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9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9篇

2023-04-28 19:0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中国神话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神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远古时期,是在中国古代民族神话丰富发展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神话的产生是伴随着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不断发展而演变的。在古代社会中,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往往无法用科学知识解释,于是便形成了许多神话故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为人们提供生活的指导和信仰。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众多的神话故事源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情感,如生命、爱、友情、责任、道德等,在这些故事中,人们也寻找到生命中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神话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神、仙、鬼、魔等,它们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神话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变中,越发丰富多彩。在东周时期,随着农业的兴起,神话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农业神祇,并与以往的山神、水神、火神等一起共存。而到了汉代和唐代,中国神话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世俗和宗教领域,经历过多年变化和发展,其内容也愈加多样、丰富和逐渐系统化。

  中国神话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体系,而每个故事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它们既为人们提供了启示与反思,也使得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通过神话故事,中国文化得以延续和繁荣,且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提供着强大的信仰力量和情感支撑。

  总的来说,中国神话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不仅如此,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中国古代文化所孕育和继承至今。中国神话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中华文化独特的标志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神话故事不仅是传承民族智慧和文化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中国神话的丰富性和灵性,以及其独具特色的描写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让许多世纪以来的文化研究者感叹其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从中国神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可以看出其存在的一些特点和内在规律。首先,在神话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往往是来自于古代人类生活和文化关系的具象化。而且,这些神话故事往往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一些生命问题和现实需求,同时也是古代人们心灵世界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在神话故事中,善恶、美丑等价值观念得到了表现和强化,人们从中获得了对生命和价值的的认识和把握。可以说,中国神话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古代文化、道德和宗教信仰密不可分的。

  再次,中国神话表现了一种拥有人性的情感和思想,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才情、智慧和情感,让后代后人从中获得了启示和感悟。

  在现代文化语境下,中国神话依旧是一种强大的文化符号,在全球化进程、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神话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流变和演变,体会中国文化丰富性和多元性,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文化创造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总之,中国神话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历程,也是繁荣的文化宝库。她不仅反映了古代人类生活的片段,更是中国智慧,思想、艺术和价值观的集成体。这一文化符号通过世世代代口耳相传变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不断地为中华民族传承文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中国神话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最为著名的神话故事如《封神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不仅深刻地诠释了古代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和神秘力量,也是对人类内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在封神演义中,比如有“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形容词,正是用来形容某些神话人物超凡脱俗的能力。这些形容词虽然看起来虚无飘渺,但实际上却是在揭示人类心灵深层的渴望,即追求超越人类能力的精神力量。在三国演义中,武将们的英勇豪气、胜败荣辱等也象征着人生中的挑战和奋斗。

  随着现代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神话的作用和价值正逐渐受到全球关注。中国神话可以作为一个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文化资源,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交融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同时,中国神话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

  的珍贵遗产,激励着后人继承、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神话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繁荣的文化宝库。通过神话故事中人物、事件和价值观的传承,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同时,中国神话的影响力和价值不断得到全球的认可和重视,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正在为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思想和新力量。

篇二: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中国神话与文化的关系(推荐5篇)

  第一篇:中国神话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神话故事作为中国文化中极为绚烂多彩及极具神秘色彩的一支,代表了中国古代人对于大自然的无限崇拜以及中国古典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依然存在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众所周知,神话故事是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的集中表现。虽然在今天这些观点以及一些价值观是不被认可的,但是在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就不得不“寻求”神的帮助,用神来解释这一切不可思议的现象。并且,由于古人对神的崇拜以至恐惧促使猎头、人祭等非人道的仪式的出现而使数不胜数的无辜的人们死于非命,但是这些缺陷不足以掩盖神话的耀眼光芒。再者,这些不人道的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不是绝无仅有的,更不能说明古代人就是野蛮人。相反,神话的存在更让我相信古代人是充满智慧的,那些恐怖血腥的场面的出现仅仅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所致罢了。更有甚者,在中国神话中,神一般都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的,为人类的发展鞠躬尽瘁,更有一些神为了人类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竭尽一生。以下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些事例: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荀子.非相》中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胫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过”。

  像这类神为了人类的发展而牺牲自己的神话故事在中国还有很多。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尽心尽力,甚至还有些神在“工作”中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这一点是只有在中国神话中才会发现的,其他地区是没有的。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的精神是离不开的。这也反应了中国古人对于奉献与献身的崇拜与敬仰。神话中神的献身与现实中的献身也融为一体,互相影响,互相深化,互相升华。也正因为如此,为社会进步而献身

  的思想深深烙印在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心中。

  这么说是因为中国人不怕死吗?以我的一己之见而言,并不是这样的。生存的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如果让一个人选择生或死,那么,一般情况下,又有谁会选择死呢?但是,在民族存亡与个人存亡之间选择的话,中国人就有魄力牺牲自我以换取整个民族的生存。其实,这也不尽然。假设一个这样的情况:一个将军面临着一场必败之战,战则阵亡,退则被问罪处斩,进退都是死,那是要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而这,就是中国古代社会,这就是中国文化。为社会进步而献身,这就是中国神话。

  以上是中国神话的一个特点,中国神话还有很多跟中国文化有关的其他特点。在此,我要讨论的是中国神话的第二个特点。为了突出这个特点,我先来说下西方的神话:

  众神之王宙斯狂放不羁,拈花惹草,在神界与人间留下了一大串风流债,更严重的是他任意行事,不讲原则,充满嫉妒和个人爱好;神后赫拉,本是众神的表率和人间的神母,但她却经常为嫉妒和仇恨而迷失了本性,做出一些残酷和无神格的蠢事来,没有丝毫让人类敬重的地方。主神如此,他们手下的众神也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品性。在希腊军队与特洛伊的战争中,阿喀琉斯让阿伽门农把抢来的女俘克里塞斯送还到他的父亲阿波罗的祭司的身边,因此时阿波罗神正为他的祭司的女儿被劫而用瘟疫来消灭希腊军队,阿伽门农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硬是将女俘克里塞斯留在了自己的身边,阿喀琉斯愤而带领他的军队撤出了战斗,使特洛伊大将赫克托很快地杀掉了还没有死于瘟疫的希腊士兵。希腊人的这次惨败只是因为一个女人。又如,阿波罗因同玛耳绪比赛吹笛子而失败,便残酷地剥了玛耳绪的皮,并把它挂在树上;再如月神与阿波罗兄妹,因尼俄泊嘲笑了他们的母亲提坦巨人勒托只生下一子一女,并禁止忒拜妇女向勒托献祭,他们便射杀了尼俄泊众多的儿女。如此等等。可见,在希腊神话中,神与人除了力量上的差别外,在情感上却是相同的。当神们脱掉神的外衣之后,个个就都成了世俗的凡人。

  再来看看中国的神话,在中国的神话中,我找不到有关神因为一

  己私欲而毁灭人类的记叙。通过对比,得出的另一个结论,也就是中国神话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中国的神是完美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十分注重个人形象的,他们注重道德与品行的修养,他们不会妒贤嫉能,而是推崇贤能之士。对于这一点,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中国文化推崇自身的修养、推崇尊贤重能;其次,在人的观念里,神是不会错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所以,结合中国文化和人们的观念,神就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群体。中国的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

  第三个特点:尚德精神。作为中国神话里的神,他们都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为自己的子民们的生存与发展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一点,从神话中的主人公的身份就可以管中窥豹。他们大多数都是某个部落的首领,比如黄帝、炎帝、大禹、伏羲等等,而且,他们为部落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统一天下,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等。这些神话的主人公,他们原本都是人,但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便成为了神。从“禹传子,家天下”以后,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也要神话自己,使自己成为神的化身,他们更要使之前的神更加完美,那么,他们作为神的后代来统治这个世界,自然更加有威信了。所以,远古时代,中国的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神的身份。这些始祖神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劳卓越的人物,他们在为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他们成为本民族始祖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中国文化以及历史趋势所致。

  总的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神话的特点与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国神话,它只能是中国神话,而不可能变成西方神话。同理,西方神话就是西方神话,不可能有中国神话的情节,更不可能变成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起源于中国文化,同时作用于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加深化,更加深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内心里。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中国文化,就不会有中国神话;如果没有中国神话,中国文化就会变得暗淡无光,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中国神话中,我们可

  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更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大自然的畏惧与尊崇。这一点,我认为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不能认为我们的科技发达了,就能随便改造大自然了;再者,“人定胜天”这个观点我认为也是不对的,毕竟以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在地球以外的星球建立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对于大自然,我认为,合理地利用其资源能够给我们带来便利,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而妄想征服自然只会给我们带来厄运,使我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一点并不是骇人听闻,干旱,洪涝,全球变暖这些问题都是例证。

  中国神话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一点,与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也是吻合的。至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神话是中国文化与古人智慧的结晶的伟大结合的产物。

  第二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记得小时候我们都是神话故事陪伴长大的,什么?封神榜?,?西游记?,?宝莲灯?等,现在还对最早版本的?宝莲灯?的主题曲印象深刻,是刘欢唱的?天地在我心?。其中的“拥有你的爱,相信我会创造奇迹。”让我颇有感慨。过了这么多年,这首歌的旋律还是那么的熟悉。所以人家说一部好的影片或是歌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个也许也是我们国家注重文化建设的原因吧。貌似扯远了,就是说我们小时候接触的大多数是中国神话,在读初中的时候我记得我们书上选摘过两篇希腊神话。那么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呢?我相信读过的人都会有感觉。那么我就谈谈我的感觉。

  首先我想谈谈我印象最最深刻的,也可以说是比较俗套的一个情节,那就是好多电视,小说都会有的某位神仙因为产生了七情六欲而被惩罚以及因此展开的一系列的故事的情节。譬如宝莲灯里的三圣母,西游记里的天蓬元帅等等。但是希腊神话里的宙斯却是一个风流人物,他的子女一大堆,而且生母基本不同,他有自私的一面,他也像人一样有欲望。而我们中国神话里的神却是完美的,无情无欲的,是美德的化身。其实这个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那么多要推翻前朝统治的首领

  喜欢给自己蒙上一层神话的面纱,像刘邦出生时的祥云,甚至鸿门宴里使项羽对刘邦更不放心的是旁人说的一句话“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我估计那个人是找当时有名的算命的看的。就一个中国神话,能带动这么多的副业发展,怪不得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呢。所以这两种神的人性体现应该算是一个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区别。从民主方面想,也许这个也是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外国的民主传统却历史悠久的一个原因。

  其实这第二个是由第一个衍生出来的,就是神仙的责任与目的。中国的神好像是为了某个任务而被造出来的,风雨雷电四神就是为了制造天气的,太上老君是用来炼丹给孙悟空偷的,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反正给人的感觉就是为天下而生的,他们是被造出来是带着使命的,努力构建上古的和谐社会。所以他们不允许有私欲,不允许有个人主义。但是在希腊神话里经常会有战争是因为欲望引起的,宙斯就是领头者。也就是说中国的神仙很公式化,他们很纯粹地是为苍生而活,这应该也是长期处于压迫的老百姓所想的精神寄托。希腊神话里的神却是为自己而活,随便为世人活一下。

  还有一个是我个人觉得很明显的一个差异,就是希腊神话里的神的名字太难记了,我只记得了宙斯和赫拉,而且那些神的名字和职位经常对不上号。中国神话就不一样了,那些神往往没有名字,大家多以他们的职位相称,你知道二郎神的名字叫什么?也许你会说二郎神不就叫二郎神,不就是这个叫法?其实他叫杨戬,这下有人要说“哦,二郎神原来是叫这个名字,封神榜里头不是有吗?”由此可见,当神变成神以后人们就会忘记他的俗名。就譬如和尚出家以后用法号不用俗名的理一样,可能这个也是超脱尘世的一种方法。这就是一个不同了嘛,就像中国很多当政者就喜欢别人叫他官名,原来爱耍官瘾也是有渊源的。

  毫无疑问地,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还有待于我们再去用由表及里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因为别看这么简单的只是神话故事,它们背后代表的是东西方文化以及历史的体现,所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通过对东西方文明的学

  习、思考以及老师对双方文化的详细讲解对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上便是我对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差异的看法。

  第三篇:浅谈中国神话

  浅谈中国神话

  内容提要:本文先概述下中国神话,给出了它的定义,然后再寻求它的来源,探寻它的发展,再对一些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做了简单解析,最后在对比分析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关键词:中国神话定义、产生、发展,神话人物,女娲、盘古,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中国神话概述

  提起中国神话,不自觉地,我最先想到的是我看到过的很多有关中国神话的电视剧,再后来想到的是一些动画片。什么《精卫填海》啊,《欢天喜地七仙女》什么的,还有《西游记》、《哪咤》等等。确实,这些影视作品确实让古老的中国神话变得耳闻目阅起来,虽然大多有或多或少的改编,而且有的改编的还十分离谱。当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么做也无可厚非,而且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能流传下去已属不易,不能像端午节那样被人家申请了去。本来神话传说就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而口耳相传本来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百度了下神话传说,说中国神话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根据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的分类,可分为“神话、传说、仙话”三种,而在晋代起,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志怪小说、神魔小说”的类别。

  茅盾先生也曾下过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

  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简单说来,就是一种艺术性的幻想故事吧。这么想的话,我不禁要问,幻想出来的神话传说也要有一定基本依据吧,我们的老祖宗肯定也不能凭空就想出这样的神话传说吧。

  中国神话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借助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于是,看着日月星辰,我们的老祖宗幻想出了神话传说,并广为流传。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传说、历史、宗教和仪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通过口述、寓言、小说、仪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关于中国

  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淮南子》等古老典籍中发现,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简单说来,中国上古神话是源自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试图通过推理和想象的方式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但是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较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话产生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如人们要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就幻想出一位开辟大神女娲,女娲不仅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是人类万物的始祖。人们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就幻想出“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故事,以此说

  明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从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不言而喻,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神以及各种神的威力,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各种自然威力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幼稚的幻想而已,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产物。

  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些描写英雄神的故事,这些英雄神的产生同样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产物。当时,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无法战胜强大的自然力给人们带来的各种灾害,于是人们就幻想创造出具有超人能力的英雄神,这些英雄神既是率领他们去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领袖,也是他们的保护者和朋友。事实上,这些在人们想象和幻想中产生的英雄神往往就是本部族中出现过的某些智慧和才能出众的曾率领本部族人创造过英雄业绩的一些人物。由此可见,这类神话故事的产生一方面是人类某些劳动经验和智慧的概括与集中,表现了原始人对自己所积累的劳动经验和智慧的歌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信心。

  神话传说的简要解析

  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相当一部分的神话是有关人与自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等。就拿盘古开天辟地来说吧,我们的老祖宗生活在这一片大地上,整天看着蓝天白云与厚实的土地,肯定会纳闷,这一片天地是怎么诞生的啊,于是就有了书中的记载:在太古

  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

  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就是说老祖宗们幻想着是“人”创造了天和地,突出了“人”的伟大。至于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老祖宗每天都能看到天上有个散发着光和热的“圆盘”,东升西落,看起来很小又距离很远应该很大。但是,他们也想着征服,于是就想着能不能拿弓箭像鸟一样射下来,或者能不能比太阳东升西落的速度还快,赶上它,也是老祖宗想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一种体现。至于嫦娥奔月(这个神话传说版本比较多),我想,应该是他们对天上的月亮的一种美好遐想,认为月亮上应该会有嫦娥一样的美丽善良女子,这体现了老祖宗他们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一种赞美吧。

  说到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可以说是杂得很、怪得很,大多有神力,属于神仙那种的,也有有“妖力”的,属于妖魔那种的。他们大多性情怪异,形象比较鲜明吧。这些神话人物中,女性形象相对较少,比较知名的就数女娲、观音、嫦娥吧。女娲用五彩石补天和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传说,为他们塑造了那种救民众于水火中的那种形象,体现了先人们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艰苦条件下,渴望庇护、解救的一种心理。而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侧面体现了先人们对自身由来的一种困扰,还有一种对诞生自己生命的感激,一种对母性力量的一种爱,给我们这些后人们一种女娲娘娘是“万民之母”的那种感觉。

  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虽然我对西方神话了解的并不多,不过感觉差距其实还是蛮大的。有人说,影视作品里要想表现出一个人物在飞,在东方就会在这个人下面画一朵云彩,而在西方就会赐予他一双翅膀。这里面除了思维习惯的差距外,感觉最主要的还是东西方神话传说里描述“怎么飞行”的一种差距吧。这也侧面反映出了东西方神话的差距。

  中国神话很零散,而西方神话(希腊神话)有严密的体系。中国古代神话篇幅都很短小,对神的事迹记载非常简略,故事性不强,没有古希腊神话那样的长篇巨制和曲折生动的情节。十二大神:主神宙

  斯、天后赫拉、火神赫菲斯托斯、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爱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总之,十二大神几乎代表了自然界的所有属性(中国主神:天地开辟神——盘古;人类起源神——女娲;三皇五帝:伏羲、女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相比西方神话,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神格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的很多经史典籍中,中国上古的主要大神们,诸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都是崇高和圣洁的。他们不苟言笑,从不戏谑人类,更不会嫉妒和残害人类。在个人的私生活上,他们从来都是十分规矩和检点

  的,十分注重小节、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并且尊贤重能。几乎每一位神王都没有“红杏出墙”或“乱播爱情种子”的现象。在他们的身上,只有神圣的光环、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当人类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相反,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天神都是世俗的,是满身人间烟火味的形象:众神之王宙斯狂放不羁,拈花惹草,在神界与人间留下了一大串风流债,更严重的是他任意行事,不讲原则,充满嫉妒和个人爱好;神后赫拉,本是众神的表率和人间的神母,但她却经常为嫉妒和仇恨而迷失了本性,做出一些残酷和无神格的蠢事来,没有丝毫让人类敬重的地方。可见,在希腊神话中,神与人除了力量上的差别外,在情感上却是相同的。当神们脱掉神的外衣之后,个个就都成了世俗的凡人。

  “对神的献身精神的崇尚和礼赞”,是中国上古神话尚德精神的另一重要体现。这种牺牲精神首先表现在古老的创世神话当中。中国的创世神话,是以牺牲创世神的肉体来完成天地开辟和万物创造的。所以,中国古代的开辟大神盘古在完成了天地开辟任务之后,就将自己的双眼化成了日月,将四肢与头颅化成了五岳,将血脉化成了长江与黄河,将毛发化成了山林与草木,将肌肉化成了泥土,将筋骨化成

  了金石,而他身体上的寄生物则变成了人类。

  感觉上来说,中国的神更像神,不光有神力,还有神的那种超凡脱俗的性格,而西方的神更想是有了神力的人。当然这也可能是先入为主的中国神话里神的印象所造成的感觉。

  第四篇: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内容比较。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内容之比较。

  中国和希腊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中希两

  国的神话故事也是世界神话故事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对东西方文明产生

  了

  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两国神话

  故

  事进行内

  容

  和

  结构上的比

  较,我们会发现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和

  有趣的文化差异。古老的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和希腊作

  为东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中希两国的神话故事也是世界神话故事中的两颗璀璨

  的明珠

  ,对东西方文明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两国神话故事进行内容比较

  ,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不同之处。

  一、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形成内容的差异。希腊和中国的神话都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

  ,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发挥了各自

  的想像力。但又因两国的地域、自然条件、历史进程的不同

  ,造就了不同的文化

  观念。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五千到三千年间,就从黄河中上游发展到了

  黄河中下游。又因地处内陆而形成了相对封闭、稳定、单一的文化传统。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实际、轻幻想的思维方式。中国神话中的英雄,几乎无

  一不与劳动有关,象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发现药草的神农,教民稼

  穑的后稷,等等。中国神话的内容,大多是与农务有关。而古希腊三面环海,丰富的海洋资源与便利的海上贸易促使古希腊文化受到

  多种文化的冲击。故其民族精神呈现出海洋的开放性,对外族文化的宽容性。表

  现在神话中,便是《荷马史诗》中众多的探险活动和军事冒险活动。古希腊是海

  洋文明

  ,希腊人通过海上活动取得财富

  ,形成了自由、勇敢、个性化、浪漫的神话

  体系。

  二、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内容细节上的区别。1,世界的起源。

  在中国神话中,世界的开辟是大英雄盘古

  ,他用开天巨斧劈开了混沌。轻的部分上升为天

  ,沉重的部分

  ,下降为地。而女蜗在完成了补天、造人的大功

  之后,也将自己的身体化成了万物。而希腊神话则强调自然的变幻与孕育某一天混沌之神自然的破裂产生了黑暗和

  黑夜,还有其他几位最初的神灵胸怀宽广的地母该亚、黑暗女神和黑夜女神。随

  着时间的推移

  ,从黑暗和黑夜中又产生了光明和白昼。大地母亲该亚又生育了很

  多的后代,薪火相传构筑了世界的万物。2.人物形象(神)的差异。在中国神话里,人兽同体的神占居主流。如殷商青铜器上,刻有龙、蟠龙、凤、一头多身怪兽,表现了当时流传着的神话里的各类角色,它们都是兽形神。在

  中国神话里,鸾、凤、鲤等形态色彩美丽的动物被认为是给人类带来吉祥的神灵。《山海经》所载数十百位山神,十之八九也是半人半兽的神。总之,中国神话神

  的人物形象,主流是兽形或者是人兽的同体。但是在古希腊神话里,神是同形同性的。古希腊神话的神,像人们一样

  去思考、行动,像人一样去恋爱,结婚、争风吃醋。像宙斯的好色、赫拉的嫉妒与残酷,都能体现出人性。其实,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由于社会背景,地理环境,还有民族风俗导致

  了两者之间内容上有许多的不同。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深入了解、认识,需要我

  们去认真思考和探究

  第五篇:古代神话精神与中国2008古代神话精神与中国2008班级:网传082姓名:王紫薇

  内容摘要:

  2008年是属于中国的,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不论喜悦或悲伤,我们都没有让世界失望。回想中华五千年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竟是我们最初的源头,那古老的祖先,那传奇的神话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在神话时代,先民们就始终在与自然作斗争,挑战自然,挑战自我。在斗争的过程中,坚持信念,永不服输永不言弃。所谓的神其实也是人,他们会有牺牲会有奉献,他们对生死的理解,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形成了灵魂永存的民族生死观念和以有限换无限的民的生命精神。而正义乐观与英雄的伟大气魄更是神话

  的精髓。简单的故事,却是气势恢宏,处处彰显智慧。正是有了先民们所创造的神话精神的支撑,中国的2008年才能在波澜中,挺过危机,迎接挑战,再创辉煌。神话精神推动了我们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中国2008也也传承弘扬了这浓缩的元典文化。

  关键词:

  古代神话精神中国2008与自然作斗争精神力量

  奉献与牺牲

  英雄

  气势

  传承与弘扬

  正文:

  转眼间,中国就要走完这漫长的2008年,2008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然而,谁也没想到,发生了那么多让我们一生都无法忘却的事,从年初的那一场雪灾到后来的大地震,人们在骄傲的工业时代仍然要面对千百年前最原始的困难——自然灾害,在自然面前,不是现代技术可以解决问题的,我们最强大的力量是来自内在的精神信念,我们不断抗争,即使在自然面前我们是渺小脆弱的,但是我们的勇敢与坚持可以让一切冰雪融化,让一切荒芜重生。古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淮南子》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大禹治水》中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它们都反映了我国原始人也可以说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即使要付出牺牲。正是者中不屈的抗争精神让无数的中华儿女在风雪中无阻,在绝望中依然坚强。在那个风雪肆虐的春天,有太多的电工前仆后继的爬上电线塔用自己

  的双手一下下敲打坚冰,用自己的黑暗与寒冷换来灾区的一片光明与温暖。还有,13位燕赵农民自费赴湘抗雪灾,也彰显出民间力量在抗灾救灾中的分外重要。没有人号召,13位燕赵农民自发自愿奔赴南方抗灾;没有人暗示,贵阳商人颜昌峰就自觉献出自己的两辆豪华奔驰轿车、一辆现代商务车及一辆越野车,24小时免费接送市民,同时用家里的一辆面包车给停水居民义务送水;也没有行政命令,雪灾中,许多市民自觉招呼滞留的游子到自己的家中一起过大年。灾难面前,中国民间从来不乏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向善向上的力量,从来不乏挺身而出、忘我奉献,甚或舍生取义的民众。

  而在那山崩地裂的一刻,又有多少平凡的教师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废墟中一幕幕感人的情景,那些镇定的脸庞,那些坚强的笑容。。看到四川上空漫天的空运机,地下成群日夜辛劳的人民解放军和日夜兼程的总理。。看到募捐资金数目每天不断翻涨。。。13亿中国人,一个传承了斗争不息精神的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没也不可能被打倒。

  而不论是女娲大禹还是后羿,所谓的神其实也是人,他们会有牺牲会有奉献,他们对生死的理解,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形成了灵魂永存的民族生死观念和以有限换无限的民的生命精神。在灾难过后,举国上下,人们无数次涌上街头,在黑暗中点亮蜡烛,给逝去的同胞写诗,严肃郑重的默哀,甚至把奥运奖牌数与512联系在一起,我们其实是希望那些生命可以在灵魂上得以安息和永存,我们更愿意去相信,那些生命其实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的灵魂仍然再继续与自己的不幸做斗争,我们相信那是死者给生者强大的精神力量。其实这种对自然的抗争对于今天的我们,给予更多的启示还是在面对非自然灾害的社会斗争当中。2008年,3月14日拉萨打砸强烧事件惊动全社会。。而与此同时,台湾选举问题也关系慎大,整个政治局面十分紧张,然而就是面对这样糟糕的情况,我们没有丝毫退缩,从政府到百姓都坚持捍卫祖国的领土主权,藏独分子和西方反动势力做了顽强的斗争,特别是看到全世界每个角落里勇敢站出来的中国人高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誓。。在经历了众多的不愉快之后,中国的2008终于拨云散雾迎来了期待已久就的北京奥运会。不得不说的是,2008北京奥运的举办凝聚了千千万万申奥人的心血,以何振梁老先生为首的申奥团队就如夸父逐日一般坚持不懈永不言弃,一代又一代几十年的努力争取。正真的奥运来了,那一晚炫目盛大的开幕式让中国在世界面前大放光彩,我看到了很力量的正方形,很诗意的长方形,很哲学的圆形,还有,很全人类的地球形。。很多伟大的形状。看到了很热烈的红色,很清纯的绿色,很悠远的蓝色,很辉煌的金色,当然还有,那些长在真人身上的莹莹光光色。张艺谋说"开幕式要让世界感动",艺谋还说"将比雅典更酷"。

  回头再细看我们的古代神话,徐整《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写道:“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简单的故事,却是气势恢宏,处处彰显智慧。而开幕式恰恰与神话的整体氛围相融合,开场那隆隆的击缶声,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很震撼,很中国,很中国文化,很中国历史,很有中国的尊严。之后又有几千名孔子弟子同台朗诵论语经典,在这抑扬顿挫之中我们终于可以用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背景告诉全世界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辈们之所以要记录下那其中的伟大精神不正是想让祖孙后代把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弘扬出去吗?如今,我们已经做到了得很好,弘扬得更好。当然在这之后,我们还有很多要做,我们更应学会在传承中创新文化,让中华五千年更好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说到中国古代神话,我们永远不能忽略一点,那就是正义乐观的精神与英雄的伟大气魄,因为这是神话的精髓。大禹,炎黄二帝,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

  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前者如精卫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以征服的自然,作顽强的拼搏。后者如《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所载的刑天: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即使断首以死,也要对着天帝大舞干戚,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是何等的壮烈!他所象征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格,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中的巨浪。

  不管在什么年代,不管有什么困难,总会有人挺身而出。那就是我们所谓的英雄。然而,我们今天的英雄早已超越个人,成为一种集体的力量。这一年里,抗雪英雄,抗震英雄,奥

  运英雄。。数不胜数。但在这里,我想谈谈神七航天英雄团队。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可谓众所周知,家喻户晓。嫦娥原名姮娥,是大羿(后羿)的妻子。《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在神六之后再一次成为现实,在宇航员翟志刚踏出舱门置身太空摇晃国旗的短短几分钟里,这背后巨大的科研团队其实才是我们真正的英雄,他们乐于奉献,没有他们的辛勤汗水,谨慎细微和兢兢业业,就没有今天神七的辉煌胜利。

  总之,古代神话充满了无限魅力,不管过了多久,在2008还是以后,他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精粹的精神食粮,正是有了先民们所创造的神话精神的支撑,中国的2008年才能在波澜中,挺过危机,迎接挑战,再创辉煌。神话精神推动了我们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中国2008也更深刻地传承弘扬了这浓缩的元典文化。

  参考文献:《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编第一册》

  朱东润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版

  第一卷》

  袁行霈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大禹治水》

  徐整《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等

篇三: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第38卷第8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I.38 NO.8 2Ol5年O8月 Aug.2015 中国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与现代境遇 朱宏 (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1601)

  摘 要:远古神话带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内涵,其生成机制则渗透着原始先民的生存智 慧,以及他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理性精神的高涨为现代人提供了重新认识世界的工具,也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进而引发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以远古神话作为文 化文本,将为我们重新审视其文化意义提供思考,进而构筑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

  关键词:远古神话;文化意义;现代境遇 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5)08一O012—03

  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确指 面的原始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生活在奥林匹斯 山的众神是世界的主宰者,他们不仅掌控凡人的生 老病死,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神灵之间以血缘为纽带 形成了严密的“神谱”。而宙斯兄弟与父亲之间的斗 出,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并认为古希腊先民创造的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

  欧洲各国的文明几乎都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并从艺 术领域延伸至政治、经济等方面。神话是远古先民 智慧的结晶,其文化意义不容低估。而中国远古神 话的价值曾被低估,其不良后果就是人的本质力量 被无限夸大,进而招致人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表 现的失衡状态。在追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反思 人类在现代社会的行为模式后,远古神话所蕴涵的 “永久的魅力”和它作为“高不可及的范本”的现代境 遇愈发受到我们的重视。

  一争,更是构筑起古希腊神话复杂、绵密的人物逻辑,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北欧神 话的谱系性特征也十分明显,在以主神奥丁为中心 的神话谱系中,北欧神话始终贯穿着奥丁为人类提 供庇护和人类敬畏神灵的神话元素。相比之下,传 承至今的中国远古神话则缺乏谱系性特征,或是以 某一神话人物构筑单一的神话故事,或是以创世、生 命诞生、部落初祖和救世英雄作为叙述对象,鲜见不 同神话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是中国远古神 、中国远古神话文化意义的形成背景 话与西方神话最为明显的区别。也是我们理解中国 远古神话的切人点。

  中国远古神话的故事结构、叙事方式和价值取 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立的系统,与希腊 神话、北欧神话的精神面貌截然不同。今人理解中 国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不仅是要了解原始先民的 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考察附着于中国 学术界关于“神话”的定义不胜枚举。有学者从 民俗学研究视野指出:“神话主要产生于人类童年时 代,部分产生于文明时代,是人类从神灵信仰出发,借助于原始思维,以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出 的超自然神灵的幻想故事;换言之,神话是以民间信 仰的对象、观念和仪式为基本原型,借助于民间信仰 活动而传承的神圣的叙事。”l_l 笔者认为,此一视角 远古神话之上的文化信息如何在历史发展中形成。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考虑文化背景因素。

  中国远古神话深受后世儒家文化的影响,也与中国 文化的道德化倾向密不可分。而从保存至今的古希 腊神话和北欧神话文本中,读者能够了解到更为全 收稿日期:2015一O6—29 契合中国远古神话的生成语境,对于我们理解中国 远古神话的形成机制将产生积极影响。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3142014016)

  作者简介:朱宏(1978一),女,黑龙江密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传播研究。

  第38卷第8期 朱宏:中国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与现代境遇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中国远古神话的文化 意义是与华夏文明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的。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丰沛的降水和 肥沃的土壤为早期文明的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 件。中国远古神话中保存了大量对先民生活状态的 记述和回忆,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物质环境则制约着 先民塑造神话原始状态的方式。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灵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时而和谐、时而紧张,根源正 是古希腊的海洋型文明迫使先民要在与自然的斗争 中谋生。农业文明则为中国远古神话提供了和谐的 生存状态。当我们从民间信仰的角度来解读中国远 古神话,就会意识到,信仰对象、原始先民的观念和 附着于远古神话之上的仪式是最重要的文化元素。

  复次,中国社会在从新石器时代迈入奴隶时代 时保留了丰富的文化信息,集中表现为将部落图腾 或部落联盟的首领加以神化,并最终纳入到神话故 事的结构体系中。因此,我们才会在中国远古神话 中看到大量关于远古帝王崇拜的素材,先民是将上 古的“三皇五帝”视为人文之源,才塑造了如此丰富 的帝王神话。“三皇五帝”实则是原始部落的首领或 部落联盟的领袖,但他们作为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却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化。中国的远古神话正是 通过将历史的碎片力d以改造,使其披上神圣的外衣,进入到精神信仰的体系中,才最终创造了庞大的神 话系统。这一独特的形成机制不仅为中国远古神话 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也为我们重 新理解中国远古神话的非谱系性特征提供了借鉴。

  或许中国先民原本没有构筑神话谱系的设想,他们 只是将生活中的英雄、部落的首领和可能带给自己 幸福的宗教图腾不断添加到神话体系中,才最终造 就了今时今日纷繁复杂的神话面貌。

  二、中国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及其特征 在中国远古神话的发展历程中,远古帝王神话、感生神话和南方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抗击自然灾 害的英雄神话、创世神话等是重要的构成元素,也基 本构建起后世神话发展的脉络。原始先民以“万物 有灵”为逻辑原点,将其对动植物的崇拜心理,尤其 是自然物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繁殖能力作为信仰的 落脚点。在科技高速发展和现代文明日益强大的现 代社会,人们理解外部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进而 导致以民间信仰为基础的神话及其存在的文化语境 发生了转移。

  在文化语境和科技文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如何去看待中国远古神话在现代社会的存在 意义?笔者认为,神话表现了人们对动物、植物或自 然物的生殖力、生命力的信仰。作为中国先民的文 化构成基础和信仰图腾,神话中寄寓着丰富的文化 信息。一方面,上古先民的思维方式为我们认识本 民族文化的生成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另一 方面,上古神话与民间信仰相互缠绕、相互渗透,并 借助民众的生活习俗得以保存。以山西晋祠为例。

  晋祠本为纪念晋王及其母后邑姜所建,但民间信仰 多将此祠的神灵视为送子女神。在历史的发展中,普通民众将远古神话中女娲造人等次生态创世神话 加以改造,进而创造出送子观音、送子圣母等民间信 仰。这一信仰的原型正是远古神话脱胎于母系社会 的结果,它是先民将生命繁衍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 产物,也是神灵生殖力受到崇拜的证据。

  温州有土地杜十姨无夫,五撮须相公无妇。

  州人迎杜十姨以配五撮须,合为一庙。问:“杜 十姨为谁?”日:“杜拾遗也。”“五撮须为谁?”日:

  “伍子胥也。”(明查应光《靳史》)

  杜甫、伍子胥本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贤,却在 民间由于温州当地的语音而讹化为“杜十姨”、“五撮 须”。此种信仰本属民间自发行为,却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经典形象进行改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民间 信仰还将“杜十姨”、“五撮须”组合成夫妻,非但是由 于祠庙中供奉的现实诉求,也是由于中国远古神话 赋予民间信仰男女神共奉的固定模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在中国神话没有 建构严密逻辑体系和深受儒家文化“不语怪力乱神” 影响的文化语境中,中国远古神话并没有消亡,而是 以民间信仰的方式得到存续。其特征表现在三个方 面:其一,中国远古神话对创世神话、造人神话的价 值取向加以较好的继承,比如以男女神互陪、以基本 家庭模式展现的民间信仰。其二,中国远古神话在 民间传播中不断被改造,并融人新的元素。如上文 论及的“杜十姨”、“五撮须”就是明证,古圣先贤的形 象竞可以被如此改造,成为符合民间信仰的新形象。

  其三,中国远古神话不以固定的叙事模式和人物形 象呈现,是华夏文明兼容并包特质的表现。

  三、中国远古神话的现代境遇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神话的现代境遇显 得十分尴尬,竟至于被遗忘。“自从纯思维赢得了自 己的领地和自己的自主性法则,神话世界似乎已被 超越和遗忘了。”嘲 。 人类的理性不断驱逐人类的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感性,而理性所具有的破坏力和开创性则坚定了人 类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同时,人类在理性的鼓舞 之下的“优越感”愈发强烈,进而肢解和破坏了人与 自然的和谐状态。越来越多的科技名词冲击着人类 的传统思维,为人们生活的诸多领域带去新的变化。

  2015年08月 的——当人与自然的关系陷入到空前的对立状态之 后,“河流只是推动涡轮机的能源,森林只是生产木 材的地方,山脉只是矿藏的所在,而动物只是肉食的 来源”_4

  。当自然沦落为提供生活资料的对象 时,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也就被切断了。而远古神 在这一过程中,理性为我们送来了科学,也让神话从 远古先民的无尽崇奉中不断被消解,尤其是各种信 仰禁忌被视为“迷信”、“愚昧”的代名词之后,远古神 话的生存境遇愈发显得尴尬。

  神权的消退验证了马克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 话正是一面镜子,它时刻提醒着人类我们曾经拥有 的思考方式。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彻底抛弃远古神 话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最终将把人类导向人与自 然对立的紧张关系。

  其次,当我们将地球变为“地球村”的同时,人与 人的关系也并非总是和谐、友好的。笼罩在现代人 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 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 配,神话也就消失了”[3¨( 姐 的说法。随着社会的进 步,神话无可非议地远离乃至走出了现代人的生活,社交关系中的紧张、陌生状态时刻警醒着我们。对 比之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远古神话所倡导的“天 人合一”状态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人与人前所未有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视远古神话的存在意 义。在神话消退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的确为人 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生活,却没有让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真正得到提升。不难看出,神话的消退正是一 地靠近,但与之相对应的并非是人与人之间更好的 了解与沟通,也不是人际关系的亲密和友好,而是依 然或更甚的形同陌路。笼罩着每一个人的是无法规 避的普遍孤独。

  把“双刃剑”——它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同时,却为现 代人树立了新的“迷信”。人类将科技转化为提供物 质财富和沟通信息的平台,却没有让自身从心灵深 处获得驾驭它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无暇将精力倾注于本真的存在意义,进而出现 了灵魂无处安放的窘迫境遇。当现代社会陷入日益 中国远古神话的生成语境已然消退,永远也无 法恢复。但蕴藉于远古神话之中的价值选择则是恒 定的,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并加以利用。它作为 文化文本的存在价值理应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向柏松.中国刨世神话形态研究[D].武汉大学,2o儿.

  [2](德)卡西尔.神话思维[M].黄龙保,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H1

  版社,1992.

  严重的精神危机之后,我们才深刻意识到远古神话 中所寄寓的情感不是单纯的想象和创造,它同时也 是远古先民沟通自我与外界的方式。

  由此可见,我们要从两个层面去重新审视远古 神话的现代境遇。

  E3](美)戴维?利明,埃德温?贝尔德.神话学[M].李培茱,译.上海:

  卜海人民出版社,1990.

  [4]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与希望EMJ.北京:一i联书店,1994.

  首先,远古神话能够为我们提供沟通人与自然 的信息渠道,从而让我们产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而这一点正是理性精神高度膨胀的现代人所不具备 特约编辑孙正国 责任编辑强琛E—mail:qiangchen42@1

  63.COIl1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Modern Situ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Mythology Zhu Hong (College 0/ Humanities and SD(’ial Sciences,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1601)

  Abstract:Ancient myths with rich safety culture information and emotional connotation,the formation mechanism iS permeated with the survival of the original ancestors’wisdom,as well a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of the way.The rising of the rational spirit has provided a new tool for the rood— ern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and it also re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and thus the tens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human and human.AS a cuhura1 text,the ancient myth wil1 provide US a new perspective to examine its cuhural significance,and then construct the cultural value system to adapt to the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ancient mythology;cultural significance;modern situation 

篇四: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

  要:中国神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绚烂与瑰丽让世人为之折服。中国神话用规律的叙事方式,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制度,体现出种种值得人思索的精神状态,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总之,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神话

  传统文化

  影响

  神话,它是人类最远古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文学的最初源头,对后代文化、文学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神话是人类的影子,凡有人群的地方就必定有产生神话的土壤。现在的一般学者认为神话是原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的理解,是文化共同的源头,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是他们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一旦被记录下来、流传下来,也就势必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流传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中国神话里的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十分注重个人形象的。他们注重道德与品行的修养,他们不会妒贤嫉能,而是推崇贤能之士。对于这一点。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中国文化推崇自身的修养、推崇尊贤重能。其次,在人的观念里,神是不会错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所以,结合中国文化和人们的观念,神就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群体。中国的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再如,作为中国神话里的神,他们都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为自己的子民们的生存与发展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一点,从神话中的主人公的身份就可以管中窥豹。他们大多数都是某个部落的首领,比如黄帝、炎帝、大禹、伏羲等等。而且,他们为部落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统一天下、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等。这些神话的主人公,他们原本都是人,但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便成为了神。从“禹传子、家天下”以后,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也要神话自己,使自己成为神的化身,他们更要使之前的神更加完美。那么,他们作为神的后代来统治这个世界,自然更加有威信了。所以,远古时代,中国的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的身份。这些始祖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劳卓越的人物,他们在为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他们成为本民族所信仰的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中国文化以及历史趋势所致。又再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此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依靠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灾难,终于还人间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从这则神话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状况,先民们把解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而在其背后,不难看出先民们所希冀的那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这种坚毅的精神在继而出现的精卫和夸父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正是如此,中国神话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传统文化画上了最为灿烂的一笔。

  正是因为在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神话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神话传说可谓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中国神话通常能表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如一些社会思想、社会制度等。以《梁祝》举例,它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包办儿女婚姻的落后思想,仅仅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的想法丝毫无法左右现实。而梁山伯与祝英台敢于冲破封建的枷锁,大胆追求自己爱情,不惜以一死言志的做法着实令人动容,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势力压迫之下依旧有着独立的灵魂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高涨的反抗精神。又比如《白蛇传》,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一部“人妖相恋”的神话传说。里面的白素贞堪称深入人心,尤其是经过影视剧作品的演绎之后,大家更加喜爱那位身着白衣,被称为“白娘娘”的白素贞。白

  素贞,美丽大方、心地善良、一身法术,虽身为女性,但是身负悬壶济世、惩恶扬善的重任。我想,这可能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般女性的渴望。然而,白素贞不是人类,是一条人人惧怕、人人厌恶的蛇,这应该有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社会的一种失望,认为人世间根本没有这种完美的人存在。文人同样借白素贞这一形象表达封建的社会伦理道德对人们的压迫,而这种压迫倚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打破的,因此诸如《白蛇传》《梁祝》这样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压迫,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神话无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能反映出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应当数中国神话里的文化英雄。那么,什么是文化英雄呢?美国出版的《韦氏大辞典》这样解释:“文化英雄,系指传说人物,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一民族把一些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来说最基本的因素(诸如各类重大发明、各种主要障碍的克服、神圣活动、以及民族自身、人类自然现象和世界起源),加诸于文化英雄身上。文化英雄为一民族或一社团之理想的象征”。而在人类学上,文化英雄被认为“是指在民俗学上具有光荣的人物,他们被认为对后代的特殊生活方式具有教化之功劳”。在神话学上,其被认为是在古代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有杰出贡献者,即神话中的发明创造者。我个人认为,既然是神话中的文化英雄,就应该从神话学的角度分析论证。这些文化英雄,集中体现了原始人的智慧和才能,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程,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因此被后人纪念和歌颂,而且通过对古代神话中的文化英雄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文化的进程。例如渔猎之神,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英雄。在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之前,人们靠渔猎为生,因此可以说渔猎之神是渔猎社会的产物。《抱朴子.对俗篇》记载:“太昊师蜘蛛而结网。”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借结网捕鱼生活。太昊(伏羲)这一发明创造,解决了人类生存问题。又如云南傈僳族信奉的女猎神叫“花兹玛”,汉语意思是“掌管狩猎的女神”。她教傈僳族人各种打猎的方法,如绊扣、鸟扣子、捕虎陷阱、捕猴竹笼等等,确保了傈僳族的延续。文化英雄不像盘古女娲一样创造人类,也不像精卫夸父一样挑战自然,但他们却保证了人类的繁衍生息。没有这些文化英雄,就没有子孙后代。所以中国神话中的文化英雄,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不存在的文化英雄真的拯救了人类。而是中国神话里的文化英雄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到了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传统文化。

  神话具有多功能的特点,是原始人的文学、哲学、伦理学、宗教、历史和科学。而对比希腊神话的哲理性,中国神话更具有伦理性。中国古神话所体现的是先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它就是那个时代的哲学,也是那个时代的科学。作为伦理存在的古神话根源于它是原始时代的哲学,并主要体现为伦理性。中国神话的这些特点,满足了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统治。神话中体现出来的“三纲五常”被历代皇帝所继承和加工,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从根本上影响当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就是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影响,是其真正的本质。

  参考网址:

  http://wenku.baidu.com/view/068ff3eee009581b6bd9ebc8.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3947034aa8956bec0975e3c3.html

  http://www.yjba.net/shenhua/%E4%B8%AD%E5%9B%BD%E7%A5%9E%E8%AF%9D%E6%95%85%E4%BA%8B/?key=%C9%F1%BB%B0%D3%EB%CE%C4%BB%AF

  http://wenku.baidu.com/view/8e92551c964bcf84b9d57be1.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30f32dacd1f34693daef3e26.html

篇五: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谈中国悲剧神话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

  伊漪

  【期刊名称】《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6(000)002【摘

  要】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中国悲剧神话,是以原始先民特有的幻想和想象方式,对中华民族发轫期那一艰苦、悲壮的漫长历程所作的艺术记载.是先民在上古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所遭受不可避免的,注定的灾难,同时也是他们为生存而进行拼搏、奋斗的艺术表现.当我们细细品味作为文学源头的古代神话,不难感受到一种强烈而浓郁的悲剧氛围,其中众多神性英雄,以其崇高的精神,执着的追求,慷慨的死难和献身,铸造了恢闳而伟岸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英雄群象,这种悲剧英雄群象,作为一种显示人类早期心理经验痕迹的原始意象,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以集体无意识

  【总页数】4页(P48-51)

  【作

  者】伊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B933【相关文献】

  1.论唐诗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J],葛景春

  2.神性英雄群像——谈中国悲剧的神话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J],伊漪

  3.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中国神话的影响[J],邓琼飞;覃雪华

  4.上古神话: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渊源[J],吕耀森

  5.儒道释文化对中国悲剧艺术的美学影响[J],何艳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六: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第38卷第8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I.38 NO.8 2Ol5年O8月 Aug.2015 中国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与现代境遇 朱宏 (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1601)

  摘 要:远古神话带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内涵,其生成机制则渗透着原始先民的生存智 慧,以及他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理性精神的高涨为现代人提供了重新认识世界的工具,也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进而引发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以远古神话作为文 化文本,将为我们重新审视其文化意义提供思考,进而构筑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

  关键词:远古神话;文化意义;现代境遇 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5)08一O012—03

  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确指 面的原始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生活在奥林匹斯 山的众神是世界的主宰者,他们不仅掌控凡人的生 老病死,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神灵之间以血缘为纽带 形成了严密的“神谱”。而宙斯兄弟与父亲之间的斗 出,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并认为古希腊先民创造的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

  欧洲各国的文明几乎都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并从艺 术领域延伸至政治、经济等方面。神话是远古先民 智慧的结晶,其文化意义不容低估。而中国远古神 话的价值曾被低估,其不良后果就是人的本质力量 被无限夸大,进而招致人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表 现的失衡状态。在追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反思 人类在现代社会的行为模式后,远古神话所蕴涵的 “永久的魅力”和它作为“高不可及的范本”的现代境 遇愈发受到我们的重视。

  一争,更是构筑起古希腊神话复杂、绵密的人物逻辑,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北欧神 话的谱系性特征也十分明显,在以主神奥丁为中心 的神话谱系中,北欧神话始终贯穿着奥丁为人类提 供庇护和人类敬畏神灵的神话元素。相比之下,传 承至今的中国远古神话则缺乏谱系性特征,或是以 某一神话人物构筑单一的神话故事,或是以创世、生 命诞生、部落初祖和救世英雄作为叙述对象,鲜见不 同神话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是中国远古神 、中国远古神话文化意义的形成背景 话与西方神话最为明显的区别。也是我们理解中国 远古神话的切人点。

  中国远古神话的故事结构、叙事方式和价值取 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立的系统,与希腊 神话、北欧神话的精神面貌截然不同。今人理解中 国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不仅是要了解原始先民的 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考察附着于中国 学术界关于“神话”的定义不胜枚举。有学者从 民俗学研究视野指出:“神话主要产生于人类童年时 代,部分产生于文明时代,是人类从神灵信仰出发,借助于原始思维,以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出 的超自然神灵的幻想故事;换言之,神话是以民间信 仰的对象、观念和仪式为基本原型,借助于民间信仰 活动而传承的神圣的叙事。”l_l 笔者认为,此一视角 远古神话之上的文化信息如何在历史发展中形成。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考虑文化背景因素。

  中国远古神话深受后世儒家文化的影响,也与中国 文化的道德化倾向密不可分。而从保存至今的古希 腊神话和北欧神话文本中,读者能够了解到更为全 收稿日期:2015一O6—29 契合中国远古神话的生成语境,对于我们理解中国 远古神话的形成机制将产生积极影响。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3142014016)

  作者简介:朱宏(1978一),女,黑龙江密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传播研究。

篇七: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第十讲

  神话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神话是人类对世界的最初感知与愿望表达,是早期人类的综合性的意识形态,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其中蕴涵着人类的哲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乃至价值体系的起源。在现代人看来也许有些荒诞的描述中,包含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宙模式、万物关系、族群历史、宗教观念乃至各类日常生活知识。这些早期的感知和认识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不断在演变中传衍,从而给传承和运用这些神话的社会和文化打上或深或浅的印记,中国也是一样。

  第一节神话对宗教信仰的影响

  神话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的第一章即已指出,神话讲述的是超越人类的神祗、始祖、文化英雄和神圣动物的故事,在世界许多宗教信仰体系中,神话往往构成宗教信仰观念和教义的基础,神话中所讲述的那些创世的神祗、神圣动物和文化英雄也往往是宗教信仰中被崇拜的对象。中国的情形也是如此:神话以对最初起源的追溯阐明信仰观念和行为存在的理由,确立信仰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神话中叙述的主要角色和事件常常成为各民族民间信仰中神灵崇拜和祭祀仪式的基础。在河北省涉县,有一座供奉女娲的庙观群“娲皇宫”。庙宇依山而建,其最初的修建时间一说是在汉代,一说是在北齐。当地流传着不少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在山门的正、反面的四个角上,也镌刻着“断鳌立极”、“炼石补天”八个字,显示出当地的女娲信仰与女娲神话的密切联系。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到三月十八,是娲皇宫庙会,附近百姓以至晋东南、晋中、豫北、冀南等地的香客纷纷来这里进香“朝顶”。去娲皇宫朝顶是件神圣的事,“不干净的人”(指品德不好、作风不正派的人)被认为是没有资格去朝顶的。相传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生日,十四日夜,庙群中子孙殿的大院里常常坐满了前来进香守夜的女性香客,“坐夜”显示了她们对女娲老奶奶的虔敬。第二天一早,人们纷纷抢烧第一炷香,以求女娲奶奶保佑一年顺利吉祥。当地还广泛流传着有关女娲灵验的各类信仰传说。例如,贞洁的小媳妇被人冤屈,到娲皇宫朝顶时跳入香火池却得到女娲老奶奶的神奇佑护,从而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一位将士被日寇追捕,结果女娲老奶奶降下大雾,成功地保护他脱离了险境……这类灵验传说产生于对女娲神力的虔诚信仰;而它们产生之后不胫而走,广为流传,又对当地的女娲信仰起着巩固和强化作用,为相关的信仰观念和行为,提供了鲜活的证据,为相关民间信仰的不断延续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的情形与此相似。例如,云南省永宁纳西族人将神话中讲述的洪水滔天后与人间仅存的男子曹德鲁若结婚的仙女紫红吉吉美当做人类始祖母,并在每年的十月举行祭祀活动;神话中的黑底干木女神,又被视为永宁地方的守护神,她主宰着本地的人口兴衰、庄稼丰歉、牲畜增减,人们对她的崇奉不仅在于口头上讲述她的神话,她的信仰还广泛深入到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婚姻形态、生活习俗以及心理状态之中。比如人们用女神也结交“阿注”(性伙伴)来作为自己盛行“暮合朝离”的“阿注婚”的理由,每年七月二十五日要举行一次祭祀黑底干木女神的活动。神话相传,女神曾经一度离开永宁,致使人们大受灾祸之苦;在请回女神之后,永宁才大地复苏、人畜兴旺,所以人们要定期祭祀女神。当地人还认为女神主管着当地妇女的生育和健美,所以在石洞里设有妇女秘密祈求生育的女神偶像。当地的女子还认为只要每天多看看女神山,自己就会长得更漂亮。所以,在永宁纳西族中,黑底干木的神话与相应的女神信仰、母系社会制

  度、“阿注”婚姻形态以及祭祀仪式等结合为一个综合性的整体。四川西北部的羌族人中,神话中繁衍了人类,并教会人类种植的天女木姐珠(或木姐)与人间的男子冉必娃(有异文称斗安珠等,由猴子或猴毛人变成)也被敬奉为羌人的始祖。茂汶地区流传着这样的神话:天神的小女儿木姐珠与人间的猴毛人斗安珠相遇并产生了爱情。斗安珠到天界向天神求婚,并顺利通过了天神出的砍树、烧山、播种、找菜子等各种难题的考验,最后与木姐珠成亲并一道返回大地。他们“教羌人学会种庄稼”,“子孙繁衍大发展”。在羌族人中,一谈起木姐珠,人们就会说“那是我们羌人的祖先”。每年阴历的十月初一,是欢庆农业丰收的节日,这天,“羌族人民以一个或数个村寨为单位,进行庆祝活动,祭祀祖先,祷告天神”。届时,巫师要吟唱包括《木姐珠》在内的《喜庆歌》。②在东北的鄂温克族中,长期流传着天神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和生灵万物的神话,这一神话“在过去和今天通过不同的传承方式、传承手段影响着鄂温克族的信仰观念和生活方式”,“是鄂温克族心灵深处信仰观念的合理想象,并且在世代传承中以一种神圣而顽强的意识根深蒂固地渗透在鄂温克人的内心世界”,祭敖包仪式是这一神话的“转型”性体现。在牧业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每年的六七月,各单位、各家庭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祭敖包活动,以表达对天神的虔诚信仰与膜拜。敖包是在一个向阳临水的山坡上用石头堆积的一个山包,石头中间要插上柳树枝,树枝上拴有红、黄、蓝、绿、白等彩色绸布条。祭祀时主持者要拿着白酒,带领大家朝着向阳的地方围着敖包转三圈,行走时祭祀者首先向天神敬酒,然后不断向敖包洒酒,并说些“天神保佑我们人畜平安”等祈祷语。转完三圈,人们要静静地站在或跪在敖包前,敬拜天神,祈求天神保佑自己及家人健康、牛羊满圈。有研究者认为,当代鄂温克族天神信仰的种种仪式是其天神神话在民间信仰世界里的活态呈现,对鄂温克族的精神生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神话在信仰的阐明、确立和维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称神话为信仰的“社会宪章”。

  第二节神话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感知体系,千百年来,神话在其创作者、记录者和讲述者等中间不断传承和演变,既为不同的人们所形塑,也反过来塑造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为他们的行为提供证据和理由,也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意义、范型以及别样的趣味与风情。一句话,神话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即“过日子”的通常过程与状态。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春节时贴门神的节日习俗。门主出入,对家庭的安宁与顺利而言至关重要,所以古时家庭祭祀,门为“五祀”

  (门、户、中溜、灶、井)之首。贴门神习俗原本具有很强的信仰色彩,人们相信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退避三舍。歌剧《白毛女》里喜儿唱的“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就是对门神功能的最好说明。以后这一习俗的信仰功能逐渐弱化,装饰娱乐的功能则日益加强,如今对许多人而言,贴门神已经与贴春联、贴“福”字等一样,成为既表达人们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又传达欢乐喜庆的年节气氛的象征符号了。至于这一习俗的最初来源,则与神话有关。汉代王充的《论衡·订鬼》篇曾引《山海经》佚文说:“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日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日神荼,一日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贴门神的风俗即受到上述神话的影响,神荼、郁垒便是最早的门神之一。据《月令广义·正月令》记载:“黄帝之时,神荼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于桃树下。令人画其像于桃板,列于门户,书其名于下”,岁暮时“画荼(神荼)、垒(郁垒)并悬索于门户,以御凶也”,说的是以前人们每逢过年时,用桃木梗刻成两人形象立在门旁,也有的把公鸡毛和苇索编在一起,用以守门镇宅。后来就用两块桃木板,写上两位神祗的名字,这就是“桃符”的来源。再往后,用纸画两个人,贴在门旁,就成了门神了。《类说》卷六引《荆楚岁时记》云:“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五引《皇朝岁时杂记》云:“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大年初一太阳升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换上新的桃符以祝新年。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的就是辞旧迎新时更换桃符的情形。以后,门神的来源逐渐增多,形象也愈加多样,如今,在各地的门神画像销售点,常见的是秦叔宝、尉迟敬德、钟馗、赵公明、燃灯道人等,古老的门神神荼、郁垒的身影已经比较少见了。

  在饮食习俗中,人们对待一些食物的态度以及食用方式也与神话及相关信仰直接相关。在广西的隆林和贵州的遵义、仁怀、平坝、安顺等地的仡佬族人中,都流传着“狗从天上带来谷种”的神话。因此,长期以来,好些地区的仡佬族人都不卖狗,不吃狗肉,在旧历七月的“吃新节”和腊月的除夕,人们都要先喂狗,在喂狗的饭里,还要搁上几片肉,以表示对狗的优待。在金秀县大瑶山的盘瑶中,不仅世代传承着犬祖盘瓠的神话,而且将盘瓠视为祖先,尊称为“盘王”(参见第四章第五节)。家中凡有人畜不安的事情发生,他们就要祭祀始祖盘王,称为“还盘王愿”、“做盘王”或“跳盘王”。由于盘瑶把盘瓠当做始祖以及保护神来崇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盘瑶是不能亵渎狗、冒犯狗的。长期以来,毗邻而居的茶山瑶人、壮族和汉族,都把狗肉视为美味,而盘瑶却忌食狗肉。三江、百色一带的盘瑶如果误吃了狗肉,就要杀一头猪,用猪血淋身,用猪肉祭祀盘王才算了事。在广西省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至今仍有不少瑶族人不吃狗肉,认为吃了狗肉会遭雷公劈或者做事会犯凶。其他一些地区的土家族、畲族等受到犬祖神话的影响,在饮食习俗中也忌食狗肉。不过,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忌食狗肉的习俗在一些地方逐渐被打破。在大瑶山的盘瑶中,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除老年人外,中青年人已经开始毫无顾忌地吃起狗肉来了。

  在盘瑶中,以前还有忌食冬瓜的习俗,据说这一习俗的形成与洪水后兄妹始祖再殖人类的神话有关。相传伏羲兄妹在大洪水后钻进瓜里逃生,后来兄妹结为夫妻,生下一个冬瓜。两人一气之下,把冬瓜砍碎,丢了出去,撒到山上的成了盘瑶,撒在平地的成了汉族,剩下的一点丢到屋后,变成了坳瑶。由于兄妹始祖是在瓜里逃生,而且盘瑶是从冬瓜里产生的,因此盘瑶忌食冬瓜。当然,这一习俗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瑶山区,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这一习俗已经被破除,中青年人已经不顾忌地吃冬瓜了。

  第三节神话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作为人类最初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神话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学”,但它与文学艺术之间存在天然的、紧密的联系——神话具有不自觉的艺术性,神话思维和神话的叙述语言都具有隐喻性和形象性,使得神话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国文学史上,神话不仅为文学艺术创作直接提供了形象化和隐喻性的思维方式,还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幻想、夸张、虚构等表现方法、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原型(archetype),开启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如庄子、屈原、陶渊明、李白、吴承恩、曹雪芹、鲁迅、郭沫若等,无不受到神话传统的影响,神话在他们的创作中也往往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曹雪芹在他所创作的杰出小说《红楼梦》中,就创造性地运用了女娲炼石补天神话作楔子,描写了一块“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顽石,在人世间亲历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女娲氏在大荒山无稽崖炼出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补天时只用上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下一块没用,便弃掷在青埂峰下。谁知这块石头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因思独有自己无材补天,于是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来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经历了一番人世间的红尘繁华与悲欢离合之后,最后重新回归青埂峰下。《红楼梦》讲述的就是假托这块顽石在红尘中亲历的陈迹故事,因此原本又叫做《石头记》。尽管炼石补天神话在整部小说中出现的地方并不算多,然而“细按则深有趣味”。有人认为,从小说的创作意旨来看,那“无材补天”的顽石,正是小说作者及主人公贾宝玉叛逆的个性与际遇的“巧妙的隐喻”,作者借这个神话缘起,抒写他的际遇和感愤,以烘托、映照概括着他自身经历的叛逆的主人公贾宝玉的形象和性格。一块是不同流俗(“无材补天”)的顽石,一个是于国于家无望的“蠢物”;顽石被遗弃在寒荒混沌的世界,“蠢物”则生活在腐朽黑暗的现实,而顽石的“幻形人世”、“堕落情根”又是衔在这“蠢物”的口中一同降生……神话的世界正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折光,神话的缘起,也给那现实叛逆者的形象和性格,增加了悲剧的浪漫色彩。如果说,前五回是这部小说的总提纲,那么,包括炼石补天、以泪偿灌、太虚幻境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神话世界,更是以“假语村言”的形式,渲染烘托着这“总提纲”的中心情节,它所造成的扑朔迷离、引人遐想的境界,实际上是全书情节的一个缩影;如果说,一种深刻的人生空幻感和深沉的“哀伤与喟叹”笼罩着全书艺术形象的境界,那么,作为小说的缘起、引线和提纲的这三位一体的神话故事,实际上已经开始确立了这一美学风格的基本音调。也有研究者认为,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含在他口中、挂在他脖子上的那块通灵宝玉的前身,就是女娲剩弃在青埂峰下的无材补天的顽石。小说假托顽石讲述其在红尘中亲历的故事,体现了作者高妙的叙述方略:既避免了一般以“我”的口气讲述的主观局限性,又避免了一般以“他”的VI气讲述的客观局限性,使得整个文本呈现出梦境般的诗意。此外,前文第三章曾引述王孝廉的观点认为,贾宝玉原是圣性时间(神话时间)里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在俗性时间里历劫,最后回归到原来的圣性时间里去,“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正是神话中周期循环的原型回归结构的反映,突出地体现了“原型回归”的创世神话里反映的圆形时间观念。

  伟大的“悲剧的灵魂”鲁迅也深受包括神话在内的中国民间传统的影响。他在童年的时候便常听祖母、女佣等讲述神话、传说和故事,也从书本中吸取了丰富的民间文化知识。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他回忆起自己十岁左右时极想要一部绘图的《山海经》,因为听说上面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后来女佣长妈妈给他买到了,鲁迅因此消除了对她“谋害隐鼠”的怨恨,视这本书为心爱的宝书,甚至直到他写作《朝花夕拾》时,这本书的模样还历历“如在目前”。《鲁迅的故家·童话》中也说“有一时期鲁迅早就寝而不即睡,招人共话,最普通的是说仙山。这时大抵看些《十洲》《洞冥》等书,有‘赤蚁如象’的话,便想象居住山中,有天然楼阁,巨

  蚁供使令,名阿赤阿黑,能神变,又炼玉可以补骨肉,起死回生。……每晚继续的讲,颇极细微……”,可见鲁迅对神话传说的衷爱以及由此激发的创造性想象。在鲁迅创作的许多杂文和小说中,都可以看到民间传统的深刻印记,不过在他的笔下,这些传统往往被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赋予了新的面貌和生机,被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故事新编》是鲁迅晚年创作的专门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其中重新讲述了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等神话以及老子出关等传说和故事,将“幻想的与现实的、想象的与真实的、古代的与现代的、庄严的与滑稽的、诗的与杂文的、形象的与理论的等等,各种不同的因素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充满了夸张、怪诞和谐趣以及对世界、对人的存在的荒诞感。作者将女娲、后羿、大禹、老子、庄子等“英雄”和“圣人”置于一个个荒诞的情景下,凸显他们的悲凉、无奈,或者尴尬与狼狈。例如,《奔月》描写大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同时也把天下的奇禽异兽都射死了,找不到其他可吃的东西,所以每天只有请他的夫人嫦娥吃“乌鸦炸酱面”。嫦娥无法忍受这样清苦单调的生活,所以偷吃了仙药独自奔月升天了。后羿虽然仍有射日的雄姿,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当所有的奇禽异兽被射死以后,他就没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对象了,面临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而且连基本生存都难以维持,整天纠缠在日常生活的琐事当中,这导致他自身精神的平庸化,使他无法摆脱内心的无聊和疲倦感。

  钱理群认为,《奔月》写的不仅是一个被遗忘、遭背叛、被遗弃的外在的悲剧,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变化所导致的内在生命弱化的悲剧。鲁迅在这里实际上讨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先驱者的命运问题,这实际上也渗透了鲁迅自己的生命体验:五四过去之后,先驱者都面临着后羿一样的遭遇与命运。因此,通过这些旧的神话故事的“新编”,小说道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人的存在一旦与世俗层面接触,便成为荒诞的悲剧。此外,也有研究者认为,作为小说之祖,神话的精华在于具有想象力以及厚重的、神秘的原始激情和感悟力,而《故事新编》则是现代小说中体现了最深刻的“返祖”现象的作品之一,它与神话的想象方式极其神似(如充满了变形、时空形态的置换等),而其借用神话题材写成的《补天》等文本所以具有恢宏、博大的境界,正是源于神话原本具有的厚重而神秘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故事新编》中表现出的作者的非凡的想象力,除了作者个人的才情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鲁迅自觉地继承神话传统和子书传统有关。

  除文学创作外,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母题、类型、主题和原型等也经常出现在中国的艺术创作当中,从古代的竹简、兽骨、青铜器画像、帛画、石刻画像到当代的影视艺术,都不难发现神话的烙印。例如,2003年起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52集动画连续剧《哪吒传奇》,主要讲述的是在中国书面文学、口头文学以及民间信仰中都十分著名的小英雄哪吒的成长历程,并以此为线索,编织进了诸多神话中的叙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女娲、盘古、祝融、共工、夸父、后羿,以及三足乌等。不过,在剧中,这些神话或者神话元素往往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功能,被重新建构成新的故事,譬如以往彼此没有太多关联的三足金乌和夸父追日的神话被串联、复合起来,夸父追日的动机变得更加清晰,夸父的形象也变得更加崇高悲壮,成为一个大公无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英雄。电视剧对包括神话在内的中国民间传统予以吸纳并重新建构,以达到“讲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进而抵御外国动画影响的目的。显然,这种对神话的重构与目前国产动画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面临的外来文化的压力以及由此激发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反全球化思潮有关。

  第四节神话对中国人精神的影响

  神话以形象的语言表述了早期人类对自己与宇宙的关系的感知,在许多神话中,深蕴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和思想。不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这些神话不断在特定的地域和族群中流布传承,给传承这些神话的人们的精神和世界观产生了影响。尤其是一些从特定的族群和文化中起源、带有特殊个性的神话,更为这一文化种下了最初的文化因子,为以后该族群的世界观、道德伦理观定下了基调,在世代传承中不断模塑着群体的性格和精神。中国神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记录着早期中华民族的幻想与抗争,在许多方面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观念的形成及其特征。

  例如,在以汉语形式讲述和记录的神话中,许多描述了神祗、始祖或者文化英雄的艰苦乃至于悲壮的神话行为,表达出对努力奋斗、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等精神的肯定和颂扬。当面临巨大困难和灾难的时候,这些神话提供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主动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以改变现状,而不是被动地向神意或命运低头。这一主题在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羿射十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刑天舞干戚等许多神话中都有鲜明突出的体现。

  本书第三章曾经提到,洪水神话是世界范围内流传最为广泛的神话之一。在希伯来神话和希腊神话中,洪水的发生都是源于神对人类罪孽的惩罚,人也都是听从神的旨意从洪水中逃生,并重新繁衍了人类的。而在中国的各类洪水神话中,治水往往是故事叙述的核心。譬如鲧禹治水神话的主旨,不是消极被动地服从神的命令,或者等待神的拯救,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主动去征服自然的灾难,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鲧偷了天帝的息壤去堙塞洪水,没有成功,被天帝所杀,后来腹中生出了禹(一说禹母吞神珠如薏苡,胸坼生禹),禹前仆后继,继续治水,相传他治水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平定了地上的洪水。由于他的神功伟迹,他被人们尊为“大禹”、“禹王”,成为夏人的始祖。在女娲补天神话中,女娲虽然身为神圣的女神,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修复毁坏的天空,也需要凭靠艰苦劳动,才能最终完成任务。在不少现代民间口承神话中,女娲不辞辛劳地到处采集五彩石,或者又用自己的唾液和精气把它们炼成补天的材料,历经千辛万苦,虽然终于补好了天上的漏洞,可她自己或者由于劳累过度而死,或者在仅缺一块石料的关键时刻,毅然以身补天,她的五彩霓裳,也化做天空中永远的五彩云霞。

  其他如与日逐走、道渴而死的夸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精卫,“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这些中国著名的神话都描述了神话英雄充满悲剧性的行为和结局,以及他们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神话(其实不仅限于古代神话)大多具有教诲格调,对伦理道德十分关注,在其他民族的神话体系里常见的残暴的行为、戏剧性的冲突、粗俗的诙谐、令人震慑的灾厄、性爱以及与其他生理机能紧密相连的赤裸裸的表露等,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却大为减色或者无迹可寻。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也许与早期文献记录者对神话的剔选有关。

  这些具有教诲格调的神话世代相传,对许多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影响。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写有《读山海经》十三首,对神话中的许多人物及其行为多有评论和发挥,把神话原来的情节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其中第九首对“与日竞走”的失败英雄夸父深怀同情和赞美,肯定他的功绩“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第十首热情地歌颂了“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对他们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锲而不舍的斗争精神,加以赞颂讴歌,寄托

  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也隐含着诗人对其中蕴涵的精神价值的肯定和自我激励。当代神话学家袁珂曾经引用陶诗,阐明精卫填海神话的精神内涵,也表明了他从这一神话中感悟到的精神价值: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虽只是短短的两句,一种悲壮的赞美之情已跃然纸上。因为小鸟对大海所进行的斗争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在高高的天空中,飞行的是一只小鸟,小鸟所投下来的,是“微木”,是细石,然而“将以填沧海”。她去而复来,成年累月、千秋万岁都干着这样艰巨的报冤雪仇的工作。从人们的理智上看来,她这工作当然是徒劳无益的;但从感情上看来,沧海固然浩大,然而小鸟的坚忍不拔的想要填平沧海的志概却比沧海还要浩大,此其所以为悲壮,为值得赞美。

  如今,“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早已成了成语,他们的神话也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传播,鼓励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心愿,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奋斗。

  神话不仅对精英阶层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影响,对讲述和传承这些神话的普通民众,也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在河南淮阳和西华的调查中发现:神话中女娲的经历、命运上的悲苦色彩,尤其是她为了人类的利益而牺牲的悲剧结局,常常引发人们的同情、仰慕以至悲壮、崇高的感情,当地许多人(主要是虔诚地信仰女娲神力的妇女)在讲述女娲神话时常常深受感动,以至于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这种心理上的情绪、能量,能激发个人对于女娲形象所代表的共同体价值予以理解、认同,对符合这一价值原则的行为予以接受或遵照执行。

  神话产生于“民族”尚未形成的人类社会早期,它的力量,在于它是人类各群体的文化根脉和源头。20世纪初期,鲁迅在论述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历史变迁时,曾开宗明义地指出:“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实际上,中国神话不仅在发生学意义上对中国的宗教信仰、日常生活、文学艺术、民族精神和世界观念的构成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以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形式的文化建构过程中,神话也始终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发挥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并参与了塑造和建构中国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过程,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中国一些地方的神话与民间祭典一道被批准认定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更被自觉地纳入到重新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公共文化体系的社会政治行动之中。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岁月中,中国神话将继续以多种方式为中国人传承和享用,并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新建构提供滋养,成为中国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和“另类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要点及思考题:

  1.中国神话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以你熟悉的一部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为例,谈谈神话的运用和重构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神话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4.你如何看待神话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模塑作用?举例说明。

  5.神话只属于遥远的过去吗?举例说明神话在现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各种表现及其担负的角色与功能。

篇八: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浅谈神话传说与中国文化

  内容摘要:中国神话传说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和美好的艺术想象,可见中国文化的精神文明在原始时代就已在不同程度上展示出来。本文通过列举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和大禹治水四个典型神话来讲述神话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并作出深思。

  关键词:中国神话、中国文化、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思考

  中国神话传说在现代人的眼里,看似荒诞、离奇古怪,但远古时代的人们却认为是合理的。他们深信这些故事的真确,且一代一代的传述着。他们不只爱听爱讲而已,实则他们的生活及信仰同这些故事已发生一种不可分解的关系。细心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神话传说蕴涵和承载着中国的文化,神话中体现了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理念等,体现早期人类智慧的结晶。

  一、由夸父逐日得来的有关中国文化的思考

  夸父与太阳赛跑,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逐日的神话中,体现了远古人们追求光明的高尚思想。眼观中国历史文化进程,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始终是世人生存,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思想文化。为了心中的一个“太阳”,夸父坚持与时间赛跑,自始自终,从不言弃,虽然他最终死于口渴,但他也活得坦荡,他的“手杖”化作桃林,为后世造福,付出过就不会因虚耗一生而碌碌无为。这一点上,“夸父逐日”的神话确实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夸父逐日”的神话得以家喻户晓,确实有着过人之处,它承载着中国人们一种拼搏和奋斗的传统思想文化。

  除此之外,传言夸父是夸父族的首领,他追逐太阳是为了到达禺谷,找到部落迁徙的新区域。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联想到中国的远古时期文化,任何一个部族没有一个安定的家园,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他们便要开始迁徙。可见,神话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远古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二、对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深思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看似荒谬无比、不合常理的神话居然流传至今,自然是有着无可比拟的魅力。人们推崇英雄后羿,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他为人民解除苦难了,从中这个神话的流传也给了我们另外的启示,人们都渴望在困苦时得到救赎,希望有人拯救自己,更甚者,人们希望成为英雄般的人物,有英雄般的品质,从而帮助他人。这是从人物方面的理解。从自然方面来讲,十个太阳很明显地违反了自然规律,是一种自然的灾难。“十个太阳”,听似可笑,但谁又能保证我们人类终有一天不会承受十个太阳般的热量呢?当今社会,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其排放出的CO2等温室气体对辐射的选择性和吸收特性导致了地球变暖,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我们是否该深思一下呢?到灾难的时刻,难道会有“后羿”来拯救我们吗?答案是,没有的。因此,我们必须早早地采取措施自救。利用种植薪柴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用燃烧薪柴代替燃用化石燃料,使得产生的CO2少一些,采用天然气等低含碳燃料,大力发展氢能等。

  神话传说中,关于嫦娥奔月的说法有很多种。有一说法,嫦娥为了让月亮恢复光亮,在夜晚为百姓照明,自愿舍弃爱情,离开后羿,回到广寒宫。谁说嫦娥不是拥有一颗大爱之心,为百姓自甘牺牲自我呢?在她心中,责任感高于一切,她的善良超越了个人的爱情。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传说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写照。后羿和嫦娥善良勇敢,心中有着高尚的责任感,以百姓的利益为上。善良、勇敢、自我牺牲和崇高的责任感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都是人们评好的标准。神话中的人物就是反映了远古人们的纯朴和善良,他们崇尚美德。

  三、大禹治水中的科学态度和大爱之心

  洪水滔天,大禹承继父亲鲧的职责,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没有盲目地跟从父亲鲧“水来土挡”的治水方法,而是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的方法。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做事不通就得懂得转变。眼看今天的中国,治学就需要一种科学的态度,切忌盲目跟从和固定式思维。中国的文化从神话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智者无敌,科学的学习态度才可能使人有收获。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治水,牺牲自我,牺牲家庭,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这是一位有着大爱之心的智者,为了天下百姓,不顾自我。善良博爱的品性确实受人推崇,再者,他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人们赞赏英勇坚毅的英雄,推崇尊敬英雄,故大英雄大禺英明流传后世,他的精神得世人效仿,成为中国的优秀文化品德。可见,中国文化与中国的神话传说紧密相连。

  四、中国神话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每一则神话传说都意味深长,蕴藏着耐人寻味的文化气息。神话作为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看法

  神话是古人知识的积汇。其中包含有原始人民的道德观念、科学态度、风俗习惯和民族历史等。它本身又是原始人民的艺术创作,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代一代流传。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可追溯于它的神话传说。神话中塑造人物形象往往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神话中的景象常常可以显示当时社会的历史状况。如女娲造人神话中提到女娲用泥土造人,而近代科学家就论证过生命起源于泥土,可见现代文化也可以追溯神话。而洪水神话中人类与洪水的抗争就可以显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历程。除此之外,在文学方面上,中国的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优美动人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中国文化与中国神话息息相关。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和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都展现出中国文化优秀之处。不论是坚持不懈的夸父,有牺牲精神的后羿和嫦娥,还是有大爱之心的大禹,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身上都有着中华传统的美德。“夸父逐日”显示出原始部落迁徙的生活方式,“大禹治水”显示出做人处事的科学态度,无不与中国文化相关联。可见,中国神话传说体现了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程憬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周忍伟

  陈荣杰

  《中国文化导论》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周成华

  《中国神话传说故事》

  中州古籍

  2011年3月

篇九: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论自然界的神话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摘

  要:自然界多姿多彩,自然界的力量无比神奇、无比强大,太阳提供给我们光热,月亮为我们照亮黑暗的世界,风雨雪云霞塑造了自然界的美,那么,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是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种种神奇?又创造了怎样美丽辉煌的文化呢?

  关键词:自然神话;太阳神;蚕神;马头娘

  中国神话,源远流长。它是远古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状况之主观想象和幻想的反映。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各种矛盾变化,还经常遭受自然威胁,便产生了幼稚的想象和主观幻想,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拟人化,这就产生了神话。它表现为古人对自然力的原始理解、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在历代文艺创作中,摸拟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来反映现实或讽喻现实的作品,也属神话范畴。传说和神话有近似之处,又无近似之处,神话是幻想、虚构,塑造英雄,借助神的力量;传说有历史事实的影子,但经过渲染加工而成。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自然神话是颇为出色的一支。《山海经》中有较多自然神话的记载,其中不乏神奇怪异、令人惊叹的自然神形象。如“龙身而人头,鼓其腹”的“雷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的“海神”,“身长千里”,主宰昼夜明晦、冬夏寒暑的“钟山之神”烛阴,“十日所浴”的神树“扶桑”,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精卫”等等,都是自然神话中出色的自然神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夸父逐日》的神话: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据《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夸父,神兽也。”《山海经·西山经》谓“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疑为“尾”之误)而善投”。可见“夸父”实为自然神的形象。

  自然神话多以山川风雷、鸟兽草木之类自然物为描述的对象和故事的主角,反映了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迷惑与解释,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另外,因为信仰自然神话,古人们便从自然神话中找到种种方式,来祭祀这些自然神,以求得自然的风调雨顺。这些方式便是民间风俗,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首先,我们来谈谈有关太阳神崇拜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都有太阳神。多数只是虚幻的神话,没有真实的生活原型可查考。中国的太阳神崇拜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有案可查,这是由于中国文明是自远古到当今从未中断的唯一古老文明。远古先民在树碑立传、保存文献等方面不及近代,却终不能抹去祖先那辉煌的业绩。

  中国关于太阳的神话,在《山海经》中,便有夸父“与日逐走,如日,渴欲得饮”,最终“道渴而死”的故事;也有讨论太阳升起落下之地的“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的说法,《山海经·大南荒经》中出现了“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的记载。在《淮南子》的《天文训》一篇中,出现了太阳在旸谷升起,在天池咸池沐浴等等对太阳周天运转的描述。此外,还出现了盘古之双眼化作日月、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也构成了中国的太阳神话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太阳神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人们对创造之神的信仰,民间太阳神话的广泛流传,炎帝神农氏崇高地位的确立,都与之密切相关。

  古代的太阳崇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刻绘在器物上的有关太阳崇拜的图像;与太阳崇拜相关的遗迹、遗址;古代岩画中有关太阳崇拜的图像。另外,中国古代古籍中大量有关太阳崇拜的记载,记录了先民们精神信仰的历程,见证了民族的诞生。

  由此可知,太阳神话与中国文化之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有了太阳神话的出现,才有了民族的诞生,有了中华文化的开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其次,我们再来谈谈有关动植物起源的神话中蚕神神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蚕丝神话是中国神话园地里一枝艳丽的奇葩,象嫘祖神话、织女传说千百年来仍在广为流传,系蚕丝文化园里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神话、传说中的蚕业文化主要有空桑传说、扶桑传说、三桑传说、桑林传说、马头娘传说等等。这里主要谈一下蚕神神话。

  蚕神在民间有蚕女、蚕姑、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等多种称呼,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蚕桑之神。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占有重要地位,汉以前,蚕已经被神话,称其神曰先蚕,意指始为蚕桑之人神。民间祀奉的蚕神,则是蚕马神话演化而来的蚕女、马头娘。其起源是《山海经·海外北经》所记的“欧丝”女子,该书谓:“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这是蚕神的雏型,一开始即为女身,尚未与马联系,。后晋干宝《搜神记》载:“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惟有一女;牧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

  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

  邻女走告其父。……后经数曰,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

  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

  姓种之,今世所养是也。””此后,百姓据此为之塑像,奉为蚕神。

  神话逐渐演变为民俗,如含山的“轧蚕花”,其中心内容还是祭祀蚕神,民间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所以在山上留下了蚕花喜气,谁要是能够“脚踏含山地”,就可以把含山喜气带回去了。为此,附近蚕农届时都要来“轧蚕花”,庙会上有一种制作精美的纸做“蚕花”出售,人人都会买一朵,男的插在帽沿上,女的插在鬓边,更加增添了喜气;习俗中还要去买一支三寸长的嫩藕来吃,据说清明吃藕,眼目清亮,养蚕时不会打瞌睡,也有的说是因为藕也有丝,是为了一种吉兆;中原地区在一年收完蚕花之后,还要到庙里谢蚕神,祈求来年蚕业丰收;在江苏蚕区,乡间妇女有祈蚕丰收的祭祀;湖州三月要表演蚕花鼓,蚕期要拜蚕花五圣;安徽潞安在上元节要蒸面茧祭祀蚕姑等等。

  这些都是蚕神神话演绎出来的中国地方习俗,不仅意味着蚕神在民间的信仰之高,也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精彩的蚕神文化。正是因为有了蚕神,才有了古代民间多姿多彩的民俗,才有了中国文化长河中经久不衰的蚕文化。

  神话不仅以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古代神话还以自身的瑰丽壮伟给人们以美妙的艺术享受,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古代神话还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营养,无愧为文学艺术的肥沃土壤。


推荐访问: 中国神话对现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中国文化 中国 神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