术展演及学生合唱节、朗诵节、绘画节、才艺节等艺术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

  三、美育实践活动人人参与在美育实践活动中,我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宗旨,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

  截至目前,学校已全部开展课外艺术体育活动,组建了2体育、文学、艺术以及科技与体育结合的学生社团。艺术展演和体育比赛实现了常态化、系列化,涵盖了100%在校学生,做到了班班有歌声、人人都参与。

  四、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我校积极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实施美育工作自评制度,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本着导向性、发展性、多元性、整合性、操作性的原则,遵循“简便易行、客观公正、逐步深化”的基本思路,避免烦琐和形式化的评价方式方法,使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具有可操作性,保证监测的信度和效度。五、多途径提升美育师资水平为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我校成立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学科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跨学科合作开发开设美育课程,提倡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的工作方法,同时要求各类美育教师组织、指导学校开展的美育实践活动计入教师工作总量。学校教师团队艺术素养在逐渐的提高,通过教师团队的艺术特色活动,不断开展技能训练、教学研讨、采风等活动。另外,通过开展音乐、美术教师校外学习活动,提升美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升美育特色艺术项目

  多年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提升了的知名度,还打造了一个在区内艺术教育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教改名片。几年来,沈阳市青少年宫、沈阳市群众艺术馆、沈阳市教育局、大东区教育局、大东区青教办等单位对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各级各类艺术展演和比赛中一直独占熬头。我校书法荣获首批沈阳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基地学校、辽宁省首届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翰墨薪传示范学校、辽宁省中小学传统书画艺术教研联盟理事单位;艺术作品被评为沈阳市艺术作品展示优秀组织奖;学校的合唱、戏曲、舞蹈获得区一等奖等荣誉称号。美育教育是人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是一个学校实现全面提升和发展的基础,对此,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并且有信心去抒写东站美育教育未来的奇迹。

  

篇十三: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美育工作实施意见

  美育工作实施意见

  美育工作实施意见

  学校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提升学校美育工作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注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融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总体思路以学校美育为特色,以打造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坚持“以环境美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重点,以自我教育为途径”的基本思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着眼点;以学科美育特色课程的实施和社团活动为亮点;以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为载体,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学生确立自己美的追求,建立自己美的品质。三、工作目标1、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

  3

  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

  2、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中小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工作任务1、统一思想,突出美育的重要地位。加强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大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美育提到应有重要位置。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创建美育特色学校的氛围,做到人人知创建、人人懂创建、人人会创建。2、发挥学科课程实施美育的主渠道作用。艺术学科是美育的主阵地,要严格执行学校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音乐、美术和艺术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中,系统普及美育知识,使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方法,培养和发展艺术特长。要积极积极推进课程创新,开发美育校本课程,为美育的实施提供重要的课程资源。各学科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素材。全体教师要重视学科课程美育功能,积极挖掘学科中美育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艺术性,寓教于美,引导学生获得生动的审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学生自觉在社团活动中实施美育。扎实做好社团的指导,在学校现有学生社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组建更多社团,逐步将社团活动做大做强,将社团真正建成学生全面

  4

  发展的舞台和美育实施的平台,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体验美、享受美,自觉实施美育。

  4、积极搭建艺术体验实施平台。充分发挥艺术学科教师和特长生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歌朗诵会、演唱演奏会、书画比赛(展)等文艺类活动,在举办有关活动过程中,要突出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同时,体现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和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学有所长,为全体学生搭建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平台。

  5、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美育功能。学校文化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具备强大的美育功能。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美育功能,创新美育载体,丰富美育内涵,打造各具特色的美育文化,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接受美的熏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要重视教师的美育“身教”作用,通过教师美的仪表、美的言行为学生树立美的典范。

  6、以美辅德,德美融合,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布置学生行为美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开展美育德育活动,落实美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对学生美育的影响因素,大力倡导家庭美育,促进家校合作,改善学生发展氛围,使美育特色教育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处处体现学生言行美。

  7、加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使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组织适当公益劳动、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好品质。

  5

  8、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促进美育上台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情景交融、色彩丰富和直观互动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具有现代气息和美感的美育资源和美育载体,有效支持各学科教学与美育的融合,积极构建美的数字化生存空间。

  9、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力求突出教育功能,营造育人氛围,展示学校特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保障措施1、加强对美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学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监督美育实施活动,对美育工作进行评价。2、加强美育工作队伍建设,构建全员美育机制。学校着力培育美育师资队伍,通过校干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外出参观考察、课题研究等途径,提升教师的美学素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发挥好美育的骨干作用。3、加强美育教科研工作。要将学校美育作为一个系统的科研课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制定科研方案,确定子课题,围绕学科教学三维目标,确定学科美育教学计划,整合课程方案,指导教师实施美育。各级部要通过教科研提高师资水平,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营造浓厚的美育教科研氛围,不断提升美育效果。

  6

  4、加强美育考核与评价。各部门要认真制定美育工作实施细则,并将美育实施情况纳入到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和班级考核中,发挥好考核评价的引导作用。

  

篇十四: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XX〕71号文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XX政办发〔XX〕36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注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融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总体目标。到XX年,按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开齐开足开好美育课程;配齐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专职教师;加大美育工作投入力度,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美育场所和设施器材配备达到标准。到XX年,初步建立起大中小幼各学段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美育评价、监测、督导和问责机制。二、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一)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强化各学段间的相互衔接。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帮助学生形成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总课时9%(857课时),鼓励学校按总课时的11%(1047课时)开设艺术课程,其中初中学校艺术课程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20%。普通高中艺术课程开设不低于6个学分(相当于108课时)。中等职业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课,总课时量不低于72课时。普通高校应面

  向全体学生开设艺术必修课,其中综合类、师范类非艺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公共艺术课不低于2个学分。(三)积极推进课程创新。学校美育课程包括音乐、美术、书法、篆刻、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以及剪纸、版画、地方舞、手工制作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校本课程建设,试点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课程。普通高中施行2+1美育课程设置,即学生在修习音乐、美术课程的同时,至少要修习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1个模块课程。特殊教育学校要统筹好教育康复、技能培训、美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职业院校在开好与基础教育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在艺术鉴赏为主的课程基础上,应开设美学、艺术史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实践类等课程,其中师范类院校要重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四)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校应以班级为基础,开展群体性活动。

  (五)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基础知识教育,开展美育教学改革,推行“选课走班”和基于美育核心素养的美育教学模式。结合美育课程特点,做好与各学科的融合渗透,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自然学科的美育价值,着力挖掘民族、民间、民俗的美育特色资源,创新美育教育模式。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育人合力。三、整合美育资源(一)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县区政府应根据课程方案规定,按照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的要求,在2年内配齐专职美育教师。加大县域内城乡美育教师交流力度,推行美育教师走教,所需补助纳入财政预算。美育教师在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和艺术社团(团体)辅导工作的时间,计入其工作量;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艺术展演、基本功比赛等所获得的荣誉和成绩,按同级部门奖励等量纳入工作考核和职务评聘。积极为美育教师提供进修、培训条件,鼓励美育教师自主进行业务学习。将审美和人文素养纳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市、县区每年各安排美育教师1-2项专项技能培训。每2年举办一次中小学艺术专业教师、高校艺术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

  (二)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建设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视艺术学科名师培养,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重点,建立美育师资教育研究团队,发挥名师带动与辐射作用,提高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素质。(三)加强学校美育设施设备建设。按照《教育部关于发布〈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体艺〔XX〕2号)等要求,配齐、配好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按要求配备书法教室、舞蹈教室,以及艺术教育器材教室,保障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四)建设校外美育实践基地。推动全社会支持学校美育工作,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文化馆要对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支持学校将美育课堂教学延伸到剧场、展厅、文化遗产保护地、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场所。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和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五)积极推动艺术进校园活动。教育部门要会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积极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支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鼓励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创建艺术家校园工作室,建立文艺工作者支教联盟。鼓励、引导高校、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传统项目传承人等专业人士到大中小学校担任兼职美育教师。建立兼职美育教师管理机制,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统筹辖区内兼职美育

  

篇十五: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X〕71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X政办〔X〕69号)精神,大力推动学校美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美育大方向;形成惠及全体、优质丰富和体系完备“三位一体”的学校美育大格局;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三维互动”的学校美育大平台;营造文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三联推进”的学校美育大环境。培养学生美育兴趣爱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对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工作目标到X年,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结合专业开设多样美育课程,普通高校开设公共美育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课外美育活动学生参与面达到100%。到X年,基本实现学校美育设施设备和教师队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美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

  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与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二、重点任务(一)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进一步凸显美育课程在学校美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美育课程目标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加强和改进艺术课程及其教学为主体,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的综合性,促进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加强美育实践教育活动。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根据大、中、小、幼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教育类别,按照国家规定科学定位学校美育课程目标。(二)加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等。各级各类学校要实施美育课程建设计划,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美育课程,美术、音乐课时安排达到规定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要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校本美育课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美育课程资源。要以音乐、舞蹈、戏曲、朗诵、绘画、书法、篆刻、工艺美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以学生艺术社团为依托,以班级为基础,大力开展合唱、课堂器乐、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文化艺术活动。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也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朗诵、影视、书法、篆刻、剪纸等教学模块。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

  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形成本地本校美育特色和传统,做到每个学生小学毕业时掌握1项以上艺术技能,初中毕业时掌握2项以上艺术技能。

  (三)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1.积极推进美育示范特色校建设。建设20所美育示范特色校,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实验成果,引领带动学校美育整体发展。中小学校要按照课程目标整体化、课程结构科学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形式多元化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美育课程。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注重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合力。2.加大美育特长生招生力度。要按照一校一特色的要求,统筹规划各中小学艺术门类。各县(市、区)要选定2~3所优质初中学校招收艺术特长生,根据学校特点,协调制定特长生招收项目,要形成规模,体现特色,集中培养,打造学校美育教育特色品牌。高中阶段要做好初升高美育艺术特长生的上下衔接,扩大特长生的招生规模。鼓励高中阶段差异化、特色化办学,对招收音乐、美术特长生成班级规模的学校给予教学器材配备、外聘专家授课经费支持。努力建设中小学器乐、舞蹈、合唱等学生艺术团体,逐步形成学校艺术特色。(四)强化学校美育教育科研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成立X市美育综合研究中心,充实完善X市教育局艺术教育委员会。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

  设,配备美育学科教研人员,加强对中小学美育教学的指导。配齐配好教研机构美育器材,为教研员提供专业提升的必备条件。探索建立县(市、区)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中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基于“互联网+”的美育质量大数据分析方法等,促进美育教学质量提升。设立若干个市级美育专项课题,开展市、县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堂教学评选活动,引进和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美育类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大力开发整合、汇集引入与国家课程教材配套的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依托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包括偏远农村学校在内的各中小幼学校,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学校积极开展美育校本教研,支持学校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美育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1.加快解决美育师资短缺问题。要严格按照美育课程方案规定,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美育授课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美育教师并保证美育教师专职专用。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确保X年美育师资配备全面达标。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合作,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担任兼职美育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

  2.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探索试行“美育教师多校走教模式”,统筹调剂,鼓励工作量不饱和的美育教师在同一学区内或邻近学校间多校任教,特别是在村小、教学点间轮流任教,教师绩效考核予以倾斜,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交通及生活补贴。

  3.实施美育师资提升计划。建立美育教师协同培养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的水平。以3年为周期,每年持续轮流开展美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美育教师教学观摩。鼓励成立美育校际协作联盟,发挥美育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加大农村美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美育教师专项技能培训。进一步支持美育名师成长,市级美育名师工作室指标单列,向美育学科倾斜。

  4.保障美育教师相关权益。职称评聘要特别关注美育课骨干教师,美育教师参加各级竞赛、艺术展评、指导学生参加美育实践活动等获奖情况要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和职称评定条件,确保美育教师在职务评聘、骨干培养、评优评先等方面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美育学科市级以上名师、省学科带头人职数特岗单列,不占本单位职数限制,实行特评特聘。美育教师承担的课后辅导和社团美育辅导、艺术实践活动和各类艺术竞赛等工作,要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常年开展学校合唱团、舞蹈团、管乐队等超过25人以上艺术社团训

  练的主要指导教师,在对照参加职务评审和聘任时,按课外活动校级辅导员待遇处理,并对照《X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第二十九条,其担任艺术社团指导老师年限按班主任工作年限计算。美育教师创作的作品经省级认定后在职称评聘中可作为教育教学成果。

  (六)广泛开展美育活动各中小学校应着力实施学生美育素养提升计划,将美育实践活动实行课程化管理;要将美育活动纳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要内容,积极开展艺术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要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各校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活动(艺术周或艺术月);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巩固提升“班班有歌声”活动成果,继续开展学校校歌创作工作,到X底实现全市校校有校歌。设立X市中小学文化艺术节,隔年各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和一次全市中职学校学生文艺汇演;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幼儿师生美术作品展评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集体项目单项(合唱、舞蹈、器乐)比赛;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一次书法比赛和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各县(市、区)均要举办相应的选拔比赛。X年底前,每个县(市、区)和X经开区至少建成县级重点培养的教师或学生合唱团、乐团、舞蹈团各1个。到X年重点建设10个市、县“教师艺术团(乐团、合唱团、舞蹈团)”、10个“学生艺

  术团(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注册认定30个校级学生艺术团,组织开展全市“优秀学生艺术团(乐团、合唱团、舞蹈团)”评比。

  深入开展“乡土(民间)艺术进校园”“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创建20所“书法教育示范学校”、20所“经典诵读特色学校”,20所“绘画艺术示范学校”、20所“民间工艺(剪纸、泥塑等)艺术特色学校”,努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特色,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到X年,建成一批校园文化内涵丰富的“美育教育示范学校”或“中小学校园文化美育环境(培育)示范学校”。

  (七)整合校外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艺术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努力提升美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文教结合工作平台作用,利用市县两级文化艺术场馆和人才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各类文化场馆,开展现场教学;鼓励高等院校和X艺术学校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基地。引进高水平文艺演出项目进学校,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学校要加强整合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创造条件鼓励民间文艺社团、协会和艺术培训机构、文艺专业人士进学校免费服务,尝试在学校建立艺术工作室、设置兴趣班,搭建美育工作社会支撑平台。学校、学校少年宫要与教师进修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开放灵活的美育资源共享平台

  (八)大力推进学校美育设施设备标准化实施中小学美育设施设备改善计划,建立中小学美育器材补充机制,确保到X年学校美育设施设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加快音乐、美术功能教室的建设,按照教育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配齐配好音乐、美术设施设备配备器材。有条件的城区中小学校,要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开发建设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艺术功能室,如形体舞蹈室、器乐室(含器材室和排练厅)、电脑音乐创作室、书法与篆刻室、工艺制作室、陶艺室等活动室及相关器材,有条件的配备小型音乐厅,确保学校美育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三、保障措施(一)强化学校美育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经济技术开发区(X高新区)管委会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学校美育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充实完善X市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美育教育工作中的协调和专家咨询作用。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美育教育活动。(二)强化学校美育制度建设

  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学校美育工作的管理规章,确保学校美育规范运行。积极建立和完善学校美育测评制度,扎实推进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抓好一批试点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开展音乐、美术学科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试点,积极探索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作为中招录取依据之一。制订符合高校艺术专业特点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促进高校艺术教育质量提升。实施中小学美育工作自评制度,自评结果向社会公示。实施学校美育工作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X经济技术开发区(X高新区)社会发展局每年要编制和发布学校美育年度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强化学校美育经费保障建立学校美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市县两级大型美育教学与美育活动经费。鼓励各县(市、区)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美育“走教”教师和兼职教师给予专项补贴。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结合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计划,加强学校体艺综合楼、音乐美术教室建设等。市县两级财政要设立美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从X年起,市、县(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和学生美育素养提升计划,支持美育器材设施配备、示范特色学校建设和学生合唱团、舞蹈团、美术文学社团及乐团建设。确保美育课堂教学、教师进修、兼职教师聘请、改善学校美育设施设备和举办有关美育实践活动的投入,并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四)强化学校美育考核督导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X经济技术开发区(X高新区)管委会要将学校美育工作作为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将美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师评价体系。每年进行全市中小学校艺术基础性工作考评,每3年组织一次义务教育学校美育质量监测。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学校美育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督促各方履职尽责,推动学校美育教育健康发展。

  

篇十六: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学校美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开齐开足美育课程,配齐配强美育教师,加强美育设施设备配备,提高美育质量水平。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协调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科学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

  1.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等学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总

  课时的9%,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其中: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量的20%。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保证美育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将美育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美育课程不得低于72个学时。普通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保证每个学生美育选修课程不低于2个学分。

  3.创新美育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因地制宜组建学生艺术社团、艺术俱乐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以班级为基础单位,积极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艺术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学校每年应举办一次学生广泛参与的艺术节,教育行政部门应适时举办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要将美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4.积极开发地方美育课程资源。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并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利用当地民族民间美育资源,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并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让大量适合学生特点的四川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成为中小学校的兴趣课、普通高校的选修课、艺术类院校的必修课。建立我省美育课程地方资源库,集成各种有利于学生美育素质培养的图书、实物、音像资料等,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美育空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各地美术馆、博物馆、剧场等要免费或优惠向学校学生开放。

  (二)大力改进学校美育教育教学。

  5.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大力推进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美育教育教学方法,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有效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6.加强渗透融合,注重环境育人。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融合,围绕美育目标,整合美育内容,挖掘不同学科和实践活动中的美育资源,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和价值。重视校园环境美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

  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以美感人,以景育人,在中小学校中努力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7.优化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美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的有机衔接。完善协同育人模式,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培养适合中小学美育需求的专业师资。坚持德艺双馨,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人才。

  8.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美育教学。以“宽带中国”“互联网+”为契机,依托我省“三通两平台”硬件基础,建设美育资源网络平台和学习平台,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边远农村学校,重点解决好农村学校和村小教学点开齐开足美育课程问题。依托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实施对全省中小学美育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9.加强美育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开展各级美育专项课题研究工作。以深化服务为导向,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健全美育综合研究和决策咨询体系。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不断更新美育教学方式。建立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员准入制度,2017年配齐配强市、县级专业专职音乐、美术教研员,严格考核要求,建立健全美育教研协作机制。建立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

  10.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加大美育师资补充力度,逐步配齐配足美育教师,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意见》(川委办〔2014〕7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的通知》(川办发〔2015〕107号)要求,多渠道重点解决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镇)和村小教学点美育教师“招不到、留不住”的实际问题。加快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按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配备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其中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50%。在计算教学工作量、奖励、评聘职务等方面,美育教师应享有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组织与辅导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应计入工作量。加强学校美育管理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艺术专干。

  11.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建立区域美育协作区,采取对口联系、

  名师指导、下乡巡教、挂牌授课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支教。开展文艺支教志愿服务和“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积极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讲学团开设专题美育讲座。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建立专业艺术院校、普通高校艺术院(系)结对支持地方美育发展的帮扶制度。

  12.多渠道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小学校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成立校际美育协作组织,发挥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优质师资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合作开发开设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合作。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加大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计划(国培、省培计划)对美育教师特别是乡村美育教师的培训力度,设置美育专项培训项目,培训专兼职美育教师,提高中小学美育师资整体素质。

  13.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统筹衔接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美育,统筹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中的美育,统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美育,形成科学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和美育育人机制。统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融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美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把美育发展纳入政府教育发展、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明确工作目标,将《四川省普通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促进学校美育更快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履行好美育的工作主体责任,负责学校美育统筹规划、评价导向和综合管理。机构编制部门要在编制总量内做好美育师资的编制统筹。发展改革部门要合理统筹规划,指导各级文化建设项目更多地布点到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共建共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为美育师资补充、职称评定等做好指导及服务工作。财政部门要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支持学校补齐美育短板。文化部门和文联要发挥艺术专业人才优势,加强对中小学艺术活动和“非遗”普及性传承活动的专业指导,面向中小学定期举办具有四川特色、普及面广的“非遗”项目集中展演活动,免费或优惠向中小学开放文化艺术设施,促进艺术场馆资源开放共享。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大力宣传发展美育的重大意义和先进典型。共青团组织要将美育工作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成才服务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和组织美育志愿者支教、援教活动,引导和促进青少年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快乐健康成长。

  (二)加大美育投入。各地要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五年行动计划关于场地、器材等目标任务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薄改”工程,逐步配齐学校美育专用教室和器材设备,加快推进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过程中,要将更多的文化艺术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加强高校、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鼓励各地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校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

  (三)健全评价机制。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自评结果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实施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校要向教育厅提交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教育厅汇总后报教育部,同时发布全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继续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育的改革发展。

  (四)加强督导宣传。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并向社会公示。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测评估。进一步加大美育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重视、支持学校美育,尊重、关心美育教师,营造有利于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

  

篇十七: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市学校美育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5〕4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普及性原则:美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应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我市学校美育工作发展不均衡的难题,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多样性原则: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重点改善农村、贫困山区和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地区学校美育的教学条件,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因地、因校制宜,特色发展,在坚持整体推进的同时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整体性原则:深化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借助京津冀一体化良机,融合先进美育理念,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三)总体目标。2016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开课率达到100%,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艺术课程,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20%;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

  幼儿园阶段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美感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听故事、听童话、朗读诗歌、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活动和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对幼儿进

  行美育。

  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器乐等校本课程。

  普通高中阶段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

  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

  职业院校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将美育与劳动、劳技教育相结合。

  市属高校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

  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普及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美术等基本理论和鉴赏方法,着重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的培养。

  (二)提升美育教研水平。要重视美育工作的教研和科研工作,市教育局每三年举办一次市级美育课、美育论文评选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科研成果。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大力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各学校要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育人合力。

  (三)创新美育活动载体。市教育局根据实际,依托市艺术教育委员会每年举办一至两项有特色的专题文化艺术活动,以综合性学生艺术展演、单项文艺竞赛等形式,促进交流借鉴融合,使广大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美育生活。各级各类学校要以艺术类课程、普及性美育活动和艺术类社团(兴趣小组)为重要抓手,通过每学期组织学生观摩一次文艺演出、观看三至四部优秀影片、举办艺术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开展传统文化(京剧、戏曲、国学等)进校园、

  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普及美育知识;中小学校要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通过加强对艺术类社团(兴趣小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艺术类社团(兴趣小组)在学生美育教育中的地位,组织成立学生合唱、戏剧、集体舞、啦啦操、美术、乐队等艺术活动小组或社团,丰富学生美育生活,实现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四)注重美育环境打造。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师资建设等)要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注重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五)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1加快解决美育师资短缺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按照美育课程方案规定,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美育授课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美

  育教师并保证美育教师专职专用。

  2保障美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在授课、备课、进修、培训、竞赛、奖励、职称评聘、福利待遇、骨干教师、学科名师评优评先等评比中,美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享受同等待遇、机会,逐步建立美育名师人才库;合理计算美育教学工作量,美育教师承担的课后和社团美育辅导、艺术实践活动和各类艺术竞赛等工作,要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范畴,提高美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探索试行“美育教师多校走教模式”,统筹调剂,鼓励工作量不饱和的美育教师在同一学区内或邻近学校间多校任教,特别是在村小、教学点间轮流任教,教师绩效考核予以倾斜,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交通及生活补贴。

  4创新高校美育人才培养模式。市属高校要发挥专业优势,强化为基层学校培养“一专多能”型美育教师观念,适应美育发展形势,改革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基地,推广专业院校毕业生到薄弱校“顶岗实习”工作经验,以教学和实践高度结合的方式,为中小学、幼儿园美育工作培养合格师资。

  5发展校外美育工作辅导员队伍。各级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宣传、文化等相关部门,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

  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市艺术教育委员会要整合各方资源,吸纳各艺术领域专业人才,充实美育教学力量。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因地制宜聘请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进校园举办专题美育讲座、开设美育课程、成立相关工作室等。

  6推动美育师资培训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要将美育师资培训列入年度“三支队伍”培训计划,并带动开展农村美育教师培训;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水平;学校要重视美育师资业务能力培养,加强校际经验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发挥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保证美育教师每年参与各级专业培训不少于3次。

  (六)探索发展校外美育工作。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学校校内美育工作的补充,是学生校外美育工作的主阵地,要使用好项目建设、运转资金,发挥各功能室及设备设施的优势,开设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课程和艺术类活动项目,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施展才华、张扬个性提供广阔舞台。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校外活动场所,加强督导管理,在教师编制配备、场地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帮扶政策,确保校内外美

  育工作的有效衔接,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七)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重点扶持山区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将学校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教育部门要将学校美育工作作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各学校校长是所在学校美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学校美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将美育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整体工作、学校领导工作考核内容。

  (二)强化职责。建立健全由教育部门牵头,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等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发展的各项任务。教

  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美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我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作用,抓好美育工作实施;发展改革、财政、教育部门要制定完善支持学校美育发展的政策,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美育经费,完善和改造学校美育活动场地、设施并对大型美育活动予以支持,满足学校美育发展需要;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编制管理,合理调剂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师资;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并在专业、人才、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等方面加大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支持,增强媒介宣传报道,推荐优秀美育作品;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要大力支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社会、家庭等校外美育工作的实施,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三)完善制度。改革学校美育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美育综合改革。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各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通过教育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开展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建立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抓好美育特色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每年全面总结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编制年度报告。市属高校要制定符合高校艺术专业特点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市教育局要发挥艺术教育委员会的督导检查职能,将学校美育工作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

  督导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及时通报监测情况和督导结果。

  

篇十八: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我校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陕西省法制教育示范学校被市级有关单位命名为西安市绿色学校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校园西安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西安市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学校西安市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被区教育局等单位命名为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雁塔区一级小学雁塔区文明单位雁塔区课程改革先进体雁塔区优秀家长学校

  .

  构建美育特色创建品牌学校

  ——雁塔区明德门小学办学特色雁塔区明德门小学是1999年成立的一所现代化全日制完全小学,坐落在西北最大的“安居工程”明德门社区内。学校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绿化面积1700平方米,学生活动面积4500平方米。是一所校舍布局合理、育人环境优美、教育设施先进、教师队伍优良的新型小学。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年轻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0人,教职工57人。教师中,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31人,专科学历达89.5%,现有12人正在进修本科学历;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39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教师的平均年龄30岁。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堪称一流。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方面共投资150余万元,先后建立了先进的教学双向控制网、闭路电视网、广播网、校内电话网和校园网系统。学校现有液晶投影2台、实物展台1台、钢琴2架,电子琴4架、笔记本电脑4台、教学用台式电脑47台、学生用台式电脑基50台。学校的每个教室、部室都配有台式的多媒体电脑(赛扬3.0/内存256M/硬盘80G)、34寸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和录音机。

  .

  .

  学校为了实现现代化管理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并购置了《诚信校园网管理系统》软件;为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购置了《诚信VOD视频点播系统》和《诚信教育素材管理系统》软件;为了师生读书购置了《诚信电子图书管理系统》增添图书七万余册;学校还建立了《明德门小学网站》,实现了教学、管理、办公、学习现代化。学校设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音乐保管室、自然实验室、自然实验准备室、计算机教室、体育器材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师生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和“网管中心”等专用教室。学校还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操场和设备齐全的儿童乐园。

  学校树立了新型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工作的理念:管理者→领导者,不只是关心正确做事,更要关注做正确的事,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是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是领导者也是协调者,是校长也是朋友。教师工作→不仅是职业,也不仅是事业,更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风险,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身心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全面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坚持按照“四个一流”(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的宏伟目标,努力遵循“创造一流的教学环

  .

  .

  境,让每一个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和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让每一位学生开心、让每一位教师舒心、让每一位家长放心”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意识;学校依托社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教育资源,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进社区,努力营造“勤学、守纪、爱国、明志”的校风、“敬业严谨、精业创新”的教风和“自主、勤奋、健康、创新”的学风。形成了“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风格。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养成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形成开拓创新、团结奉献、锐意进取的工作氛围,形成了“管理科学民主、办学特色鲜明、师生堪称楷模”的良好态势,在社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信赖。

  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陕西省法制教育示范学校”,被市级有关单位命名为西安市“绿色学校”、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校园”、西安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西安市“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学校”、“西安市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被区教育局等单位命名为“教学常规管

  .

  .

  理先进学校”、“雁塔区一级小学”、“雁塔区文明单位”、“雁塔区课程改革先进体”、“雁塔区优秀家长学校”。教师论文、课堂教学、课件等在国家、省、市、区评优活动中共有百余人次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其中有缪燕、王莉、屈保华、杨俊峰、马兰、刘睿、杨永清等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奖,有鲁珊、马兰、刘睿、杨永清、杨俊峰等多位教师获省级奖,有90多位教师获得市区级奖。学生参加各项比赛300多人次获奖,其中75人次学生获国家级等奖,黄月、任高飞、郭嘉欣荣获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特等奖,孙谕璇荣获在全国中小学英语能力大赛中获奖,二百多人次学生分别获省、市、区级奖。学校协助中央电教馆在我校举办了两期“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培训班”,市、区先后两次爱我校召开了“创建绿色学校”现场会,学校接待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同行光临指导几十次,接待人数上千人。

  面对21世纪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创建特色学校的呼声越来越高。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创出特色,或者以特色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因此学校的特色必定是具有生命力的符合时代要求,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体现。学校的管理只有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本校的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善于积累,才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创出特

  .

  .

  色、创出品牌。我校是一所高规格的市直市区新办校,“构建办学特色,创建品牌学校”也是我们的办学目标之一。我们认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对少年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少年儿童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因此,我校创办之初,即构建“合格加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确定今后几年,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创办“美育”特色,即努力创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一批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造就具有心灵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的“四美”新人。

  一、以美术教学为突破口。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美术活动是儿童进一步发展美的能力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我校在美术教育方面具有教学质量高,课外活动开展得好,师资力量强,教学环境和条件优越等优势,我们确定了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开办美术特长班,开发学生智力,陶冶

  .

  .

  学生情操,不断扩大艺术教育的覆盖面。美术教研组的老师们团结协作,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大胆改革美术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学校有七分之一的学生参加美术书法兴趣小组活动,任课老师们自编课题、自制教学用具,多方收集教学资料,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编故事、画故事,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创作欲望;引导他们学习版画、水墨画、纸贴画和彩泥制作等表现形式。三年多来,他们运用美术这一特殊语言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黄舒文同学水墨画《小花猫》被广州美术馆收藏并出版画集,陈诗扬的绘画作品《开发火星》入选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邮政明信片,张雅颖的《海底城堡》参加省科幻画比赛,黄柏森的泥工作品《快乐的午餐》获得全国金奖,还有100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报》、《中国中小学美术》、《少儿美术》、《小画家》等报刊杂志及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出版《南安市柳城小学美术书法作品集》画册一本(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及《写意童年——学生绘画作品选》2001年挂历。有学生的八幅美术作品被选送到日本参展并被收藏,三十六幅被选编入省编美术教材。在福建省首届中小学美术作业评选中,戴伟群等5位同学获一等奖,洪杰鸿等4位同学获二等奖,还有数位同学获三等奖、优秀奖。在全国第三届少年儿

  .

  .

  童美术成果展中,郑鑫等4位同学获金奖,杨境峰等11位同学获金、银、铜奖。美术老师撰写的论文、课题设计有十几篇发表于全国美术教育刊物,并被聘任为栏目主持人、特约编辑。

  二、创设美轮美奂的育人环境。美来源于生活、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我校一向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使之达到“四化”标准,即净化、绿化、美化和教育化。学校总体规划、布局合理,利用建筑群的空间,建设文化广场和艺术走廊,设置德育园地,配置花坛、雕像、名人名言、《守则》、《规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教学楼前绿化着醒目的校训,激人奋进。分布在教室、走廊的名言警句,随时昭示着学生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优美的校园环境时时给学生启迪,校园成为了学生智慧的沃土、心灵的绿洲,把生活中蕴藏的美的因素点点滴滴地浇灌到学生的心里,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用书画作品布置“艺术走廊”;少先队组织“值勤队”,在校园里制止和处理不文明的现象。整个校园呈现一派“处处都是审美环境,人人体现艺术精神”的积极向上的氛围。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在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引导各科教师在课

  .

  .

  堂教学中渗透美育。上课时,充分发挥美育的核心辐射作用,把美育融合或辐射到语文、数学、体育等各个学科中,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因为美育的辐射,变得更有趣味。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因为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已经不是死的灌输,而是智慧的点燃,整个教学成为一个充满奇妙的感觉、想象、思考和解决问题(顿悟)的过程。首先,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其次,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依托,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美、意境美、人物美、结构美、语言美、修辞美,引导学生加以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情操,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生动洗炼的教学语言,工整流畅的板书等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三年多来,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探索,积极渗透美育,撰写有关经验总结36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在以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同时,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

  为了保证美育活动的开展,学校自创办以来,每学期都组织了合

  .

  .

  唱、舞蹈、手工、绘画、电子琴、腰鼓、铃鼓等十多个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参加。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文化艺术节、“六一”文艺汇演、师生美术书画作品展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元宵一条街”、“国庆诗歌朗诵会”、“教师节踩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中,学生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修养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

  如今,当你走近学校大门,你会看到楼前的花坛花团锦簇,教室里的班刊绚丽多彩;实验楼走廊及各室装饰着学生的美术作品令人叹为观止。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陶冶,促进了班风、校风建设,使学校在每年的行风评议中均获得98%的满意率。

  .

  

篇十九: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通过美术特色学校的创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有特长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竞争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性格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学校资源为基础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为特点的特色学校创建途径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动力和活力为学校创造发展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力求走一条个性化的特色道路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创建美术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有关教育政策法规要求,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我校走美术内涵发展之路,特制订《四间村小学创建美术特色学校工作方案》。

  一、实施背景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各得其所,有所发展。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也为学校特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特色学校的建设提供了可能。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我校以美术学科教育为抓手,以“培养能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人文素养高,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逐步形成“以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二、性质与实施原则我校创“美术特色”的性质:通过审美文化的传递与普及活动,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培养学生具有未来公民的基本人文素养。我校在“创特”过程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1、全面性。避免出现受“应试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只偏好绘画内容教育,忽视其他内容教育,只偏重模仿内容教育,忽视其创造性内容教育,只注重美术中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忽视审美观念内容的教育,始终重视学业水平考试的教学全面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从美术创作到作品欣赏、美术评论,从课堂到社团活动到社会实践的美育局面,最终实现美术教育的全面铺开。2、基础性。放低起点,逐步提高,注重在美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全员性。辐射到每一位师生,感受美育的阳光。三、目标和理念1、目标:培养能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人文素养高,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学生。(人文素养高:是一种为人处

  Word范文

  .

  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包含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2、理念:实践“合格+特长、规范+特色”的教育目标,形成鲜明的美术学科教育特色,将美术拓展成学校的人文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最终实现特色兴校目标。

  四、创建进程与目标根据我校的理念、目标和学生的培养目标,依据教育发展规律。我们将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目标分为预备期目标、推进期目标和形成期目标(一)时间:2015年3月-2015年6月

  加强对学校特色发展的认识,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学校优势所在,填写特色项目申报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校“特色发展实施方案”

  ㈡第二阶段目标。时间:2015年8月-2015年12月把美术教育(本校特色为水彩画,动漫美术和书画几个领域)。分解成各具体教学兴趣小组,依据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施教。㈢第三阶段目标。时间:2016年2月-2016年7月把美术教育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特质,通过美术特色学科的创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有特长,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竞争,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性格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㈣第四阶段2016年12月底

  按照“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全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品位。力争成为绿园区的特色学校。

  水彩课程教学设计第一章基础练习

  Word范文

  .

  (一)、目的与要求1.系统学习水彩画的基本理论和传统色彩写生的基本要领,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明确色彩的基本概念,了解色彩艺术发展演变的概况。3.基本掌握色彩造型的全面因素,并能运用整体观察方法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技法进行艺术实践及严格的训练。(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色彩的基本原理与组合静物写生小色稿练习。A:视觉、光与色、光源色与物体色、色的混合等知识的学习。B:色彩的属性。C:色彩的视觉感受。D:色彩的对比与调和。E:水彩画的基本特性和工具材料情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A: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及其关系。B:三原色、间色、复色及其运用。C:对比与同化、前进与后退,质感、量感及其在画面的效果。D:对比与调和、色调及其在画面的效果。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色调小构图的实践练习,要求画四幅冷色调、暖色调、对比色调、协调色调的小构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教师示范、图例分析、实践练习相结合的直观性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二章水彩静物(简单形体)写生(一)、目的与要求1.学习色彩写生的基本技法,了解色彩写生的方式与种类,掌握色彩写生的正确方法与步骤。

  Word范文

  .

  2.学生对水彩画的画种技法进行研究和练习,熟练控制画面色彩与技法的混合,提高构图能力与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既能客观表现对象又能根据不同审美方式去主观处理换面色彩构图能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A:水彩画技法的讲授与学习: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法。B:水彩画的语言特点:水味\彩味\笔味\韵味\透明味。C:水粉画、丙烯画、色粉画的简单介绍与学习。D:油画技法的简单介绍与学习。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A:水彩、水分、用笔、特殊技法。B:水粉画、丙烯画、色粉画、油画。C:色彩、色块、色调、写生、技法。3.问题与运用:了解并掌握各类画种的基本知识与技法特点,熟练运用水彩画种技法进行静物写生。水彩彩技法的学习与画面色彩分析。(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水彩静物写生练习(对开纸作业1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教师示范、图例分析、实践练习相结合的直观性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第三章水彩静物(瓜果\蔬菜\花卉)写生(一)、目的与要求1.该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对色彩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认识,掌握色彩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水彩表现能力与色彩修养为主要目的。2.在写生时从研究自然色彩现象与变化规律开始入手,通过写生训练时学生树立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认识与表现方法,形成科学的色彩艺术观。

  Word范文

  .

  3.通过课堂写生,使学生深入刻画对象与高度归纳色彩的表现能力提升,实现能熟练运用色彩并能用多种方式作画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水彩水果\蔬菜\花卉写生与色彩丰富、夸张与概括归纳等手法的学习。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写生、色彩的丰富与夸张、色彩的概括与归纳。3.问题与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及色彩的丰富与夸张、色彩的概括与归纳等手法进行花卉写生。(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花卉写生练习,并在色彩的丰富与夸张、色彩的概括与归纳等方面做充分探讨与学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教师示范、图例分析、实践练习相结合的直观性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四章水彩彩静物(复杂组合形体)写生(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水彩静物的写生色彩写生学习,进一步掌握水彩画的表现技法。并通过水彩画着重研究客观物象在画面中的形、色的主观处理和形式构成方法。并研究色彩规律在水彩色彩写生中的作用。2.通过对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技法的学习,寻找出学生个人合适的方式进行色彩写生。3.通过水彩色彩写生,训练学生观察复杂形体与主观处理画面的能力,为学生在园林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A:新观察方法:印象派式的观察方法、平面化的观察方法、空间混合法B:水彩色彩的综合表现方法介绍:写实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解构性归纳写生、意向性归纳写生、设计性归纳写生。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观察方法、写实性、平面性、意向性、设计性。

  Word范文

  .

  3.问题与运用了解水彩色彩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色彩静物写生。(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色彩静物写生练习。(要求对开作业2幅:写实1张、平构1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图例分析、实践练习相结合的直观性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五章水彩静物画的写生与创作(一)、目的与要求1.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各种静物材料,由学生按小组摆设出室内一角或其他创造性的静物一组,由教师调整完成静物摆放,达到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3.在技法与思维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各类知识去完成具有创作意味的静物写生练习。(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具有创作意味的水彩静物写生练习。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创作、写生、设计3.问题与运用:了解所学的课程与知识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对水彩在画面的运用作深入探讨与学习。(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水彩静物画的写生与创作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图例分析、实践练习相结合的直观性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

  Word范文

  

推荐访问:我校开展美育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美育 可行性 我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