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心得体会基础材料汇总(心得体会)(完整文档)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新常态”心得体会基础材料汇总(心得体会)(完整文档)

2022-08-18 19:05:1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常态”心得体会基础材料汇总(心得体会)(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新常态”心得体会基础材料汇总(心得体会)(完整文档)

 

 “新常态” 心得体会基础材料汇总

  1 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上)

 适应新常态,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进一步增强信心, 适应新常态, 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 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 充分展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

 用新常态的视角看今年上半年经济中考成绩单, 我们会发现许多令人欣慰的新亮点。

  ——稳中有进。

 新常态下, 增长速度虽然放缓, 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

 随着资本、 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 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 储蓄率下降, 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 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 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 随着城镇化提速、 产业转移, 城乡 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 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 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

 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这些新常态下的新特征、 新趋势在上半年已全面显现。

 经济运行稳字当头, 稳中有进。

 7. 4%的增速虽有所放缓, 在世界上仍是一枝独秀; 与此同时, 结构调整进在其中: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 消费贡献率不断上扬、 东中西部发展更趋协调、 居民收入占比继续上升。

 稳中有进, 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姿态。

  ——调控创新。

 新常态下, 经济增速换挡回落、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 保持忧患心, 又坚持战略思维, 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 保持平常心。另一方面, 新常态下, 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 低成本、 可持续, 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 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上半年, 党中央、 国务院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不搞强刺激、 大调整, 而是坚持区间调控, 调控定力更强; 不搞大水漫灌, 而是坚持定向调控, 抓住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喷灌滴灌, 调控发力更准; 不搞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而是坚持统筹调控,统筹稳增长、 促改革、 调结构、 惠民生, 通盘考虑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调控效力更久。

 调控创新, 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改革红利。

 新常态下, 转方式、 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补上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 市场体系不完善、 企业改革不彻底等体制机制短板。

 上半年, 坚定不移地下好改革先手棋。

 简政放权改革大刀阔斧, 财税改革、 价格改革、 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好戏连连, 改革红利继续释放, 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全面改革, 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动力。

  新常态, 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 积极的。

 只要我们科学看待新常态, 积极适应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必将频现新亮点, 再展新画卷。

  2 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上半年, 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 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

 种种信号和变化, 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 出现了趋势性、 不可逆的新常态。

 深刻认识新常态, 积极适应新常态, 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认识新常态。

 经济进入新常态, 是 30 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

 持续 30 多年的高速增长, 成就

 巨大, 难能可贵。

 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 应该说, 是做不到、 受不了、 没必要。

 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 制约着速度高不上去了。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

 十八大提出到 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 按这个目标算每年 7. 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 要素成本上升,会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转向创新驱动。

 正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 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 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

 以中高速、 优结构、 新动力、 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 悄然来到我们身边, 正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的面貌。

  ——辩证看待新常态。

 新常态是进步, 新常态是富态, 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

 经过 30 多年高速发展, 我国经济上了大台阶, 体量大了, 家底厚了, 百姓生活改善了, 今天我们才可以用更大的力量, 去做过去想做却很难做的事情, 推动中国经济迈上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这个更大的台阶。

 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

 三期叠加, 矛盾交织, 房地产风险、 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隐患有所显现, 但我们更应看到,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新四化的不断推进, 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 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 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我们也完全有信心、 有实力化解成长的烦恼。

  ——积极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有长期性, 要求我们保持平常心。

 一是冷静理性, 不急不躁, 顺势而为。

 潜在增长率下降、 经济增速放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区间调控、 定向调控,轻易不搞强刺激, 不踩大油门; 同时又要坚持底线思维, 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 力求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既不过速,也不失速。

 二是积极主动, 开拓创新, 尽力而为。

 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以改革开路,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 更好地改善民生。

  新常态, 新发展。

 面对新常态, 我们要有冷静的心、 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 科学认识新常态, 积极应对新常态, 学会适应新常态, 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人民日报》 评论员)

  3 人民日报:

 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

 上半年, 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 经济运行也呈现新特征。

  告别了高歌猛进, 中国经济步入新的运行轨道。

 进入新常态, 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

 适应新常态, 面对新问题, 党中央、 国务院运筹帷幄, 全国人民迎难而上,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保持稳中有进势头,出现积极变化。

  ——增速虽然放缓, 实际增量可观。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 7. 4%, 实属不易。

 经过 30 多年高速发展, 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 总量基数很大,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

 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 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 5 万多亿元, 约相当于 1994 年全年的经济总量。

 更可喜的是, 物价水平保持平稳, 就业形势较好, 民生继续改善, 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

 在速度换挡期, 我们既要走出高速纠结, 又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让经济运行长期处于合理空间。

 这样的经济增长, 必须是就业和收入增加的增长, 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是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增长, 是节能环保的增长。

  ——调整虽然艰难, 升级已成大势。

 上半年,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投资,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继续超过第二产业, 高新技术产

 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升, 单位 GDP 能耗下降。

 这些变化延续了近年来结构调整的积极势头, 显示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

 进入新常态, 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就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 从低端到高端, 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

 结构调整不会一帆风顺, 也会带来阵痛。

 我们要坚定方向, 咬住青山不放松,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政策协同配套, 尽量减少阵痛, 争取结构调整效益的最大化。

  ——调控虽然平稳, 经济活力增强。

 上半年, 稳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 却没有采取强刺激的调控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 坚持区间调控, 突出定向调控, 特别注重深化改革,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减税让利, 增强企业活力, 从而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上半年, 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 593. 95 万户, 增长 16. 71%,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 8. 41 个百分点。

 经济新常态, 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从根本上说, 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 向民生改善要潜力; 就是要激活力, 把该放的权放到位, 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 就是要补短板, 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就是要强实体, 把该给的政策给足, 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

  8 月 5 日、 6 日、 7 日, 《人民日报》 连续三天在头版位置刊登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系列评论, 以《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 和《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为题, 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具体阐释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容和意义。

 7 月 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出, 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进一步增强信心, 适应新常态。

  今年上半年, 我国经济同比增长 7. 4%。

 如何看待 7. 4%的增速? 《人民日报》 在系列评论中写道,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 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 7. 4%, 实属不易。

 经过 30 多年高速发展, 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 总量基数很大,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

 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 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 5 万多亿元,约相当于 1994 年全年的经济总量。

  《人民日报》 评论指出:

 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 应该说,是做不到、 受不了、 没必要。

 十八大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 按这个目标算每年 7. 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

 经济增速换挡回落、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 保持‘忧患心’, 又坚持战略思维, 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 保持‘平常心’。

  新常态下, 我们国家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不再那么执着, 但对发展质量却十分看重。

  《人民日报》 的评论指出:

 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 可持续, 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 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进入新常态, 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就要爬坡过坎, 从粗放到集约, 从低端到高端, 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

 正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 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 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中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新常态下,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民日报》 的评论指出:

 经济新常态, 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

 方式, 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从根本上说, 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 向民生改善要潜力; 就是要’ 激活力’, 把该放的权放到位, 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 就是要‘补短板’, 把该做的事做好, 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就是要‘强实体’, 把该给的政策给足, 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人民日报》 评论认为:

 新常态是新的探索, 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以改革开路,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 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 更好地改善民生。

  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 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决定性意义。

 而《人民日报》 的三篇评论恰为人们清晰呈现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整体面貌和未来趋势, 正如评论中所说, 面对新常态, 我们要有冷静的心、 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 科学认识新常态, 积极应对新常态, 学会适应新常态, 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刘然)


推荐访问:“新常态”心得体会基础材料汇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常态 汇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