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4篇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4篇

2022-03-08 21:16:4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4篇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持续增长。“十四五”时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应在以下方面加快补短板,让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统筹资源、环境、生态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以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为例,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由2016年的81立方米、52.8立方米降至60.8立方米、38.4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42提高到0.559。然而,当前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三大领域的协同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发挥。事实上,环境综合治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必然要求,只有将三大领域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议》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各地应注重提高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在政策设计中的地位和占比,更加注重系统观念,统筹资源环境生态源头化治理,加快形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三者相互促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拓宽生态系统功能,创新生态产品形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兼具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生态产品,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途径。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民对环境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期许,需进一步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生态产品市场迅速扩大。一是绿色生态产品认证数量迅速增长。2005年至2019年,仅以绿色食品为例,其获得认证产品总数从9728个增长到36345个,年均增长量达1901个;二是生态文化产品繁荣发展。以浙江安吉为例,其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优势塑造的文旅一体化产业2019年总收入达388.24亿元;三是生态产权市场不断扩大。2003年起,福建不断深化林权改革,如今已确定期限长达30年、月息0.6%以下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然而,我国经济产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与融合仍不完善,对生态系统的物质、文化、调节等功能均未充分利用,生态产品的创新开发潜力巨大。挖掘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功能,创新生态产品形式,要充分依托良好环境为产品注入“绿色生态”“特色”“文化”等内涵,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要积极探索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的有效途径。以森林碳汇交易为例,以森林碳排放量作为交易对象,加快设立碳资产管理部门,既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又使得生态资产得到保值增值,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深化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强化生态产品市场化基础。尽管当前我国生态产品市场规范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定约束。其一,生态产权边界不明晰:一是空气、水等自然资源的自身属性决定其产权无法准确界定,二是国有自然资源的收益群体存在争议,导致产权边界难以界定,由此阻碍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进而影响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其二,缺乏成熟统一市场体系:一是生态产品认证标准制度不完善,生态产品的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二是由于难以统一制定生态产品价格标准,当前林权、水权、碳排放权等生态虚拟产权始终相互分离、自成体系,规范生态产品市场难度很大,市场体系化进程缓慢。为此,需完善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林权、水权等自然资源产权进行确权和赋权,力求“山有界、树有权、地有证”,为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需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加强生态产品标志管理,指导和监管生态产品生产过程,助推生态产品品质提升;规范生态产品市场标准,维护生态产品标准化市场秩序,引导生态产品市场消费。

  扩大生态补偿覆盖面,完善生态补偿标准。当前,我国生态补偿覆盖面有序增加,逐步由单一的天然林扩展到水域、山区、农田等区域。但生态补偿标准亟待统一,在补偿主体界定、补偿方式、补偿资金来源与数量等方面均缺乏科学界定与统一标准。因此,一要统一生态补偿受益主体标准,改变当前生态补偿受益方多停留在政府层面的现状,将居民纳入生态补偿受益群体。二要统一生态补偿方式标准,当前我国生态补偿方式以单一财政支付为主,如果生态补偿方式标准无法统一,将进一步增大社会资金进入生态补偿体系的风险,从而阻碍生态补偿方式有序创新,导致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的困境无法突破。三要统一生态补偿资金标准,加快构建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标准,减少补偿资金的随意性,增强生态补偿制度的公平性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生态补偿受益主体标准、生态补偿方式标准、生态补偿资金核算标准,在保障生态补偿资金的补贴性质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激励作用。

  拓宽生态系统共建共享半径,激励公众绿色行为。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公共品,其建设维护及获益等各个环节应由全社会共担共建共享。“十四五”时期应着力探索社会参与生态系统共建共享的渠道,建立健全“绿水青山”的社会共建平台和“金山银山”的社会共享平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不断凝聚社会力量,才能将更多潜在的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2

  举世瞩目下,为期四天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圆满落幕。会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了发展蓝图,规划了实践路径,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当前,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已成为全国上下的重要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学深悟透、弄通做实全会精神,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展示了党的智慧与力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奋力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使全国人民能得益于党的的果敢决策而过上安稳舒心的日子。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的顶梁柱,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面对“十四五”的宏伟蓝图,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携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惧艰难险阻,不惧风浪挑战,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唱响新的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毫不含糊。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永恒初心,人民至上是党的不变坚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按下经济暂停键为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开门问策,汇聚民心,彰显民众力量,传递民生温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二字被提及23次,“人民生命健康”“人民收入水平”“人民根本利益”等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字眼贯穿全会始终。在深学细悟全会精神之时,我们要认真领会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时代责任为己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坚持创新发展毫不犹豫。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的前进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之路。深圳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呈现;“北斗”的成功,是创新能力的彰显。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力量源泉。全会提出2035年使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再次把创新提上国家战略目标的日程,也把创新摆在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矢志不渝坚定创新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培植创新土壤,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在实践中谋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换挡提速”,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开启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

  时间见证前行,岁月镌刻奋进。全会勾勒了一幅更加美好、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发展图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领导为遵循,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原则,共同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奋斗。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持续增长。“十四五”时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应在以下方面加快补短板,让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统筹资源、环境、生态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以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为例,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由2016年的81立方米、52.8立方米降至60.8立方米、38.4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42提高到0.559。然而,当前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三大领域的协同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发挥。事实上,环境综合治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必然要求,只有将三大领域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议》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各地应注重提高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在政策设计中的地位和占比,更加注重系统观念,统筹资源环境生态源头化治理,加快形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三者相互促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拓宽生态系统功能,创新生态产品形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兼具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生态产品,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途径。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民对环境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期许,需进一步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生态产品市场迅速扩大。一是绿色生态产品认证数量迅速增长。2005年至2019年,仅以绿色食品为例,其获得认证产品总数从9728个增长到36345个,年均增长量达1901个;二是生态文化产品繁荣发展。以浙江安吉为例,其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优势塑造的文旅一体化产业2019年总收入达388.24亿元;三是生态产权市场不断扩大。2003年起,福建不断深化林权改革,如今已确定期限长达30年、月息0.6%以下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然而,我国经济产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与融合仍不完善,对生态系统的物质、文化、调节等功能均未充分利用,生态产品的创新开发潜力巨大。挖掘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功能,创新生态产品形式,要充分依托良好环境为产品注入“绿色生态”“特色”“文化”等内涵,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要积极探索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的有效途径。以森林碳汇交易为例,以森林碳排放量作为交易对象,加快设立碳资产管理部门,既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又使得生态资产得到保值增值,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深化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强化生态产品市场化基础。尽管当前我国生态产品市场规范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定约束。其一,生态产权边界不明晰:一是空气、水等自然资源的自身属性决定其产权无法准确界定,二是国有自然资源的收益群体存在争议,导致产权边界难以界定,由此阻碍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进而影响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其二,缺乏成熟统一市场体系:一是生态产品认证标准制度不完善,生态产品的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二是由于难以统一制定生态产品价格标准,当前林权、水权、碳排放权等生态虚拟产权始终相互分离、自成体系,规范生态产品市场难度很大,市场体系化进程缓慢。为此,需完善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林权、水权等自然资源产权进行确权和赋权,力求“山有界、树有权、地有证”,为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需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加强生态产品标志管理,指导和监管生态产品生产过程,助推生态产品品质提升;规范生态产品市场标准,维护生态产品标准化市场秩序,引导生态产品市场消费。

  扩大生态补偿覆盖面,完善生态补偿标准。当前,我国生态补偿覆盖面有序增加,逐步由单一的天然林扩展到水域、山区、农田等区域。但生态补偿标准亟待统一,在补偿主体界定、补偿方式、补偿资金来源与数量等方面均缺乏科学界定与统一标准。因此,一要统一生态补偿受益主体标准,改变当前生态补偿受益方多停留在政府层面的现状,将居民纳入生态补偿受益群体。二要统一生态补偿方式标准,当前我国生态补偿方式以单一财政支付为主,如果生态补偿方式标准无法统一,将进一步增大社会资金进入生态补偿体系的风险,从而阻碍生态补偿方式有序创新,导致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的困境无法突破。三要统一生态补偿资金标准,加快构建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标准,减少补偿资金的随意性,增强生态补偿制度的公平性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生态补偿受益主体标准、生态补偿方式标准、生态补偿资金核算标准,在保障生态补偿资金的补贴性质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激励作用。

  拓宽生态系统共建共享半径,激励公众绿色行为。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公共品,其建设维护及获益等各个环节应由全社会共担共建共享。“十四五”时期应着力探索社会参与生态系统共建共享的渠道,建立健全“绿水青山”的社会共建平台和“金山银山”的社会共享平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不断凝聚社会力量,才能将更多潜在的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嘹亮号角,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通过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使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增添了工作的动力,坚定了干事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战略指引。全会上总结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建设所取得的卓著成绩,以及擘画的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更让我们教育人倍感振奋,同时也让我们深感在新时代所担负的使命之光荣、责任之重大。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指出,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这几方面建设,尤其是其中的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教育人在这个过程中去勇挑重担、奋发有为、积极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服务工作者,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党和国家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将倍加珍惜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学生疾病防控、疫情监控、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工作,在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等方面建设中,充分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做出新贡献,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实到xxx发展具体工作中。

  一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要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将全会精神学通弄懂做实,将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细化,形成指导xxx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是聚焦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疾病防控、学生体质监测、健康教育、疫情监测队伍的建设创新,进一步提升xxx工作的执行力、协同力、研究力、服务力,在推动xx走在高质量发展新的征程上实现保健所新作为、彰显我所新担当;

  三是履职尽责,充分发挥xxx的服务作用,要围绕疫情监测、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学生体质监测等重点工作,加强统计分析,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5

  目前,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老同志也应紧紧跟上。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内容十分丰富,要想学深学透,自己体会,必须在学通弄懂“三个新”上下功夫,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是整个规划《建议》的核心,只要这“三个新”把握住了,才能对整个《规划》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措施理解的更加深透。

  首先,要把握住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规划《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所发展变化。这是中央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发展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判断。《建议》对作出这样一个重大判断的根据,从国际到国内都作了深刻的阐述。其中重点领会的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流,这是我国面临的机遇;但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我国又面临许多挑战,必须增强化危为机的意识和能力。对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我们从《建议》中会清楚地看到,一切发展规划都是从这个科学判断出发的。

  其次,要把握住新的发展理念。《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党中央对“十四五”期间发展理念的最新表述,强调在“十四五”期间,必须把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这一新的发展理念,是对当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顺应人类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是引领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科学指针,也是应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信心来源。只要把握住这一新的发展理念,我们就把握住了迎接当今各种挑战的武器,对实现“十四五”规划充满了信心。

  第三,要把握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新发展阶段,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既是形势使然,也是历史经验的必然。但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封闭保守,更不是放弃国际循环,而是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是长期战略,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指明了方向。各级应胸怀全局,努力做好“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6

  举世瞩目下,为期四天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圆满落幕。会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了发展蓝图,规划了实践路径,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当前,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已成为全国上下的重要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学深悟透、弄通做实全会精神,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展示了党的智慧与力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奋力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使全国人民能得益于党的的果敢决策而过上安稳舒心的日子。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的顶梁柱,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面对“十四五”的宏伟蓝图,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携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惧艰难险阻,不惧风浪挑战,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唱响新的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毫不含糊。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永恒初心,人民至上是党的不变坚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按下经济暂停键为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开门问策,汇聚民心,彰显民众力量,传递民生温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二字被提及23次,“人民生命健康”“人民收入水平”“人民根本利益”等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字眼贯穿全会始终。在深学细悟全会精神之时,我们要认真领会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时代责任为己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坚持创新发展毫不犹豫。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的前进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之路。深圳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呈现;“北斗”的成功,是创新能力的彰显。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力量源泉。全会提出2035年使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再次把创新提上国家战略目标的日程,也把创新摆在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矢志不渝坚定创新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培植创新土壤,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在实践中谋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换挡提速”,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开启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

  时间见证前行,岁月镌刻奋进。全会勾勒了一幅更加美好、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发展图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领导为遵循,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原则,共同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奋斗。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7

  回望“十三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底气、本领去迎接新挑战。前瞻“十四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用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统筹两个大局中不断赢得新胜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理解这一重大部署,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既是全面理解、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坚实基础,也为“十四五”时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科学路径。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们就一定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8

  庚子金秋、硕果累累。在万众瞩目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会议,科学擘画我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驶向“十四五”新航程,擘画发展新蓝图,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基层干部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确定的战略举措与新时代使命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以“实”立言、以“勤”立行、以“正”立德,锚定航向、奋勇担当、坚毅前行。

  以“实”立言,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意由言表。“说话”是思想的口头表达,是综合素质的外露,是个人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出言至易,立言至难。立言不仅要立得住,还要信得过、传得开、行得远。“话风”系着作风,连着政风,折射党风,影响民风。在人人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基层干部的言论不仅是表达个人思想观点、一家之言,更多时候是传递组织的意图和思想,具有动员群众、推进工作的功效。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政策、每项举措在落地过程中,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盘根错节的“基层语境”。在不搞调查的情况下就急于立言表观点,在没有研究的情况下就空洞说教、夸夸而谈,在未能兼听辩证的情况下就穿靴戴帽、坐而论道,就会“说不上去、说不下去,说不进去”,有时候还会“被顶了回去”,这样的言话不但没有分量质量,反而折损了自身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基层干部要切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耐下性子、躬身入局,虔诚地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然后围绕群众的现实困惑和生活难题释疑解惑,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讲经过调查研究提炼出的有价值、有分量的话,讲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硬话,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说话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赞成。

  以“勤”立行,行之有恒。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言固然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关键还是要看实际行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从“说到”到“得到”,因为它们中间隔着“做到”。解决“做到”的问题,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具体、具体抓。“四时相催不肯迟,脚踏实地不停歇。”“立行”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照见精神境界,如果视探索攀登为畏途、把知重负重当吃亏,是难以收获成功果实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我们面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少了,“一山还有一山拦”的难关多了。我们干事创业,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越是身在环境艰苦的一线地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越是要有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格,不论“夏木阴阴正可人”,还是“北风吹雁雪纷纷”,决不彷徨、决不分心、决不放弃,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争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不做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时刻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作风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状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勇于化解利益纠结的“卡脖子”,敢于突破推诿扯皮的“肠梗阻”,善于抓住矛盾问题的“牛鼻子”,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基层蹲苗压担中锻造“想干事、善谋事、会做事、能成事”的“铁肩膀”。

  以“正”立德,德以配位。党章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选人用人重德才,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通则。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明大德,对共产党人而言,政治品德就是最大的“德”。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基层干部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始终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党员干部要扎根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党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既不能有党龄长短之分,也不能有职务高低之别。从“草帽书记”杨善洲,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从“背石头上山”的领路人廖俊波,到扶贫之花黄文秀,他们都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基层,扎根基层,在基层的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做人要有人品,为官就得正“官念”。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不是喊破喉咙的自我标榜,而是自觉自愿的紧紧跟随。党员干部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保持“赶考心态”,涵养为民之德、坚定为民之志、恪守为民之责、常听忧民之音、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情实干答好“民生答卷”。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之间,本如楚河汉界,理应泾渭分明,这是为官从政的朴素逻辑。没有平时的涵养功夫,缺少关键时刻的自我省察,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对蜕变之“渐”不严杜,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人生的航线就会走偏、信念的灯塔就会黯淡无光,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涉世如川,行身如舟。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都会有“微利之诱,五色之惑”的“灰尘”迎面扑来,那些有悖于为官之道、廉洁之道的“灰尘”,倘若不加以分辨,反复检视,坚决清除,日积月累,就会积弊成垢,危及自身。党员干部要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政治上自架“高压线”、道德上自设“防火墙”、法纪上自套“紧箍咒”,坚持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清白,永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9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着眼于“十四五”时期新发展阶段,全会提出一系列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远景目标提出三个“新”要求,“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点明了五中全会公报的核心要义,也是解读公报的重要指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们常说行动要看时机,开船要趁涨潮,身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然来到了关键节点,生而逢时是机遇,顺势而为才是谋略。广大基层干部要在新征程之上借风使力、乘势而上,既能“出新”又能“入心”,让“新意”与“心意”结合,一路劈波斩浪、一路高歌猛进。

  永葆“人民至上”的赤子心,服务基层立“新意”用“真心”。“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迈向新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已然成为了基层干部肩头的“责任担”。基层干部要善于听民意、体民心、察民情,区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关注不同受众体的不同感受。从涉及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出发,将眼睛放向小处、把手搭在实处、用力解决难处,勤想新办法解难题、定制新方案解民忧、常出新创意焕活力,让处处换新颜、展笑颜,用真情捧好“人民至上”的赤子心、用真心砥砺“服务人民”的深感情。

  牢记“改革创新”的发展观,锤炼本领放“新招”更“走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征途之上的挑战迭出不穷,锤炼本领、增长见识、丰富学问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着眼未来,更需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能力,具备以“变”应“变”、以“新”制“新”的积极思想。广大基层干部要牢记“改革创新”的发展观念,脱离“内卷化”式的自我懈怠,在专业领域要持续深耕争当“行家里手”,放眼大局要密切关注世界形势和发展变化,奋勇搏击争做时代“弄潮儿”。内修理论素养、外练实践真招,锤炼干事真本领、多管齐下有新招,确保学能入心、思而走心、行而用心。

  着眼“构建蓝图”的大格局,紧跟潮流焕“新样”还“用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十三五”收官在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举国上下正抖擞精神,奋力奔涌在“蓝图成真”“远景成像”的路上。如今正是报效祖国的大好时光,有着实现抱负的壮阔天地,广大基层干部要着眼于“构建蓝图”的大格局,调整状态、转变思想、做足准备。将“合作共赢、共建共创、互促互进”的新发展理念用心贯彻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对外开放等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新时代有“新样子”、让新脚步有“新基调”,与亿万奋斗者一道再创“中国奇迹”、再写“大美篇章”。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10

  回望“十三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底气、本领去迎接新挑战。前瞻“十四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用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统筹两个大局中不断赢得新胜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理解这一重大部署,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既是全面理解、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坚实基础,也为“十四五”时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科学路径。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们就一定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11

  庚子金秋、硕果累累。在万众瞩目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会议,科学擘画我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驶向“十四五”新航程,擘画发展新蓝图,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基层干部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确定的战略举措与新时代使命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以“实”立言、以“勤”立行、以“正”立德,锚定航向、奋勇担当、坚毅前行。

  以“实”立言,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意由言表。“说话”是思想的口头表达,是综合素质的外露,是个人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出言至易,立言至难。立言不仅要立得住,还要信得过、传得开、行得远。“话风”系着作风,连着政风,折射党风,影响民风。在人人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基层干部的言论不仅是表达个人思想观点、一家之言,更多时候是传递组织的意图和思想,具有动员群众、推进工作的功效。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政策、每项举措在落地过程中,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盘根错节的“基层语境”。在不搞调查的情况下就急于立言表观点,在没有研究的情况下就空洞说教、夸夸而谈,在未能兼听辩证的情况下就穿靴戴帽、坐而论道,就会“说不上去、说不下去,说不进去”,有时候还会“被顶了回去”,这样的言话不但没有分量质量,反而折损了自身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基层干部要切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耐下性子、躬身入局,虔诚地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然后围绕群众的现实困惑和生活难题释疑解惑,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讲经过调查研究提炼出的有价值、有分量的话,讲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硬话,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说话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赞成。

  以“勤”立行,行之有恒。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言固然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关键还是要看实际行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从“说到”到“得到”,因为它们中间隔着“做到”。解决“做到”的问题,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具体、具体抓。“四时相催不肯迟,脚踏实地不停歇。”“立行”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照见精神境界,如果视探索攀登为畏途、把知重负重当吃亏,是难以收获成功果实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我们面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少了,“一山还有一山拦”的难关多了。我们干事创业,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越是身在环境艰苦的一线地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越是要有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格,不论“夏木阴阴正可人”,还是“北风吹雁雪纷纷”,决不彷徨、决不分心、决不放弃,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争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不做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时刻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作风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状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勇于化解利益纠结的“卡脖子”,敢于突破推诿扯皮的“肠梗阻”,善于抓住矛盾问题的“牛鼻子”,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基层蹲苗压担中锻造“想干事、善谋事、会做事、能成事”的“铁肩膀”。

  以“正”立德,德以配位。党章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选人用人重德才,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通则。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明大德,对共产党人而言,政治品德就是最大的“德”。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基层干部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始终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党员干部要扎根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党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既不能有党龄长短之分,也不能有职务高低之别。从“草帽书记”杨善洲,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从“背石头上山”的领路人廖俊波,到扶贫之花黄文秀,他们都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基层,扎根基层,在基层的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做人要有人品,为官就得正“官念”。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不是喊破喉咙的自我标榜,而是自觉自愿的紧紧跟随。党员干部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保持“赶考心态”,涵养为民之德、坚定为民之志、恪守为民之责、常听忧民之音、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情实干答好“民生答卷”。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之间,本如楚河汉界,理应泾渭分明,这是为官从政的朴素逻辑。没有平时的涵养功夫,缺少关键时刻的自我省察,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对蜕变之“渐”不严杜,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人生的航线就会走偏、信念的灯塔就会黯淡无光,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涉世如川,行身如舟。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都会有“微利之诱,五色之惑”的“灰尘”迎面扑来,那些有悖于为官之道、廉洁之道的“灰尘”,倘若不加以分辨,反复检视,坚决清除,日积月累,就会积弊成垢,危及自身。党员干部要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政治上自架“高压线”、道德上自设“防火墙”、法纪上自套“紧箍咒”,坚持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清白,永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12

  回望“十三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底气、本领去迎接新挑战。前瞻“十四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用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统筹两个大局中不断赢得新胜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理解这一重大部署,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既是全面理解、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坚实基础,也为“十四五”时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科学路径。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们就一定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13

  举世瞩目下,为期四天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圆满落幕。会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了发展蓝图,规划了实践路径,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当前,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已成为全国上下的重要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学深悟透、弄通做实全会精神,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展示了党的智慧与力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奋力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使全国人民能得益于党的的果敢决策而过上安稳舒心的日子。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的顶梁柱,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面对“十四五”的宏伟蓝图,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携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惧艰难险阻,不惧风浪挑战,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唱响新的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毫不含糊。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永恒初心,人民至上是党的不变坚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按下经济暂停键为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开门问策,汇聚民心,彰显民众力量,传递民生温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二字被提及23次,“人民生命健康”“人民收入水平”“人民根本利益”等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字眼贯穿全会始终。在深学细悟全会精神之时,我们要认真领会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时代责任为己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坚持创新发展毫不犹豫。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的前进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之路。深圳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呈现;“北斗”的成功,是创新能力的彰显。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力量源泉。全会提出2035年使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再次把创新提上国家战略目标的日程,也把创新摆在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矢志不渝坚定创新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培植创新土壤,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在实践中谋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换挡提速”,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开启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

  时间见证前行,岁月镌刻奋进。全会勾勒了一幅更加美好、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发展图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领导为遵循,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原则,共同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奋斗。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14

  庚子金秋、硕果累累。在万众瞩目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会议,科学擘画我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驶向“十四五”新航程,擘画发展新蓝图,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基层干部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确定的战略举措与新时代使命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以“实”立言、以“勤”立行、以“正”立德,锚定航向、奋勇担当、坚毅前行。

  以“实”立言,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意由言表。“说话”是思想的口头表达,是综合素质的外露,是个人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出言至易,立言至难。立言不仅要立得住,还要信得过、传得开、行得远。“话风”系着作风,连着政风,折射党风,影响民风。在人人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基层干部的言论不仅是表达个人思想观点、一家之言,更多时候是传递组织的意图和思想,具有动员群众、推进工作的功效。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政策、每项举措在落地过程中,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盘根错节的“基层语境”。在不搞调查的情况下就急于立言表观点,在没有研究的情况下就空洞说教、夸夸而谈,在未能兼听辩证的情况下就穿靴戴帽、坐而论道,就会“说不上去、说不下去,说不进去”,有时候还会“被顶了回去”,这样的言话不但没有分量质量,反而折损了自身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基层干部要切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耐下性子、躬身入局,虔诚地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然后围绕群众的现实困惑和生活难题释疑解惑,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讲经过调查研究提炼出的有价值、有分量的话,讲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硬话,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说话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赞成。

  以“勤”立行,行之有恒。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言固然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关键还是要看实际行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从“说到”到“得到”,因为它们中间隔着“做到”。解决“做到”的问题,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具体、具体抓。“四时相催不肯迟,脚踏实地不停歇。”“立行”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照见精神境界,如果视探索攀登为畏途、把知重负重当吃亏,是难以收获成功果实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我们面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少了,“一山还有一山拦”的难关多了。我们干事创业,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越是身在环境艰苦的一线地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越是要有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格,不论“夏木阴阴正可人”,还是“北风吹雁雪纷纷”,决不彷徨、决不分心、决不放弃,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争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不做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时刻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作风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状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勇于化解利益纠结的“卡脖子”,敢于突破推诿扯皮的“肠梗阻”,善于抓住矛盾问题的“牛鼻子”,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基层蹲苗压担中锻造“想干事、善谋事、会做事、能成事”的“铁肩膀”。

  以“正”立德,德以配位。党章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选人用人重德才,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通则。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明大德,对共产党人而言,政治品德就是最大的“德”。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基层干部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始终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党员干部要扎根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党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既不能有党龄长短之分,也不能有职务高低之别。从“草帽书记”杨善洲,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从“背石头上山”的领路人廖俊波,到扶贫之花黄文秀,他们都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基层,扎根基层,在基层的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做人要有人品,为官就得正“官念”。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不是喊破喉咙的自我标榜,而是自觉自愿的紧紧跟随。党员干部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保持“赶考心态”,涵养为民之德、坚定为民之志、恪守为民之责、常听忧民之音、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情实干答好“民生答卷”。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之间,本如楚河汉界,理应泾渭分明,这是为官从政的朴素逻辑。没有平时的涵养功夫,缺少关键时刻的自我省察,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对蜕变之“渐”不严杜,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人生的航线就会走偏、信念的灯塔就会黯淡无光,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涉世如川,行身如舟。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都会有“微利之诱,五色之惑”的“灰尘”迎面扑来,那些有悖于为官之道、廉洁之道的“灰尘”,倘若不加以分辨,反复检视,坚决清除,日积月累,就会积弊成垢,危及自身。党员干部要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政治上自架“高压线”、道德上自设“防火墙”、法纪上自套“紧箍咒”,坚持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清白,永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全会 五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