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建设方案实施细则5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医联体建设方案实施细则5篇

2023-04-30 08:2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医联体建设方案实施细则

  

  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

  建立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贯彻国家医改精神、促进XX深度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和双向转诊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密切XX关系,实现XX共建共赢,共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根据《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和《福建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由我院主导的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探索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依托医联体构建覆盖城乡的分级诊疗体系,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医保支付为杠杆,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形成上下联动的接续诊疗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权责明晰。坚持我院作为XX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以及为XX服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的历史使命,落实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注重责权一致,统筹兼顾医联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

  2.循序渐进,积极稳妥。主要以医疗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技术、学术、流程、信息等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3.双方自愿,利益共享。坚持双方自愿,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统筹兼顾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利益,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多赢,充分激发各方支持和参与改革内在动力。

  二、工作目标

  2016年底,完成以我院为中心的闽西南片医联体布局和构建,与一定数量的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初见成效。2017年,我院与二级医院协同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医疗资源下沉机制初步建立,医保支付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双向转诊、业务指导、信息化建设、检查结果互认,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比例。2018年,XX第XX医院医联体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互相联动的综合保障机制,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

  三、组织领导

  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体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服务协议为行为准则,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医联体实行纵向协议与横向管理相结合。成立医联体理事会,作为医联体日常运营管理机构,理事会办公室设在我院。理事会办公室负责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专科建设、人员培养管理等事项的决策管理。各单位设立联络人,联络人由联合体成员单位医务科或联合体办公室负责人担任。

  (一)理事会

  理

  事

  长:

  常务副理事长:

  副理事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

  成

  员:

  职

  责:制定医疗联合体章程,明确联合体组织性质、宗旨、任务、机构成员、管理体系、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工作规则等规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医联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负责选派相应人员到下级单位担任相应职务开展蹲点帮扶等工作。

  (二)理事会办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秘

  书:

  职

  责:负责建立适合医联体实际管理需要的管理架构;医联体运行中本院有关管理工作,协调落实医联体各项医疗工作与协调工作。

  (三)医联体成员职责分工

  主体单位:XX第XX医院

  职

  责:负责组织医联体区域内成员单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共同制定双向转诊、重点专科对口扶持、人员带教与培训、绿色通道和远程会诊等具体工作计划;组织召开医联体日常工作例会,做好医联体工作信息的汇总分析;开展对下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帮带,负责区域内的疑难复杂危重疾病患者的救治;医联体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工作。

  成员单位:XX安宝医院、XX莲荷总院、XX安兜医院、XX光亮医院、XX枋湖门诊部、漳州市第三医院、泉州滨海医院、漳浦县第二医院

  职

  责:主要承担各区域内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开展慢性病管理、常见病的日常诊疗和康复护理等;完成医联体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工作。

  四、建设内容

  我院联合若干家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松散型的医联体,在医联体内实现“人才流动、资源共享、技术扶持、双向转诊、信息整合、监督管理”六大功能。

  (一)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根据《福建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我院部分科室医师可根据自愿和需要,选择医联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选派骨干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支持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探索医联体内人才交流制度,主体医院安排固定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专家定期到成员单位开展查房、出诊、带教、会诊等,有在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工作半年以上经历者,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时优先考虑。建立医联体内成员单位临床医技人员到主体医院进修和培训机制,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明确诊断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建立多元的资源共享渠道。利用主体医院品牌、人才、科研、技术等优势,依托医学高等院校临床教学医院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平台,推动联合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实现统一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规范诊疗和服务行为,共享各成员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医疗联合体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开展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预约诊疗、预约转诊、远程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院际协作服务,定期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适宜技术,推进技术资源共享。借助远程示教系统、学术讲座、健康讲座、医院图书馆等形式和载体,推动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共享科研和教育资源。

  (三)建立长效的技术扶持机制。主体单位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医疗技术;二级医院承担常见多发疾病和特色专科疾病的诊疗,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和慢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等治疗。根据医联体成员单位业务特点和功能定位,我院与成员单位确定1~2个重点建设专科或专病,建立一对一的对口关系,落实专科或专病病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措施。强化主体单位对成员单位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开设康复联合病房等方式,加强成员单位薄弱专科建设,为成员单位培育一批特色专科和科室。

  (四)建立通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一是建立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建立会、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尽量减轻患者费用负担等原则,制定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双向转诊制度,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实施细则。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发现疑难危重病人向上转诊时,优先在主体单位进行检诊和住院,经主体单位治疗后进入恢复期,再转回各成员单位,跟踪后续治疗。二是开设检查直通车。对于某些成员单位不能进行的检查与检验项目,如MR、病理和一些特殊检验项目等,医院可接受成员单位采集的标本,直接送至相应科室检查。三是建立门诊预约绿色

  通道。完善门诊预约系统,对于医联体内卫生机构辐射的居民,实现预约排号置顶。

  (五)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务云端。借鉴参考医院XX卫生信息云平台建设经验,积极拓展延伸医院信息化平台功能。通过VPN专网建设,引入HIS、EMR、PACS、LIS等系统,逐步在医联体内部建立病人报告及检测终端、预约诊疗终端、远程会诊终端,建立医联体信息整合平台。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组建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检验诊断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门诊预约中心、远程重症监护中心、远程教学及手术示教中心、远程电子图书共享中心、远程心理测评中心、远程健康管理中心、远程临床路径中心、远程药品监测中心、远程感控中心等。主体单位为成员单位完善移动查房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预约挂号、报告查询打印、移动支付等系统。

  (六)建立科学的医疗管理体系。通过推广实施主体医院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按照学科指南或临床路径,实施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实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在相同的医疗服务项目上规章制度一致、技术标准一致、业务培训一致、质控效果一致,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同质同标准,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确保城乡群众得到连续性的优质医疗服务。建立医联体考核评估机制,借助远程信息数据整合以及制度流程建立,医联体理事会对成员履行功

  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情况、能力提升情况、遵守章程情况等进行监管。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2016年6—8月)。研究拟制工作方案,调研协作需求,制定协作计划,与XX莲花医院、XX安兜医院、漳州市第三医院等单位洽谈、签订协议;召开任务部署会,明确任务分工及要求。指导各单位结合任务分工及单位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各单位按照方案细化措施,量化指标,做好各项组织准备工作,形成完善实施细则。建立医联体理事会及常设工作组织,制定双向转诊规定,建立人员流动机制、信息服务云端平台、对口帮扶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事项,确保医联体正常运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9—12月)。各单位根据承担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展开工作;理事会加强跟踪指导,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理事会办公室适时组织到各单位进行调研,指导各单位进一步完成工作重点,畅通资源共享渠道,完善考核体系,稳步推进医联体工作。

  (三)深化巩固阶段(2017年1—3月)。各单位分别梳理医联体运行情况,总结实施经验,通报运行成果。医联体理事会办公室按照实施方案和任务目标要求,进行论证综合评估验收,完善运行机制,使医联体得到深化巩固和提高。

  六、建设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清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把开展医联体建设工作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各单位要明确由理事会统一领导,各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医联体顺利推进。

  (二)强化监测指导。医联体各单位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客观评价实施成果的科学实效性,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有关政策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切实达到任务需求和目标。

  (三)积极宣传引导。各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实施医联体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及群众积极性,引导患者转变就医习惯,逐渐形成分级诊疗格局,使医联体就医模式深入人心。

篇二:医联体建设方案实施细则

  

  丹东市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深入贯彻《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7〕79号)精神,确保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中“医联体建设任务”落地见效,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7年底,市政府制定印发了《丹东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医联体建设的总体实施目标。为确保2019年医联体建设工作任务按时推进、取得实效,结合目前工作实际,制定了《丹东市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整合城市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城市二级医院、基层(社区、乡、村)医疗机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城市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引领、帮扶作用,着力提高社区、乡、村医疗服务能杆作用,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的医保支付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确保县域内就诊率持续达到90%、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2019年,建成1个管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探索开展管理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名单附后)。

  (二)基本原则

  -3-

  1.协同服务,利益共享。鼓励采取收购、控股、参股、托管或技术合作模式,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支付方式为杠杆,建立多种形式的紧密型医联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2.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补齐医疗服务短板,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的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医疗服务格局。

  3.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把握好改革的难度、进度及力度的关系,以区域检验、影像、心电、消毒供应、病理中心等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整体谋划,试点先行,稳步推进,逐步实现紧密型医联体全覆盖。

  二、建设模式

  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指导,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做实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组建管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探索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医疗共同体,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2019年,在凤城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建设基

  -4-

  础上,完成管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二)探索建设管理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

  以城市区域检验、影像、心电、消毒供应、病理中心等优势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为切入点,以专科协作为纽带,探索建设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的管理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促进基层医疗机构错位发展,提升薄弱专科发展能力,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三)发展远程医协作。

  建立和持续提升区域医疗运行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组织管理体制。

  丹东市中心医院和凤城市中心医院要组织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管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医联体章程和负责制,在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效益分配等重大事项上明确职责和分工,要明确建设时间进度,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其他9家医联体要积极探索建设管理紧密型医联体,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划要于5月20日前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

  (二)完善医联体激励约束机制

  1.推行医保支付激励引导机制。积极开展紧密型医联体整

  -5-

  体医保总额付费管理试点,实行“总额预付、合理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的医保基金管理方式。医保经办机构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年度总额控制指标进行合并计算,以上一年度实际发生数为基数,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数量、质量以及合理增长等因素,由医保经办机构与紧密型医联体谈判确定当年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合理拉开紧密型医联体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就诊报销比例差异。

  2.完善绩效共享激励机制。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按照契约规定建立利益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绩效待遇。重点向临床线、业务骨千、关键岗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科医生和服务基层的医务人员倾斜。

  (三)构建医联体资源下沉机制

  1.健全资源下沉长效机制。推动城市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人、财、物全面下沉,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医联体牵头医院派出医生人数不低于全院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医生人数的5%。派出人员一年内在基层单位累计工作不少于两个月,原则上每周至少ー天,可与对口帮扶工作相结合。

  2.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严格执行双向转诊规范,重点畅通下转通道,引导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及其他恢复期患者,转至医联体下级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护理等诊疗活动。医联体成员医院应设立双向转诊工作办公室,明确责任人,将部分专家号源分配给基层医疗机构,对预约转诊患者提供

  -6-

篇三:医联体建设方案实施细则

  

  推进XX市城市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我市城市医联体国家级试点城市建设,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工作,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双向转诊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城市医联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内部不同级别、类别医疗卫生机构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共享,提高整体能力和绩效。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通过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主城区所有区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实现覆盖率达100%。建立健全医联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区级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城市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到2021年底,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重点培育建成1-2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医联体内部影像、检查检验、消毒供应、后勤服务等实现共建共享,牵头医院医疗(管理)人员下派比例、1病人下转成员单位比例、住院患者急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和三、四级手术占比逐年提升,成员单位门诊、住院、手术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同步加强。

  到2022年底,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有效建立,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和文化共同体,形成有序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全市基层就诊率达65%以上,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转外就医比例和医保基金支出增速控制在合理范围。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1.整合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群众就医需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等因素,将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含浙南产业集聚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以市级三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和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结合双方合作基础和意愿,组建若干个医联体。鼓励传染病、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纳入医联体管理,发挥医疗资源统筹优势,带动提升区域内专科救治能力。在温省级医院应打造“双下沉、两提升”升级版,与医联体形成高层次合作关系。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自愿原则参加医联体。

  2.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对政府或集体办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联体统一管理。结合本轮村(社区)优化调整,推动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到22022年底,实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率达90%以上。其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按自愿原则纳入医联体统一管理,其药械采购、业务经营、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由医联体统一实施。

  3.加快软硬件迭代升级。推进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应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倾斜,确保到2021年底前应建项目开工率达95%以上。加快“浙南医学高峰”建设,引进医学高级人才,实施学科培育倍增,建成市级医疗卫生品牌学科10个以上。按照《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逐步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有效落实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等政策,加大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城乡每万居民至少拥有3-4名合格全科医生。

  4.促进医联体内部资源共享。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医学检验和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推动医联体内常规检查项目“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做强做优市级转诊协同平台,医联体牵头医院门诊、住院、检查检验等医疗资源,优先向成员单位倾斜。依托医联体牵头医院建设医学技能实训中心,财政予以适当补助,推动基层医护人员技能实践和模块化培训。

  (二)建立城市医疗卫生管理新体制

  5.建立高效政府办医体制。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常务副主任、区政府和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任副主任的“XX市城市医联体建3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作为医联体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统筹医联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项目实施、人事制度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属地政府要制定工作计划,逐年化解医联体成员单位符合条件的历史债务。乡镇(街道)要继续加大对辖区内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工作支持力度。

  6.健全医联体内部治理结构。医联体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原干部管理权限管理,成员单位负责人由区卫健局会同医联体牵头医院协商提名,按原渠道任命,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在医联体内的职务由医联体负责聘任。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医联体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探索实行唯一法定代表人组织架构,统一由牵头医院负责人担任。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原有资产归属、独立法人资格、财政投入政策及渠道等保持不变。

  7.落实医联体经营管理自主权。逐步落实医联体在内部人员招聘、用人管理、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医务人员职称评聘、医疗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自主权,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激发服务效率和发展动力。医联体内设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医务科教、医疗质量安全、双向转诊、公共卫生、后勤保障等管理中心,实行扁平化、垂直化、同质化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在医联体内多点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

  8.建立人财物统筹使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等要素由上向下流动,优先保证基层发展需要。医联体在编在岗人员实行全员岗位管理、统筹调配使用,在医联体内部开展人员交流,原则上不受事业单位类别、编制性质、财政保障比例的限制。建立医联体财务管理制度,医联体根据单独设账、集中核算、统筹运营的原则,负责医联体内部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工作,积极探索成员单位资金统一拨付医联体并由医联体结合资金性质和用途统筹使用机制,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医联体内部基本建设、物资采购、设备配置、资源调配等事项,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统一由医联体组织实施。

  (三)建立城市医疗卫生运行新机制

  9.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区域医保总额预算机制,住院服务按DRGs结合点数付费为主、床日付费为辅,探索门诊按人头付费等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保总额“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医联体合理诊治,主动做好居民健康管理,促进医联体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间谈判协商机制,强化医疗机构的自我管理和行业自律意识。

  10.优化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按照

  “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的改革路径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调价原则,降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费用,调整医疗服务价5格,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以技术难易程度、风险差异度为基准,实行分级定价,拉开全市不同层次、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价格差距,优化医疗服务合理比价关系。将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同步落实价格调整后的医保支付政策。

  11.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医联体内部用药目录,以医联体为单位设立唯一采购账户,由牵头医院负责在省药械采购平台统一采购药品耗材,统一支付货款。以医联体为单位统一考核,奖励资金可按各成员单位年度药品入库金额占比、“4+7”试点扩围药品完成约定采购量占比、药款结算率等分配。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按牵头医院使用比例要求进行考核。

  12.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和医联体发展要求的薪酬制度,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医务人员收入由医联体自主分配,打破单位、层级、身份等限制,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鼓励医联体成员单位负责人实施年薪制。

  13.建立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制定医联体运行绩效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与医联体组织方式、运行模式相匹配的考核办法。建立分层分级考核机制,由管委会办公室组织对医联体开展年度绩效考核,由医联体牵头医院组织对成员单位开展年度绩效考核,6考核结果与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以及领导干部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完善医联体内部考核机制,开展工作业绩、医德医风、职业技能等多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挂钩。

  (四)建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14.深化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医联体应组织开展社区卫生诊断,摸清、摸准社区居民疾病分布及健康需求,精准优化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功能定位,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和团队,推进全专联合门诊、联合病房、慢病专科、家庭病床等建设。实施“一院一品一专长”建设,做强做优基层传统优势(特色)科室,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健全全科医生“双守门人”制度,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医联体全面实施慢性病连续处方制度,推进医保药品第三方配送。

  15.夯实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确医联体作为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主体,加大质控和考核力度,持续提高服务质量。探索推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动融入医联体建设发展,强化专业指导,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促进医联体更好落实公共卫生任务。鼓励以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改造医联体内部服务流程,健全医保支撑体系,推进医防融合建设。

  16.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制定医联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的疾病诊疗目录,以及医联体内部、医联体之间、向市域外转诊管理办法,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适应医联体运行新机制,逐步调整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拉开不同等级和统筹区域内外医疗机构间的报销差距。在医联体内同一次住院转诊连续计算起付线,引导群众在基层住院。鼓励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开设安宁疗护和医疗护理病房,加快构建系统、连续、有序的全周期健康服务模式。

  17.加快智慧型医联体建设。建立健全与医联体建设相关的市级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区域HIS系统等改造升级,不断满足医联体业务融合、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绩效管理等一体化的功能需求。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接入市级平台实现远程视频会诊、远程影像会诊(诊断)、远程心电会诊(诊断),到2021年底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服务接入实现全覆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到基层,全面推广“互联网+医疗”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各地各单位要切实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健康XX和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架构和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改革落地生效。市卫健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大数据局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工作协同,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改革合力。

  (二)加大资金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与医联体运行绩效相挂钩的财政奖惩机制。要严格落实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等,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医联体信息化改造提升和学科能力建设等。

  (三)加强氛围营造。医联体管委会办公室应制定年度任务清单,每月公布各地各部门和各医联体的完成情况。各地各部门和各医联体也应建立考核倒逼机制,明确年度任务完成时限和责任机构,确保改革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推进医联体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四:医联体建设方案实施细则

  

  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探究构建区域医疗

  联合体,整合卫生资源,提升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提升校医院服

  务水平,切实方便我校师生就医,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结合我校

  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1.

  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深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打破机制体制壁垒,不断提升我校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提升诊疗水平,有

  效控制医疗费用,为全校师生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2.

  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发展医联体,在校医院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

  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校医院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逐步建

  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2015年上半年完成与XX省XX医院、XX省XX医院的医疗联合体组建

  工作。

  3.

  组建及管理

  (1)

  组建方式。

  校医院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与XX省XX医院、XX省XX医院

  建立契约关系,在此基础上展开纵向合作。

  (2)

  管理模式。

  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原来的隶属关系与投入

  渠

  道坚持不变,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为连接纽带。医联体采用

  理事会治理结构,理事会作为联和体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联合

  体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机构、人员绩效考

  核,效益、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理事会由XX省XX医院、XX省XX医院、XX医院三方推举理事组成,设理事长1名(原则上由医

  疗联合体牵头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理事会成员必须报市级、区级卫生

  行政部门备案后方能履行使命。

  (3)

  使命分工。

  ①XX省XX医院、XX省XX医院承当对我校医院的管理指导、技

  术扶持、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负责我校医院疑难危重疾病患者的会诊、上转接收工作。

  ②我校医院承当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和慢性病管理,展开

  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完成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③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辖区医联体理事会的重要成员,履行监管职

  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医联体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4,

  工作内容

  (1)

  统一规划发展,展开综合考评。在医联体理事会统一规划

  下,按年度校准完善发展方向、按季度审核任务完成状况、按月度分

  析运行效率指标。医联体理事会委托XX省XX医院,定期对医联体内

  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评监测和通报,内容包括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运行效率、人员绩效等,考评结果作为医院绩效管理奖惩的重要依据。

  (2)

  推行二、三级医院全科医师团队到社区服务制度。XX省XX医

  院、XX省XX医院的医疗专家、技术骨干组成医疗团队,确保天天

  至少1-3名专家在校医院坐诊,其工资待遇由所属医院承当,校医

  院提供补助。

  (3)

  医联体内人员合理流动。XX省XX医院、XX省XX医院、XX医院医师可依据工作必须要,选择医联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

  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展开诊疗服务。

  (4)

  强化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指导培训。XX省XX医院、XX省XX医院要定期接受我院医务人员进行免费进修学习,积极推广学科指南

  及临床路径,共同遵守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逐步实现疾病的规范

  化、同质化诊疗,重点是各类慢性病防治技术。

  (5)

  展开医联体人员的统一培训和考核。XX省XX医院对医联

  体内人员统一组织展开医师定期考核及其他(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

  范化、专科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工作。

  (6)

  医联体内展开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服务手段创

  新。在二、三级医院展开预约诊疗服务基础上,搭建统一的预约诊疗

  服务平台,提升更加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

  疗安全的前提下,在医联体内扩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

  (7)

  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绿色通道。按照病人自愿的原则,展开医联体内的双向转诊工作,制定转诊规范与流程,建立转诊绿色

  通道。

  (8)

  对接医疗信息,推动院际协作。利用信息化资源,依托区

  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医疗协同信息系统,完成各成员单位之间信息

  共享。积极组建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用消毒供应中心等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满足医疗服务必须求。

  (9)

  理顺运行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做好绩效考核与管理工作,合理分配取得的效益,可给予下沉专家一定的补贴。充分发挥单位与

  个人的积极性,实现医联体的可继续发展。

  5.

  运行机制

  医疗联合体建成后,将确立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

  赢、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

  (1)

  资源共享。

  ①核心医院对联合体的各医院各种支持均是免费,.除了派专家

  到我院坐诊,并协助我院展开检验、超声等临床检查,核心医院消毒

  供应中心、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对我院开放。

  ②上级医院负责组织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免费培训,逐步建

  立基层医师参加核心医院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科研协作,核心医院医师在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或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联合

  体内学科间执行优势互补与合作,联合展开科研和教学,推动资源共

  享。

  ③建立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后,还可以实现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

  息共享,强化联系和沟通,实现信息“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通过

  医疗资源的统筹共享,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建

  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确保可继续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

  行新机制。

  〔2〕优势互补。

  ①上级医院对我院进行业务指导,执行各科专家天天轮换坐诊、查房制度,还对我院的技术人才进行免费培养,定期参加核心医院的病例讨论。医疗联合体可强化我院与上级医院的业务交流与技术协作,还可解决我院技术力量不够的问题,提升我院质量管理、综合效益。

  同时也

  可收治上级医院转回的康复病人和慢性病人,这样可以实现优

  势专业互补。

  ②联合体内执行逐级转诊,以三级医院为轴心建立规范化双向转

  诊渠道,设立统一的转诊预约平台,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简化双向转

  诊流程。联合体内患者转诊执行免费接送,中心医院着重促进恢复期

  患者下转,健全确保转诊后患者延续性诊疗的相关制度。

  〔3〕互惠共赢。

  为吸引更多社区居民首诊到联合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

  诊,三级医院〔XX省XX医院〕专门设立办公室,设专职人员负责通

  过技术输出与交流等方式,统一操作流程,规范诊疗行为,逐步提升

  我院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我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从

  而提升我院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宏观效率。

  〔4〕联动发展。

  医疗联合体是区域内医疗机构以独立法人身份,以自主自愿为原

  则,在联合体章程下,共同协作、共同发展的合作组织。探究患者分

  级诊疗模式,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协作工作机制,是医疗联

  合体的工作重点。联合体内所属医疗机构,在共同纲领框架下,以技

  术、服务为纽带,互相协作,逐步建立组织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

  机制,构建分层级、分阶段、功能完善、“预防、治疗、康复〞相结

  合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优化、规整了医疗资源。

  6.

  机构设置

  校医院成立医疗联合体办公室,与医疗部合署办公。

篇五:医联体建设方案实施细则

  

  城市医联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城市医联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7〕76号)等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我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任务,坚持“就近、管用、互利”的建设思路和“五不变”的管理原则,市域层面以市为单位,根据城市地缘关系、人口分布、群众就医需求、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将服务区域划分若干个网格,由城市三级医院牵头负责,联合本市其他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及优质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分别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建立起责任共同分担、事业共同发展、服务共同提供、利益共同分享的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逐步构建我省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通过上

  下联动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卫生健康需求,充分整合优化区域医疗资源,统筹规划医疗集团建设,形成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管理,由医疗集团统筹网格内医疗资源,为网格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等服务。

  资源下沉,能力提升。推进医疗集团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通过合作发展、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牵头医院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机制,持续发展。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引导医疗集团内建立完善分工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保障医疗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到2019年底,各市全面启动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管理,初步形成由城市三级医院牵头负责,其他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优质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参加的城市医疗集团管理模式。

  到2020年底,各市形成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每个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城市医疗集团,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区域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分级诊疗就医秩序明显提高。

  四、建设任务

  (一)强化政府办医职能

  各市要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根据医疗集团建设发展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继续按照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按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疗集团各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资金;积极推进以医疗集团为单元实行医保总额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机制,结余的医疗收入可用于开展业务工作和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医疗集团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品耗材衔接,探索建立药品耗材联动管理机制,在优先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的前提下,实行县乡村三级统一目录、统一议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二)建立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

  构建医疗集团内部组织架构,制定工作章程,规定主体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成员单位的进入、考核和退出机制,明确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医疗集团内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种编制进行分类核定,编制总量由医疗集团统筹使

  用,对所需适宜人才自主招聘,按程序核准备案;建立医疗集团医务人员薪酬自主分配机制,合理确定和动态提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完善医疗集团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以公益性为导向,突出职责履行、功能落实、医疗质量、费用控制、运行绩效和群众满意度等考核指标;集团实行院长负责制,在人事管理、内部机构设置、收入分配、运营管理等方面拥有自主权。

  (三)整合优化医疗资源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整合设置医疗集团管理中心和业务中心,统筹医疗集团内基础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主动控制运行成本,逐步实现医疗集团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后勤保障、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管理,为集团内各医疗机构提供同质化、一体化服务;依托三级医院的品牌、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通过优化优质资源配置,实现集团内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提高优质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分级诊疗、专科诊疗、特色诊疗的医疗布局。

  (四)完善双向转诊与区域联动机制

  按照《XX省县乡医疗机构常见病种双向转诊指南(试行)》(共涉及13个专业265种常见病),制定本集团《医疗机构常见病双向转诊指南》,细化转诊流程,畅通上下转诊渠道;发挥集团地理位置和技术优势,纵向联合周边对口支援县区医疗集团、基层社区和社办医疗机构,横向辐射邻近省区,加强与国家级医疗机构协作,带动周边,辐射邻近,最终实现分级诊疗管理与区域协同联动。

  (五)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落实团队签约要求,依托集团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和医院专科医师组成签约服务团队,在网格内推行以家庭为单位全覆盖、家庭成员分类管理、重点人群应签尽签的签约服务,形成全科与专科联动、签约医生与团队协同、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工作机制;针对普通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对经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提供免诊查费、免健康管理费、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对下转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医疗服务跟踪和指导。

  (六)助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

  发挥城市医疗集团优势,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县级医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要提升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普通门诊要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允许社区卫生


推荐访问:医联体建设方案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 方案 建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