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8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8篇)

2023-05-03 11:5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探究

  闫江峰

  摘

  要: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实遵循“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其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渗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文章基于此点,对“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立德树人”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主要内容,它有利于让学生能够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新青年,让他们能够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生活和学习的主要信念,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积极贯彻,积极实践,进而实现对这一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一、转变教学观念,推动教学重点转移

  树人”的思想,就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内容教师要想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全面渗透“立德与“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进行有机结合,让整个教学工作由单纯的知识讲解、技能培养转移到道德的培养与人才的建设上,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实现一个双赢的局面,教师就应该全面地挖掘课本教材,找到教学内容与“立德树人”思想的连接点,将其作为突破口,实现有效教学。

  《交友的智慧》时,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明确这一节内容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重心。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这一节内容的三维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白基础的知识点。比如如何正确地交友?在与朋友的相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或者和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又应该怎么做?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基础的知识点。然后将其进行积极的实践,形成一种人际交往的能力;其次,在讲解完基础的知识点之后,教师不能忽视“立德树人”思想理念的渗透,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全面感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交友观念,甚至可以通过多种活动的举行,鼓励学生建立正确的交友观,维系各方面的友谊,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建立起道德观念,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的有效渗透;最后,教师一定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要将两个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二、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能,教师就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元化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探索,进而构建起一个良好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化对相关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探索,让他们有创造性的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探问生命》时,就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激发学生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全面地解读教学

  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内容以课件的形式进行排版和布局,为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做好充足的准备;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与生命有关的纪录片,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活跃自己的思维,洋溢自己的情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实现对生命的有效感悟;最后,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有了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加明显。那么他们也能够对生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会不由自主地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去分析“生命是否永恒?”这样一个问题,最后形成一个客观的认知,进而树立起一个珍爱生命的核心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的有效渗透。三、结合生活实际,落实德育思想应用

  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立德树人”思想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于生活,全面解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理论,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道德观念对相关的事物进行客观判定,进而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情绪的管理》时,就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情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景模拟扮演。将一些比较经典的情绪化案例进行重现,比如人们在失控的时候做出的一些极端的事情、因为情绪失控酿成的悲剧等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十分典型的社会案例给学生一一展示,甚至可以将其作为课后实践拓展活动,收集相关的生活案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有切身体会,真切的感悟,让自己获得一种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明白情绪管理的重要作用,促使他们能够将其应用于生活中,加强自身对情绪的有效管理,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素养,最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体会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发展他们的社会属性,践行“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理念。四、结语

  定不能忽视“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要将教学内容与综上所述,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立德树人”的思想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形成学习技能,还能够实现自己思想素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实践运用能力,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富强.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92.[2]黄思华.立德树人,依法育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价值及实现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11):220-221.(作者单位:西安交大阳光中学)

  2021年14期┆165随笔

篇二: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28课堂艺术杨晓婷摘要:教育事业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这既满足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又能立德树人,一举两得。如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促进教育事业长久发展。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引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其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显著。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学生自主探究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或者小组共同研究问题。二、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有效互动互动教学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互动环节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关系缓和的基础上的。师生之间存在矛盾的话是无法实现有效课堂互动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拉近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也符合道德与法治教学标准的要求,因此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是必要的。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让教师洞察学生的思想态度,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要注意避免互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例如,部分教师课堂互动环节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过多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使得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展现自我,只完成了个别同学与教师的互动。部分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偏爱“优等生”,对于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不闻不问。而该部分学生本来就因为暂时落后而自卑,教师的冷落边缘化处理让他们产生了放弃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念头,加剧了学生之间道德与法治素养差异分化。还有部分教师控制欲较强,尽管课程互动环节给予了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的机会,但是所有的互动内容和互动形式都是教师提前设置好的,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想前进。这难免就会造成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不活跃,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大打折扣。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教师要以先进教学理念和崭新的教学策略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沉迷的教学氛围,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活力,与学生携手共建美好未来课堂。三、立足于传统,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方面的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讲解课本内容,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用英雄的鲜血换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授“公民基本权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结合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了缩短学生和理想道德教育之间的距离,教师要选择近期学生身边出现的模范人物,引导学生应用创新思想感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传统美德教育,展开革命传统教育,依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个人特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创新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知识教育体系,合理地删选新媒体的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有利的知识信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传播。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形成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利用网络平台增长学生的见识,给予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时,教师创设出新型的教育体系,利用新媒体传播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网络舆论,让学生不仅看到新媒体下有益的法律知识,更看到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违法现象,有效地维护身边的生活。五、注重生态体验,实现自我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目前较常用的情境教学手段,具体地强化初中生的教育体验,在此基础上,凸显初中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更高效地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积极构建有关生态文明的立德树人教学情境,帮助他们从自身实际体验出发,深入理解课上所学的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而培养更坚定的生态保护理念与道德品质,逐渐在实践体验中实现生态行为的内化,提升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六、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考文献[1]虞晓波.新课改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5(1).(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十八中学)[

篇三: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2020年5月中学教育“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渗透蔡国立(宁远县五龙山瑶族乡中心学校 湖南永州 425614)摘 要:我国对教育事业一直非常重视,要求教育工作者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国总体实力在日益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教育的重视力度进一步加强。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是学习阶段的中间过渡时期,教师更应该跟紧新课改的步伐,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项教育任务。对于初中的道德法治教学,教师应该具备完成此项教育任务的决心。接下来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渗透“立德树人”观念进行探讨。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 探索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现状1.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当前初中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学生对国家道德法治更应该加强学习意识,在这个新时期要有最基本的道德意识。教师要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完成我们的国家的伟大教育任务。目前初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课本讲解相关内容,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要求道德法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对社会道德法治的认知能力,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从多元化的知识中找到归属感[1]。但目前在进行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不了解,面对抽象的文字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厌学心理,对所学知识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讲解就是对未成年人今后的发展和保护,学生如果不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对自身这个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熟悉,会对日后的综合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无法从课堂教学中学到中国社会价值体系,无法深层次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更是没有办法推进我国教育任务,学生缺少本应该需要掌握的知识,就会对后期的学习造成阻碍,学校也没有办法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新青年。2.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素质是一个教师教育学生的根本,一个老师只有具备这样的修养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教师的专业素养则决定着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及做法,教学老师要懂得抓住学生心理,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拓宽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但部分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升,也不擅长把握学生心理,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更是极大地限制了老师的教学水平。道德与法制这一门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因为这门课涉及学生未成年时期的健康发展,对未来的思考以及对成长过程的体会。二、如何在初中道德法治课堂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1.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时期初中课堂中主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需要改变以往主导课堂的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起主导性作用,带动课堂学习的氛围。教师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向,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握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对自身价值的培养,提升自身价值观。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融入学生当中,着重注意把握课堂节奏,带领学生学习新知[2]。例如: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本节课就主要讲解了有关法律相关的问题,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开篇说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也离不开法律的规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本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哪些违法行为?当我们看到有违法行为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未成年人又受到哪些保护?”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讲解相关部分知识点,让同学们结合生活理解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学生。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更好地善待他人。2.结合实际情况渗透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不能为了渗透“德智教育”就不管现实情况而破坏事物本质[3]。学校中有部分学生家庭会有一些不同,如父母离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学生的内心也会因此发生变化,学校、教师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这些学生进行保护,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法律带来的温暖,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法律的保护下感受大家的心意,教导学生正确认知法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3.学校加大重视力度学校不能因为这门课程不是主科就占用相关学习时间,而是应该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立德树人”推进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分配专门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学习,在课程分配时要考虑到学校当前发展重点,根据教师专业水平进行教学分配,提高老师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全面综合考查学生对当代道德法治掌握情况,考前要求学生自主复习、主动探索考试可能会出现的考察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此外学校定期开展相关座谈会,提升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力度。结语教育是我国当前非常重视的事业,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更是需要当代教师、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教师可以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也要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和教师密切配合,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同时学校也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时间上的分配,积极推动国家渗透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参考文献[1]苏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2]尚晓.论网络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D].山东:聊城大学,2019.[3]谭玉香.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公民意识问题研究[D].湖南:岳阳理工学院,2018.175

篇四: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一门主要学科。现代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成绩优异,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型人才,我认为应该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运用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基于此,本文将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对如何开展和实施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以道德为根本来实现育人的目的。道德与法治在现阶段的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学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教师要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创新,不断提升初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以便于教师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可以成长为一名国家和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人才。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的学科,如果可以在该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一定会促使初中学生的德育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更会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随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综合发展型人才,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学生的德育水平,都需要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和需求。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亦或是学生自己,都会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很少有教师和家长会注重学生德育水平的发展,对于教师和家长的这种教育理念,我其实是不太赞同的,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德育发展更为重要,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成绩这么简单,更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只有品行兼优的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和影响,以此来促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

  经过调查和分析,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生都缺乏一定的法治意识,以致于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无法无章,总是不守规矩,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变成一个毫无章法、不守规矩的人。为了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规有矩的人,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法治观念,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指导“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应用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并利用该思想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影响,以此来培养学生优秀的法治观念,为初中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发展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初中的德育教育效果可以更上一个台阶。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这个与时俱进、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当中,想要让学生在这个社会当中更有竞争力,就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加看重学习,很少有学生会对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有所关注,以致于大部分学生都成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型人才,如果一个学生只会读书,是无法被国家和社会所接纳的,长此以往,就会慢慢的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认为教师有必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应用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通过道德与法治与立德树人的相互融合,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国家和社会开始越来越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生有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就足矣,事实证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大势所趋。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得学生可以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习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该学科的学习当中。在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出本学科的作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情况下,意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2]。

  例如: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基本都是老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毫无参与性,更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尽情的展现自我,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让学生对教师设立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意识。

  (二)提升教师素养,注重全面发展

  想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更好的落实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就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素养。在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中包含了很多学习内容,无论是道德方面还是法治方面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只有教师提升了自身的饲养,才能将其更好的传递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3]。

  例如: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政治素养、法治素养,还要具备高尚的家国情怀,只有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可以做到事无巨细,才能将这些正能量

  更好的传递给学生,受到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学生的爱国思想、政治思想、法治意识、道德意识也会在教师的积极熏陶和影响下得到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也会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使得学生能够用积极的、阳光的、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困难和挫折。

  (三)创新教学模式,拓宽育人途径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拓宽育人途径,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魅力,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意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定会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定会让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有所提升。

  例如: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递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我认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是趣味教学模式、可以是游戏教学模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还拓宽了育人的途径,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

  结语:

  想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就要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养、创新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芳.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好日子,2021(5):1.

  [2]蔡艳芳.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2020.

  [3]高秀华.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探究[J].文学少年,2020.

篇五: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浅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体现立德树人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有许多的任务,而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本文从举行实践活动达到理解立德树人的效果,设置生活情节烘托课堂学习氛围,通过专题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生都正处于青春期,学生们大多数都多少会有叛逆反抗的心理,所以老师在和同学相处和课堂上要会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方式。

  教师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是要调整到适合学生的方式,使学生适应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学习质量。作为老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点完成课堂任务,同时要使学生的品德和人德培养良好,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素质。

  一、举行实践活动达到理解立德树人的效果

  老师在日常的活动和课堂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知识和完成任务层面,要引领学生多做实践活动。因为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同时吸引到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有更深刻的印象。如今的初中生青春期大多数都会有叛逆的心理,为了教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有好的课堂效果,通过实践活动也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校园生活不枯燥。

  就例如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一课青春的邀约,刚刚进入青春期不久的学生们心理上有许多的不成熟和叛逆,想要提高以后的学习效果,我们为班级举办一次学习组织交流班会。通过七年级和九年

  级不同年级的不同年龄的学生相互交流,在这些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想法,对待学习的看法,还有面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式。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了解到初中学习的方式与曾经的不同,对待初中学习有大概的目标。并且让高年级的学生传授经验的同时警惕自己努力学习。大多时候老师枯燥的讲解方式,使同学没有兴趣也对初中学习没有概念。而这种方式可以让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了解许多高年级学习的方式,并且有了清晰的概念。心智上也能有一些成长,在初中生活中,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在校园生活中也学会独立和良好的心态面对

  二、设置生活情节烘托课堂学习氛围

  打破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使课堂有趣吸引人注意。有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多数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把生活的情境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可以拉近学习和生活的距离从而使学习融入到生活中。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可以把这些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全面理解。在这样的方式下学习,可以更好的学习知识。积极地面对生活,使学生的做人处事的能力有所提升。

  例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时,这节相对学生来说不好理解,那么在课堂中,想要让学生积极活跃并且更好理解,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个情节加入到课堂内容中,设置一个课堂小活动,进行学生上台表演的环节。这个生活情境是这样的,在地铁站里,有不文明的人出现并且破口大骂,有许多不文明的脏字说出。而我们做为一个初中生,不能束手不管,那么要如何有礼貌的提醒并且化解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明白社会上有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和人,但是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社会更加美好文明,学生可以牢记这样的使命,并且不断创造美好事物。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通过专题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专题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使得各项活动的特点和主题更加鲜明。老师可以根据这些使得课题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作

  用,并且使主题更加有特色。针对性的去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印象,更好理解。就比如说生活中做文明人,不随意丢垃圾,这些主题都可以起到加深印象更好理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效果。

  比如我们在学习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时,内容讲解完成后,我就会安排一个相关的主题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这个主题为实现自我民主价值做优秀事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这课。当然,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积极踊跃的发言,积极建言献策。这样子有了自己对这节课的思考和理解,学生了解了许多民主权利,懂得了这些事物的定义,也就愿意无私奉献,并且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们更加有主见的去运用自己的权利从而承担相应的责任,了解为人处事。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

  总结

  一般来说,初中的教师们要在学生身上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教师能发挥巨大的作用,给每个学生关注并且关心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方法。在政治课中多讲解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习惯,保证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春梅“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室教学的策咯[J]教育观察,2020(23).

  2.史秀平.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J]中国新通信,2020(05)

  3.李晓霞,郑皆佳,立德树人核心是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发明与创浙(职业教育).2020(02)

篇六: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立德树人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摘

  要:良好思想道德是一个合格公民的立足之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奠定学生一切素质行为的基础,是学生良好开端的基石。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观念,对其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量的法治知识,提升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策略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具有学习能力的个体在发展的道路上不会被社会淘汰。同时,国家对学校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活泼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说明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这是相关教育部门各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出的新要求。课堂学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关键,因此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可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发展空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面临困境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普遍存在注重专业课成绩忽视道德教育的现象,许多教师对初中生的成绩过于关注,忽略了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渗透,对国家针对初中教育改革的思政教育方案任务也仅仅流于形式。通过对社会上初中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分析,许多学校都没有正式的针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管理制度,目前的思想品德课程体系都形式单一且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这就导致学生在面

  对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感到迷茫,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无法理解课堂上老师进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传统观念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要充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真正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熏陶。

  (二)学校制度建设不完善

  上专业课时许多专业课教师会认为道德与法治是品德老师需要教授的课程,在上专业课时只会教授专业课知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被削弱。而班主任不仅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需要进行,因此,针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间也大大被缩减。这种现象大多来源于学校自身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而没有正确制度的保障,思政课程也无法顺利实行。许多中学并没有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为一体,甚至毫无交集,也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并没有对专业课教师作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要求,学期末对专业课教师评价机制较为单一,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应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列为重要一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首先,大多数的学校缺乏对初中教师的道德与法治培养方案,没有发现老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很重要。招收教师时也没有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列为招聘教师的重点考核内容。导致学校里许多专业课教师缺乏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力,因此,教师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匮乏阻碍了专业课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专业课教师执着于研究专业课内容,缺乏道德知识且认识不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无法挖掘专业课中潜在的有效资源。其次,专业课教师重点擅长专业课教育,对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技巧,不擅长教授道德与法治内容,总是将这些内容在专业课教授技巧中生搬硬套,或者仅仅给学生复述,这种枯燥的方式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兴趣,无法达到真正的道德法治教授和实际的育人效果,学生也没有真正获得学习的意义。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对初中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从而进行教学方面的拓展,教师只有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才能确定教学方法,制定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针,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有所提升,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日常行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路线是否正确,法制观念已经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能够自觉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做到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最合适的培养政策,使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性得到最大化。如果教师制定了不适合的教育方针,接下来学生发展的状况完全不会按照老师预想的方向发展,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过低,且学习较为被动,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引导时,要根据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并深入挖掘专业课教材内容,教专业课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熏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专业课教师树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理念

  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及观念,因此,教师应具有丰富且正确的教学理念,并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学理念。专业课教师如果想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能力,便应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思政育人的意识和准确把握思政育人实际的能力,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并能将道德与法治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帮助学生更善于更乐于接受道德知识。专业课教师要加深自身对思政育人理念的认识,实现自身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理念的有机融合,并深入挖掘所教专业课内容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承担起作为教师立德树人的职责。而针对大部分学校中存在的重视专业课而轻视道德教育的现象,首先,学校应当帮助专业课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使其认识到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同等重要,可以组织一些加强教师道德水平的相关培训及时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例如,组织全体教师共同举行关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读书会并互相分享,使学生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能主动挖掘专业课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实现专业内容与道德与法治元素的有机融合。使专业课教师能够与思想品德教师主动交流沟通,共同达成对学生道德教育的目的。

  (四)健全专业课教师的考评机制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所提出的强化理论来说,当给予有机体一个正向刺激时,有机体作出反应的概率会随着正向刺激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初中若要提高专业课教师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可给予专业课教师一个正向刺激,这个正向刺激便可以是完善教师考核机制中的内容条例。在考核机制中,可将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力考核指标放于突出位置,且加强对能力突出者的奖励,专业课教师学习并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积极性便会大大增加。在专业课教师考核工作的维度中加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成果的方面,且对考核指标进行细致具体的划分并将其作为期末评优举能的重要凭据,可使专业课教师对自身所需要学习的任务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方向和教育水平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且能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以及提高自身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平的积极性,在学校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不仅对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能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加深对自身道德教育的探讨。

  在当今时代下,初中为良好的完成自身道德与法治教育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需要面临且重视多重困境,社会学校及家庭都需要提高并完善自身对道德与法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共同推进专业课程道德教育的建设,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共同帮助初中生完成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宏钧.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2022(15):170-172.

  [2]徐开颜,吕萍.“双减”政策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4):4-6.

  [3]齐笑蕾.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

篇七: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篇八: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创建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有着非常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意识,但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将德育教学的理念渗透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心理和认知层面获得提升。基于此,以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创建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蓬勃推进,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加注重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所谓立德树人,就是坚持德育为先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运用正面教育感化、引导、激励学生,采取科学措施塑造、改变、发展学生。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依托立德树人思想,为学生制定更加完善的学习方案,从而强化学生的德育修养以及综合素质。下面,就针对这一目标展开简单实践研究。

  一、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立德是要坚持教育工作中以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使其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树人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采用恰当、合适的教育活动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改变学生,使其感悟人生真谛。随着教育改革方案的不断完善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也经过多次修改完善,重视学生的身心教育。例如,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内容:“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生命的思考”等;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内容:“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九年级上册道

  德与法治内容:“富强与创新”“民主与法治”“文明与家园”“和谐与梦想”。由以上课程内容安排可以看出国家对学生德育的循序渐进与重视程度。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全面有效落实,可以有效实现国家对学生德育的教学目标。而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全面融合,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真正有效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路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有效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与道德观。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与教育价值,必须引起学校与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创建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立德树人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关于道德与法治方面的难题,如果教师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立德树人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相互融合,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当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领悟和践行。比如:在《走进社会生活》这一单元中的“我与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为学生引出更多社会当中关于立德树人的案例。教师首先可以从课堂之前的导入开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进行选材,或者是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来进行导入,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可以让学生进行发言,讲一下自己所经历的社会生活是怎么样的,让学生能够明确社会中一些关系的重要性。相信一些学生会在自己的演讲中感受到自己与社会之间的紧密性,社会是丰富的,大家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学生丰富多彩生活的源泉,其中包含着极多道理,即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有正确的观念,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在社会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会学生在之后的社会生活当中,担当正能量的角色,承担每个人在社会上的相应责任,这样才能在自己不断努力进步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严格按照学科内容有效渗透德育

  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取向和德育目标十分明确。与理论型教育相比,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注重学生“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的内涵,充分理解和重视德育。在德育的具体渗透中,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的束缚,要与社会有机结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在“法律帮助我成长”的内容中,首先,学生应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保护未成年人,其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非常重要。应采用情感沟通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该更加积极地教育学生。简言之,他们应该用正确和积极的思想感染学生。只有通过影响学生,有效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追求共同社会理想的过程,就是更好更快地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德育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价值追求的本质要求和思想根基。“道德教育”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在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只注重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兴趣爱好,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感受最熟悉的事物,丰富课堂体验。例如,在教学“感受法律的尊严”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材。如相互礼让、让女性优先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并在安排了许多教学活动后被感动。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这一点,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规则意识中树立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体现新课程的人文理念。

  (三)从倾听中切入德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与国家、社会观念相符合的价值观念,才能够保证德育教学实施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学生作为信息化时代中的一员,需要掌握聆听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感悟和体会主流价值观念,以此逐渐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聆听作为德育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聆听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主动接受德育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增强生命韧性”时,以“珍视生命”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朗读者》电视节目的内容,视频素材可以选择杨乃斌的相关事迹,让学生了解从小丧失听力的杨乃斌,在母亲的陪伴与鼓励下如何考取大学,并在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助残工作人士的感人事迹。学生观看杨乃斌

  的视频,能够从真实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伟大,明白生命的伟大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倾听的习惯和意识得到培养,学生在倾听中加深感悟,感悟生命所拥有的潜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是一个非常创新的课程,在初中的教学课堂上,学校需要对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重视。不仅要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更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为顺利地实施德育树人教学理念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相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后的生活中去做一个思想开放且道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马明柱.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设计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5):13-15.

  [2]李向春,官美辰.立德树人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家长,2022(12):37-39.

  [3]王亚楠.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C]//.2022教育教学现代化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初中教育篇)(二).[出版者不详],2022:394-399.

  [4]马学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J].智力,2022(07):139-141.

  [5]张春燕.以思为径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对分课堂模式建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6):21-23.


推荐访问: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教案 树人 法治 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