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3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小学阶段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3篇)

2023-05-02 17:4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小学阶段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

  

  “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

  “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

  当前,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单地说,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其目的是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国家的这一政策,是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而提出的,实质上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是促进教育改革的举措,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时代要求。

  对学校来说,落实“双减”政策,学生作业减轻了,但教学质量又不能降低,而且还应进一步提高。那么,如何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降低呢?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学校管理者必须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的策略:

  一、学校要让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到教师的思想中去,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要让教师明白,拼时间可能会带来短期的提高,但学生将来的智力绝不会有后劲和发展潜力。我们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常快乐,主动探索,健康成长。相反,过于紧张的学习生活,剥夺了学生的自由空间,而学生没有了自由的张力,也就没有了创造性生长的时空;

  二、学校要加强对“减负”的研讨。

  可成立“减负”研究室,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参加。其任务主要是针对“减负”的具体实施展开研究,每个措施都要充分酝酿,讨论通过;

  三、学校要组织开展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教改信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水平,为教改实践服务;

  四、学校要对课堂进行刚性管理,引领教师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

  (一)提倡推行作业当堂完成的制度,提高课堂效益。

  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上,做到“定目标、讲练结合、当堂训练”,体现当堂消化的原则。每节课均有当堂训练题或测试题,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达标;

  (二)净化作业布置环境。

  切实按规定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不许课外发放成套试题,课上未完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后,更不要布置隐性作业;

  (三)提倡精批精改课堂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和激励功能。

  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课堂作业所选习题,必须经过精心挑选,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广度和深度要适当。同时,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使作业起到复习旧知识萌发新知,激发思维,促进消化、理解和运用的作用;

  (四)学校要让学生的自习课更加自主,更有效果。

  要让学生的自习课成为学生进行“自助餐”式的学习时间,而不是全程做作业的时间。要让学生在自习课里,有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自己要补充学习的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识,或练习提高等。

篇二:小学阶段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新思考

  摘要: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之后,对于缓解小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体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充分体现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使课程教学发挥出育人价值,需要教师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来反思以往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借助对教学活动的优化使课程教学发挥育人价值,本文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是小学阶段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对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发育能够发挥出重要促进作用,在国家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之后,体育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在此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制约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稳步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目前制约小学体育教学的因素

  1、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激发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得到全面推行,这项教育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育活动,需要在教育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激发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都习惯于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通过自己的讲解和示范来对学生进行引领,并没有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而学生很难深入到体育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中,对学科发挥育人价值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课程设计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体育学科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健康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技能的教学上。且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在对学生进行动作训练之后,大多都会将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活动,在这种背景之下就很难使课程教学发挥出育人价值。

  3、教学评价无法适应学科发展需要

  在目前所开展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多数学校和教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结果上,习惯于使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个体生理条件和运动过程的关注,导致评价结果很难发挥出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国家正在逐渐淡化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力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体育学科充分发挥出育人价值。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新思考

  为更好落实“双减”政策,使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出育人价值,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思考制约教学活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来优化和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结合目前的教育,实际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借助游戏教学法来丰富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很难充分激发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现状,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对游戏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游戏教学与体育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利用这种方法所开展的课程设计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学生们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足球运动项目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参加传球和接球的训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会按部就班地开展训练活动,由于训练活动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学活动就很难

  发挥出理想效果。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游戏教学法对训练活动进行优化,将传球与接球训练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作为传球与接球过程中的拦截者,其余同学围成圆圈来开展传球与接球游戏。游戏过程中,如果拦截者能够成功拦截正在传递的足球,传球的同学就要接受惩罚做10个俯卧撑或者表演一个小节目之后担任下一个拦截者以此类推。借助这种方法的应用,学生们就会充分感受到训练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其中,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发挥出重要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大应用力度,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程教学就能发挥出更大价值。

  2、借助小组合作来开展体育教学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活动无法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课程教学很难发挥出育人功效。为改变这一教学现状,需要教师积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引导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各项体育锻炼,在此基础上就能使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同时,学生们的主体性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展现,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互相配合来完成体育运动项目,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以开展“跨越式跳高教学”运动项目的教学为例,为充分体现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首先要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人数均等的小组,每一个小组学生的体育水平大致相当,各层次学生都有分布,在此基础上安排体育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之后由教师向全班同学示范标准的跨越式跳高动作,之后安排各个小组组织练习,是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得以激发。同时,教师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深入到每个小组对学生们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技术难点,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按照标准的动作来完成此项运动。只要各个小组组长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带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体育训练并互相做好动作的纠正,就能使学生们充分掌握运动技巧,并对参与体育运动产生积极性。

  3、优化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以往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围绕学科的育人价值,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强化对学生运动过程的关注,围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和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来做好评价指标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对过程的关注。同时,还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分层次开展教学评价,以此来改变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就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培养出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

  结束语:

  结合目前的教育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优化和改进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双减政策做好问题分析。同时,也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激发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要对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使体育教学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阮斌锋.“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师,2022(06):68-69.

  [2]范利文.浅议“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优化[J].基础教育论坛,2022(17):73-74.

  [3]房志成.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二).,2022:147-151.

  [4]王开泽.“双减”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策略[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二).,2022:356-361.

篇三:小学阶段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

  

  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的提质减负思考探讨及措施

  7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之后教育部又陆续制定并发布了各种等配套政策文件,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小学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南,给中小学教育工作带来了重大影响。对各类学校來说,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背景下保证学生学业成效的提高成为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双减”政策之后教育形势的改变

  在“双减”政策逐渐落地之后,我国中小学教育开始面临新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新的政策意味着之前已有的负担减少了,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进而形成了新的教育模式改变:

  1.国家“双减”政策对各年级作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如明确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气对于之前需要花很多时间写作业的学生来说,“双减”政策之后,总体的作业量在减少,写作业所花费的时间也在减少,由此有了一些本来没有的空余时间。另外,一些地区也开始陆续取消小学阶段的统考,对于一些学校来说,没有了多所学校统一举行的期末考试,就意味着不会再有任何内部排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力减小了。同时,这也意味着学校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业评价

  活动,相对应地,也能够更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当然,不进行统一考试并不意味着学校和教师能够不再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负责,而是意味着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要开展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2.在“双减”政策之后,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更久了。在当前阶段,在放学后选择继续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学校己经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参加课后延时服务,也有一些初中阶段的学校开始面向本校学生开设早晚自习,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在参加课后延时服务之前,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只有约8个小时,在参加课后延时服务之后,一些学生的在校时间己经延长到了10个小时,个别学生因到校时间较早或者参加学校的早晚自习,一天在学校的时间甚至超过了12个小时。学生在校时间的延长对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适合学校生活。同时,这对学校和教师来说也是个新的挑战,学校有了更多课堂教学外的时间,教师也需要在之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承担更多的任务。针对这些现实,学校和教师只有对课后延时服务做出更加精细化安排,对课后延时兴趣班和作业辅导做出更加精准的设计,才能避免这些时间被浪费。只有延时服务真正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和教师因为在校时间的延长而疲于应付。

  3.在“双减”政策之后,学生待在家里的时间多了起来,尤其在周末及寒暑假。过去用于在周末参加学科类培训的时间时间

  多出来,变成了学生在家里待着的时间,成为开展教育活动的新空间。这对家庭教育来说是个新的挑战,对于学校来说,需要与家庭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开展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用好周末时间,让减掉的负担变成教育的成效。

  二、“双减”政策之后的提质措施

  在国家“双减”政策发布之后,各地、各学校均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的实施速度很快,而且不断有配套政策落地,于是各学校普遍面临着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继续使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的问题。“双减”政策后的提质增效并不是要让现有的教学秩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是要推翻所有现行的教育教学方法,而是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好现有的政策资源,推动新的改革。具体来说,在当前阶段,“双减”政策后学校的提质增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构建低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国家“双减”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减轻学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这最终要依赖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鼓励支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只有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为减轻课后负担提供基础保证。

  2.以高效能作业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高效能作业是指

  让作业经过设计形成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内容和形式。高效能作业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知识使用能力,而且能与教师课堂教学形成统合,让作业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有效反馈。设计高效能作业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学生的作业负担一直是学生负担的重要因素,一些作业无法与课内教学形成有效的配合,也缺乏针对学生个体情况的设计,再加上一些家长并不了解学生作业的具体指向,一般都是简单化地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致使作业成为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成为家庭亲子矛盾的导火索。国家“双减”政策文件要求各年级“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并提到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二相关文件规定了中小学作业的基本原则,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关键是在减少无效作业、重复性作业和惩罚性作业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高效能作业,这就需要学校在落实国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政策时做出相对应的设计:(1)针对各个学科的学期教学目标,制定作业目标体系,即要保证每一次作业都是服务于总体教学目标要求的,不出现无效作业,不出现为了留作业而留作业的情况。(2)在总体的教学目标之下,制定学期作业目标。同时,在学期作业目标之下形成每一节课的作业计划和作业目标,这样能使每一次作业都有针对性和目标性,能够避免作业的随意性和碎片化。

  (3)精准设计作业,让不同作业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让每一次作业都能有效服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搭建基础。当然,布置作业也要创新形式,但也不必刻意为了新颖而增加作业形式。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真正建立“高效低负”,即高效能、低负担的作业体系。

  3.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构建课后兴趣培养体系,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国家“双减”政策要求中小学校“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二对于中学校来说,课后服务必将成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对于小学来说,丰富完整、科学有序的课后服务既是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很多家长眼里,课后服务的水平己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核心素养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学生适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在内的各个学科均构建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这既是学生学习学科内容的落脚点,也是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基础。课后延时服务要围绕各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学习主题,并按照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制定统一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不知不觉提升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地配合学校总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因为国家课程的编订宗旨是保证国家确定的普通教

  育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的世界先进水平,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本身不是负担,而只有低效率、重复化的学习才是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二课后延时服务所提供的虽然并不是像课堂教学这样的正式教学,但是课后延时兴趣班的建立也需要遵守教育学理论,尊重教育规律,严格按照课程建设的框架来进行组织,以避免随意化、零散化、重叠化和低效化的局面。

  4.研究家校协同育人的责任边界,明确家长与学校的责任归属,通过家校合力,提升“双减”政策后的教学效能。家校协同是指学校内的专业教育者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它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双减”政策一方面对学校提出要求,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另一方面也向家长提出要求,希望家长“积极与孩子沟通,注重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同时还对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提出了要求,要“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总的来说,在“双减”政策之后,学生在家庭中的时间增加了,尤其在周末,这对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需要家长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和教育孩子,与学校共同履行教育孩子的责任。对于学校来说,如果无法完成与家长的有效协同配合,教育的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当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很多脱轨的情况,一部分家庭对孩子有过

  高的要求,存在比较严重的超前教育、灌输式教育,甚至有的家庭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逆反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变低;另一部分家庭对孩子关心过少,无法给孩子提供全面健康的成长环境。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创新举措,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借助更多外部力量,促进家长自我教育,鼓励、支持更多的家长通过社会力量学习儿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客观的校外教育理念,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脱轨,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双减”政策之后提质措施的实现方法

  国家“双减”政策是直指教育实践的政策,所以学校制定的相关提质措施也需要更针对实践,如此才有可操作性。基于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关于提升作业效能、提升课后服务的系统性和改进家校协同育人的方法都需要有更具体的实现方法。

  1.针对优化“双减”后的课堂教学。基于校外学科类培训普遍减少的情况,学校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建立起点低、效率高的“双减”课堂。教学应回归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紧紧围绕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展开。就小学而言,教师要在通览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展开梳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内容,减少没有实效的学习内容,减少要求学生“提前”学习的内容,并对各年级、各单元难点内容进行梳理、集中突破,从而完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

  2.针对提升学生作业效能,具体来说,首先要由学校层面统一制定学生作业设计指南,提供基本设计原则;然后由各学科组制定本学科作业的总体目标和学期目标,制定本学科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再由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期教学目标,制定学期、各单元作业目标以及作业指南,并将该指南提供给家长,让家长对学生作业的总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让家长能够抓住学习的核心。

  3.针对提供更加系统的课后延时服务,首先要由学校组

  织专家分析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阶段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再由各学科组提交围绕本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兴趣班主题;接下来由学校层面提供专业指导,建立兴趣班的具体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构建与学生年龄认知相符合、与学校各学科教学相配合且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兴趣班体系。

  4.针对家校协同路径的形成,首先要由学校层面统一制定不同年级的家庭教育指南,让不同年级的家长获得必备的教育方法;同时,要完善现有的家长会和家长课堂的内容体系,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的家长会和家长课堂进行统整,构建与学生成长相统一的家长成长体系,在学生不断成长的同时也能让家长获得成长,进而让不断成长的家长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不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还是我国教育质量提升必须要经过的阶段。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在减轻学

  生负担的同时要继续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广大受教育者对优质教育的追求,这才是最终目标。


推荐访问:小学阶段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 引发 阶段 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