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问题(6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问题(6篇)

2023-05-03 10:05: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问题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相关思考

  摘要: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异已经影响到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所有加强对农村的重视,推动乡村发展就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国家也出台乡村振兴以及乡村帮扶等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的发展。但是由于乡村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所以现阶段的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乡村的发展。本文就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入手,浅谈其建设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手段。

  关键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难点问题;治理策略

  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设施,在解决公众一些不便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然而在乡村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管理人员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忽视,所以现阶段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就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甚至是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视。然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较高,建设环节还存在一些隐患,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解决。

  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公共基础设施是指为公众设置的,公众都可以共享,不允许某个人独占或排他的一些基础性设施。如:医疗机构、教育机构、道路桥梁等。而且根据公共基础设施的类型不同,其还具有公益性、垄断性、收费性以及竞争性等。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共基础设施承担重要的任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需要,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1】。但是由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较高,技术标准较为严格,所谓其建设环节会产生一些技术以及资金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设施建设。尤其

  是对于农村而言,其一般地形较为复杂,再加上资金较为短缺,很容易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视。

  二、现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主体较为单一

  公共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于人民的建筑工程,应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能够满足居民不同方面的需要。但是在现阶段大多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由于政府是主要的投资者,承担主要的建筑责任,所以相关村民就对于政府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在参与修建基础设施的时候缺乏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建。而且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机制还不完善,村民以及政府在设施修建过程中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所以在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难题,致使公共的修建存在严重的问题【2】。再加上乡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投资风险大资金回笼速度慢,外来企业大都不愿投资,仅仅依靠政府一个投资主体就很难满足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

  (二)思想觉悟方面的问题

  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由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加上人口较多,缺乏对于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所以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破坏也较为严重,而且管理人员也存在思想觉悟方面的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建。一方面,由于人们思想觉悟不高,所以在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环节,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协调能力就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通村工程、饮水工程都要多村多乡联合才能够完成。项目之间就存在割裂性,断头路等状况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基础设施的修建。另一方面,由于思想觉悟方面的欠缺,乡村的公共设施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工作人员往往过于重视项目的修建,忽视了对项目的管理【3】。

  (三)外在环境问题

  实际作业环节,部分农村的对环境较为复杂,存在山区,半山区,坝区甚至是城区等地理区域,由于这些地理类型之间的差距较大,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就存在差距。相关人员在尽心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兼顾多方面

  的内容,并且需要结合实际地形进行方案的改进。所以建设环节的技术性较而且任务量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重视,多举并行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意识问题是制约建设的关键,所以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其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其建设。首先就是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意识层面激发起工作人员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视,从而保证公共设施的修建;其次就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立法,制度是相关政策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所以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制定出科学的规范制度【4】。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避免资金的滥用以及挪用状况。一方面也能够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跟踪管理维护、调查测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使用及维护情况,保证相关政策的落实。

  (二)扩展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资金

  农村相较于城市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所以相关部门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就会得到多方面的资金支持,不用担心资金不足的问题。而在乡村由于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主体是当地政府,相关企业由于无法获取经济效益,所以建设资金的渠道往往只有政府支持一个方面,很容易造成资金的短缺,影响公共基础设施的兴建。所以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尽可能地扩展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PPP项目等举措引进大量的企业进行投资,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兴建获取足够的资金,这样才能够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规范制度,解决纠纷

  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建环节,由于部分基础设施的覆盖面积较广,经常涉及两个或者是以上的村落,但是不同村落之间的发展程度和政策存在差异,而且发展方向和规划也存在差异,所以基础公共设施的修建就可能存在一些隐患。在此基础上,就要求相关部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范政策,一方面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科学的设施兴建计划,在不影响其他乡村的基础上进行设施兴建任务。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乡村数字化智能化设施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方便群众办事,将各种矛盾纠纷调处、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冲突。这样一来,就能够及时协调由于公共设施修建造成的村落冲突,从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设施的建设【5】。

  (四)因地制宜,遵循实际

  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乡村的地形较为崎岖而且地理规划较为复杂,所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此背景下就需要相关人员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工作人员一方面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基础设施的数量以及位置,保证基础设施功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对当地环境的研究,根据地势进行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这样才能够推进基础设施的落实。

  结语

  在现阶段乡村的发展过程中,由乡村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文化基础也略显不足,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的发展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公共基础设施作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设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就需要相关人员通过扩展融资渠道、转变意识以及规范制度等形式,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姣姣,韩建民.山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现状研究——丽江南溪田野调查报告[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5):474-479+516.

  [2]王程龙.关于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补短板的思考——以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为例[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4):16-18.

  [3]马静,邵建平,王晓,折小荣,云振宇,张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化的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23):77-82.

  [4]纪志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05.345.

  [5]“推进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对策研究”课题组.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的探索创新及优化路径——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5(06):119-124.

篇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问题

  

  精品文章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以及村民自建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以及村民

  自建情况的调研报告

  银达镇人民政府202x年3月9日

  按照肃发改发[202x]46号文件的有关要求,我镇高度重视,抽调部分人员于202x年3月7日至3月9日,围绕我镇近两年全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以及村民自建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银达镇地处肃州城区以北7公里处,辖14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农户7555户,人口29622人,耕地面积71299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41亩,202x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7289元。

  二、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现状及成效我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和村民自建两种方式进行。政府主导为主要建设方式,通过招标方式组织实施,由中标单位负责建设项目的管理、材料采购和施工建设。村民自建方式在我镇近两年实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大幅提高,农户参与建设积极性很高。根据调研的情况,通过农户投工投劳折资、农户自筹资金以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的项目占已实施项目的43%1.农村道路建设方面,202x年至202x年,我镇共修建道路3条,精品文章

  总长度49.5公里,总投资1594.5万元。其中,202x年由政府主导,国家投资1100万元修建银沙公路29公里;通过区级配套资金70.5万元,村民投工投劳折资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筹资43.5万元修建蒲上沟村1至10组4.7公里通村公路4.7公里。202x年由政府主导,国家投资226万元,农民自筹154.5万元修建银上谭公路15.8公里。截止202x年,我镇主要道路铺筑率已达到96%,有效改善了我镇乡村道路通行状况,初步形成了村村相通、支干相连的农村公路网络,为我镇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方面,202x年落实了杨洪村、明沙窝村人畜安全饮水建设项目,共投入资金344.9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116.8万元,农户自筹58.4万元,“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74.7万元;202x年落实了佘新、拐坝桥、明沙窝村人畜安全饮水建设项目,共投入资金478.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74.3万元,农民自筹204.6万元。通过两年的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了6404人安全饮水问题。

  3.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方面,202x年至202x年,新建成

  沼气池155户,沼气服务站10个,共投资68.12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25万元,地方配套2.25万元,农民自筹42.625万元。截止202x年底,我镇共建成沼气池1655座。

  4.农田水利建设方面,202x年至202x年,共投资102.6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黑水沟村4,5,6组10公里农田毛渠建设项目总投资48.7万元,其中地方自筹2.96万元,群众筹资筹劳26.8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9万元;六分村西滩2.04精品文章

  公里支渠项目总投资37.7万元,其中地方配套24万元,群众筹资筹劳7.7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万元;银达村5—10组10公里u型渠建设项目总投资65万,其中村集体自筹0.4万元,群众筹资筹劳39.2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5.4万元。

  5.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方面,202x年至202x年,共投资111.9万元进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202x年银达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总投资33.4万元,其中村集体积累投资10万元,农户自筹、投资投劳折资13.7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9.7万元;202x年杨洪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总投资78.5万元,其中地方自筹6.5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49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3万元。

  6.集镇建设方面,202x年,镇政府通过积极招商引资,投资150万元对银达集贸市场进行了重新规划建设,目前已

  完成市场场地硬化、集镇上下水建设、装菜台修建、办公区修建,计划年内投入运营。

  三、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分析从调研情况看,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显著进展,但面对十分繁重的建设任务,整体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全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严重,极少数农民行路难、吃水难、保障低的问题仍然存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制约了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当前全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精品文章

  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个别村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一是认识不到位。少数村对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错误认为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花钱多,无效益。因此,不愿投资或少投资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领导不到位。多年来,个别村的领导没有真正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措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及时,工作部署不到位,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群众意见较多。三是措施不到位。有的村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措施不过硬,落实

  不得力,加之投入十分有限,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速度跟不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

  (二)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投入不足是我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为上级财政投入,而肃州区财政状况比较困难,因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较少。农业产出效益低,加上长期以来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方针的实施,致使农村积累比较薄弱。据调查,我镇大多数村无集体收入来源,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虽然近年来政府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但与庞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相比,仍远不能

  精品文章

  够满足其需求。二是缺乏引导机制和信贷支持。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引导措施,民间资金目前极少涉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周期长、贷款风险高,又导致农村基础建设信贷投入不够。

  (三)项目、资金整合难、配套难。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围广,管理涉及部门多,各项涉农资金多属专项资金,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投资分散,导致一些项目使用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不理想。村民自建项目需要村集体出资配套,而配套资金村集体难以筹措,造成一些项目未能及时落实到位。

  (四)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表现为我镇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电力、通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量和规模较小,部分基础设施及配套的功能陈旧、落后甚至失效,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较弱。

  (五)村级公益设施建设与管理不到位。表现为村容村貌整治进展缓慢,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特别是安全饮水、道路硬化、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管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老化失修严重,难以长期发挥效益。农村基础设施多是由政府、村集体建设,村集体管理,产权不明晰,管理主体缺位,导致投资效益低下。

  三、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营造

  精品文章

  浓厚氛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利用一切舆论载体,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特别是中央近两年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二是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

  组织领导。各村、各部门应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典型示范,采取先易后难、集中突破、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等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建设能力。发展我镇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基础设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各村各部门应深刻领会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实质,牢牢把握发展经济这一主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各村应当结合我镇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规模和效益。坚持“抓产业、促发展、保民生”的工作思路,在有条件的村重点培养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典型农户,培育产业强村,带动群众共同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

  精品文章

  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深厚的物质基础,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三)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一是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要有前瞻性,结合国家政策,从适应未来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需要出发,在充分研究我镇目前条件的基础上,科学提出我镇短期、中长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二是突出重点,镇政府要认真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并按规划的内容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三是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村镇的发展规划。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合理编制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镇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协调安排好区域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区域共建共享。切实尊重村民意愿,统筹规划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文化、卫生、商业、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设施等布局。强化建设规划的基础性指导地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四是突出中心村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为促进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我镇应逐步规划建设规模比较大、发展有潜力、便于集中

  精品文章

  安臵的居民中心村,以新建成的蒲上沟村集中居住小区、佘新村光明如意苑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在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建设中心村、村庄整体拆迁,村庄内部拆旧新建等形式,推进中心村建设,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突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通村公路,提高公路等级,全面提高农村路网通达程度和通行能力。本着质量第一、长期受益的原则,借助国家、省、市“支农惠民”政策的东风,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并重,尽快解决部分农村人口饮用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的状况,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推进信息惠农工程建设,促进广播电视网、通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逐步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能上网。继续推进沼气池建设,健全沼气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大沼气池、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推广、使用力度,净化乡村环境。

  (五)多策并举,加大基础投入。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为进一步贯彻落

  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扩大公

  精品文章

  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议:一是各级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投资用于农村的比重。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努力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加强政府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创新资金管理方式,整合各级各部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项目,根据项目性质制定不同的扶助标准。集中现有各部门的专项涉农资金,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实行资金项目跟着农村建设和整治规划走,集中用于整村推进的相关项目建设。三是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制。(1)设立区政府新农村建设专项引导性资金,建立竞争性项目投放机制。引导性专项资金不搞平均分配、不搞固定补贴、不照顾落后,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完成情况好的村,优先、重点进行帮助和支持,以引导社会资金和群众投资投工。(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小型水利设施、集镇建设等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建设。(3)荣誉激励,如给予公共设施冠名权,政府组织评选,对贡献较大者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等等。(4)社会责任感召,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的作用。动员社会富

  裕阶层和民营企业采取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鼓励更多有责任感的企业或农民企业家建设家乡。建议区政府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精品文章

  的办法,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清粪堆、清柴堆、清垃圾堆)、“三治”(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以增强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为着力点,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保证,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活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七)创新机制,加强设施管护。加快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建议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设施,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单个农户受益的项目,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对于受益人口相对分散,产权难以分割的工程,可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营权与工程管护责任相统一;对于具有一定收益、适合经营的基础设施,可通过公开拍卖转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由购买者自主经营管理,并由其负责

  工程的管护,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臵和综合利用,有条件的村可将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超市、体育健身场所等相对集中,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实行村民自主管理,建立卫生保洁、乡村道路养护、绿化养护、河道管理等长效机制,做到制度、人员、经费“三落实”,使农村基础设施真正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精品文章

  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内容仅供参考

篇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问题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汇报

  伴随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经过《十一五计划纲要提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市不少地方全部沿街造房买房落居。我想这也只是符合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居住集约化吧!而农民居住集约化目标就是为加强了农户之间紧密性联络,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乡村文化,发明了条件,便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谈到农村公共设施我认为其中不少地域不少农村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点。

  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微弱。

  因为国家和省级、市级财政每十二个月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有限原因和县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微弱。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首先要说便是池塘,因为时间侵蚀,老一辈建造池塘以经变浅而且长满水草,蓄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田需要,所以每逢下大雨农作物就会受到雨水威胁,而一旦有长时间不下雨又会产生旱情,农民为了能播下种子要么等天下雨要么花钱买水。其次就是引水渠道,这些也全部是因为年久失修造成了利用率下降和渠道防渗率低下,其中有急需加固和维修;有地方则需将农田渠道配套设施完善,(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短缺。刚开始因为水体污染大多数乡镇就连人畜饮水没有处理,即使现在乡镇居民绝大多数用上了自来水,不过各乡镇全部没有下水工程和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渗坑或直接排进池塘、河道,造成了大面积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致使居民、农民、牲畜饮水不安全;这些将直接威胁到大家用水安全。

  二、缺乏管理和充足利用

  在农村里,土地和水、山林地这些公共设施资源本身有限,再加上不合理开

  发、管理和利用所以往往会造成资源得不到科学充足利用和浪费。如:农民在田间农作物应能够充足利用田间光热水气实施轮作、间作、套种、混播,在水里种植水生作物、养殖鱼和水禽等。而农民却没能挖掘出这些公共设施资源潜力,从而降低了农村公共设施资源利用率,达不到增产增收效果。这些正是因为村干部没有落实到实处,造成农民在技术上、好想法得不到支持、资源得不到承包,造成部分公共设施资源无人管理和充足利用。

  三、服务化体系十分微弱。

  (一)、农村、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需要深入加强。

  因为多种原因影响,各乡镇、农村建设方案等计划编制工作刚刚起步或还未制订,因为全县村镇乡镇计划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长久计划,为以后新农村及乡镇改造建设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麻烦:大部分农村和乡镇所在地基础设施功效不够完善;生活居住区对应供排水和公共服务设施十分微弱,乡容村貌脏乱差问题突出,各乡镇、农村没有集中垃圾处理站,随意倾倒垃圾现象严重。我想这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乡镇、农村就不会出现了部分情况了。

  (二)、公共基础设施缺乏,制约了各乡镇、农村发展。

  生产工具机械化不光是工业发展肯定趋势也是各乡镇、农村肯定发展趋势。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各乡镇、农村、农业发展水平关键标志,也是确保提升各乡镇、农村生产力,促进更多劳动力转移,根本改变传统耕作方法前提和依据。这么就必需加紧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规模开展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各乡镇、农村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乡镇、农村业余文化队伍,激励乡镇、农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友好家庭、友好村组、友好村镇创建活动。然而正是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缺乏才造成各乡镇、农村、农业发展水平低下,制约了各乡镇、农村发展速度。

  (三)、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缺乏。

  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有多方面原因,但其最根本、最关键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如:各乡镇、农村卫生院落后,缺乏新型高级次医疗设备和这些设备操作人员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是在长久发展中积累下来,有是在新发展形势下出现新情况。其原因关键有以下几条:一是各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微弱;二是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缺乏。在农村发展和建设中是需要各类型农村人才,其中包含实用性人才、专业性人才等.实用性人才如:种植、养殖、加工能手,经营创业型、转移输出型、技能推广型、传统工艺型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专业性人才应包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保护、农业、计划、法律等领域。农村实用性人才应集中在农业生产、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领域,计划、法律方面。农村各类型人才缺乏和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所以要加紧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必需定制和输送各类农村人才。

  (四)、制订人才激励政策,引导各类人才。

  因为农村物理条件和物质条件差等原因,大多数全部多人不愿意长久在农村工作下去,所以农村是一个极度缺乏人才、技术水平落后地方。要想处理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制订对应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尽可能提升农村物理条件和物质条件,方便吸纳对农村有用各类型人才到农村及乡镇工作,其次,就要和相关部门签署各类人才输送机制,为农村输送大量农村实用型人才。

  (五)、充足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投入和政策引导,而且还需要农民主动参与,因为农民才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人。所以,要充足调动广大农民主动性和发明性,使广大农民自发为农村村基础设施建设尽一份力。政府和村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以群众工作为基础标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注意充足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制订好长远农村、乡镇发展计划,要围绕人民群众需求进行策划,充足征求和采取农民群众好意见和提议。对于农民自愿自主创业致富建设项目,政府要在技术和资金给予帮助和引导,经过以补助、贷款、以物抵资、提供技术信息等方法,引导农民帮助农民,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篇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问题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

  摘

  要: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农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宜居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和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高标准农田、农村水利、交通物流、村镇(村)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竣工数量的逐年增加,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策略

  引

  言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非排他性的、非竞争性的农村公益物,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主要由当地农民长期使用。国家城市规划计划规定,市镇公共基础设施应包括六大类:教育、文化、卫生、科学和技术、商业金融、行政和集中市场。还有一些专家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分为以下几个领域:农业生产(农田灌溉、农业抗御能力、农产品流通等)。农村生活(道路、能源、饮用水、通信等)。农村社会文化(体育和休闲文化、社会保护、卫生等)。)农村生态环境(废物回收、环境保护等)。

  1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现存问题

  1.1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结构不合理

  农村生计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建立,道路和电力通信也很容易获得,但后勤和网络等基本基础设施尚未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建立。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区域,诸如高速宽带等设施的发展尚未实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减少,信息更加封闭,导致该区域的发展速度放慢,贫富差距扩大。在农业生产方面,灌溉设施很多,但建筑质量低,水资源利用率低,造成严重浪费。与此同时,作物抗御风险能力薄弱,落后的农村地区收成好,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需要。农村地区缺乏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情况更为严重:在农村教育和农村保健领域,农村学校和医疗合作社设备不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资格与城市工作人员相差甚远,人才储备不足其次,诸如留守儿童中心和社会福利中心等社会保障设施很少。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建设新的现代农村地区的目标的实现。

  尽管农村地区的植被和农林领域多于城市地区,但环境问题不应低估,例如农村地区的废物管理、缺乏适当的人员定期清理、生态和灰尘。此外,对粮食的过度需求导致广大农村地区营养不良,土地恢复负担不起。

  总的来说,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更倾向于建设大型基础设施,例如集中建造道路、供水系统和其他低质量项目。与此同时,旨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投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护方面,很少得到考虑。

  1.2供给主体单一导致供给效率低下

  一般来说,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的事,政府根据自身的职能向公众提供公益物,并在解决外部负面影响、市场失灵等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也可能会失败,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差距,而且有限的问题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安全、建设时间过长和投资成本高,从而因此,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而必须部分依赖其他行为者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的血液。

  1.3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资金不落实

  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没有明确界定,责任没有协调,责任没有得到适当承担,没有长期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州政府面临财政困难,缺乏管理公共基础设施所需的资金。

  2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策略

  2.1抓重点,明确“管什么”。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政府投资、群众自筹和社会捐助的农村水电路气信以及公共人居环境、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设施,面广、线长、点多,需要理清管护范围和重点。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以村为单位建立台账清单,弄明哪些是各级政府、集体和协会必须要管起来和要管好的;搞清哪些是社会化、市场化行为,要服务好、监管好的。二是分门别类,找准重点。把和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作为管护重点,比如农村“四好”公路以及农业灌溉设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三是系统思维,补短强弱。抓两头带中间,做好重点设施管护同时,把基础设施短板和弱项补齐。

  2.2创新多样产权制度,明晰管护责任主体

  目前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权模式是国家对建设和集体所有权转让的投资。这一模式将持续很长时间,但在尊重公共所有权原则的同时,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所有权改革,澄清产权,明确责任,并鼓励所有部门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1)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可根据使用功能、影响和可维护性等因素分为公益物和收入类。对于农村公路和卫生设施等不直接有利可图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必要将固定资产列入资产目录,依法管理资产,明确规定国家和社区负有主要保护责任,保护责任由政府承担,组织对于某些人口群体来说,在流动地区建造并为大型消费者和企业服务的有利可图的基础设施,如山区池塘、灌溉系统和农村供水系统,可以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和营销,并采取各种形式:分包、合同、合同和合同安排管理权和收益权分别确定了激活产品管理保护的责任主体,保持资产库存活着,明确管理保护主体,加强建设后管理保护,实现良性循环。(2)积极鼓励企业或个人根据自己在农村发展工业中的需要,投资建设与其行业有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并鼓励企业和个人根据法律、规章和条例,通过保障所有权、使用权、自主权和盈利能力,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除了管理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外,有关政府不应过度干预基础设施的具体使用。

  2.3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中央政府考虑到了当地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要,增加了一般转让,并根据有关条例将地方补贴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以利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前革命地区、边境地区等。地方当局应建立一个基于保健服务管理责任、规

  模和标准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预算支出制度,并将国家负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费用纳入地方政府预算。在条件成熟时,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困难的村庄提供适当的补贴。

  2.4制定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提高管道的保护级别。一方面,必须根据农村基础设施的范围和利益水平确定产权拥有者和使用者,并确定由地区服务、地区服务、乡村服务、乡村服务和乡村服务提供的保健责任。第二,需要提高护理部门的护理速度,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㈢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

  2.5加强宣传培训

  第一个是加强培训的方向。加强对各级地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政策、筹资项目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要求方面的培训。二是推广广告,选择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实例,并选择一系列可在国家一级推广的实例。通过印刷、电视和新媒体等传统媒体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宣传运动,创造一个广大社会,特别是农民关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环境。

  3结束语

  有鉴于此,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机制必须以农民自主发展的权利和扩大生产性和盈利性空间为基础,有效鼓励农民投资和更好地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应成为未来治理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柯善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怎样管,如何护?[J].中华建设,2020(04):8-9.

  [2].两部委出台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意见[J].农村财务会计,2019(12):49.

  [3].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J].交通财会,2019(12):80-83.

  [4]胡文静.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研究[J].学术界,2018(10):171-180.

  [5]唐梦文,王晓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9):252-254.

篇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问题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只有通过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运作市场化、民营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服务,强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和制度安排,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策

  1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社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饮水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农村文化设施等。

  从公共物品的属性来划分,公共物品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公共资源性物品。目前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几种流行观点有:一是凡是人们迫切需要而社会和市场做不了、做不好和不愿意提供的产品,均是政府的责任

  [1]。这一理论从传统的以物品属性来划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范围跃至根据需求及供给环境来确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但是,其考量标准的模糊性让公共产品与服务在实践中供给主体最优化选择以及相应的责任确定带来了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判断标准的量化将能很好地完善这一理论。二是根据人们需求的公益性程度及需求满足中对政府的依赖程度不同,将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类(表1)。三是根据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的不同,将公共产品提供制度安排分为四大类(表2)。

  将表1与表2进行比较可知,表2中A区域即表1中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C区域对应表1中准基本公共服务;B、D对应经营性公共服务。A区域、C区域主要是政府自己生产不可能或效率较低的领域,如自来水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因B、D区域的公共产品在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和东部较发达农村地区,且完全属于差异性需求,本文不作讨论。

  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与问题

  2.1现状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交通、电力、通信、医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市场建设等方面供给严重不足。其中虽然有些方面取得了覆盖率上的提高,但是,其供给质量较低。因此,如果把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为量的满足和质的追求两个阶段,那么,我国现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处在量的满足阶段,且大多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逐步转向较高层次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届时,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可能出现公共服务供给“青黄不接”的结构性困境。此外,我国农村边际消费倾向中,文教娱乐、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的消费倾向分别为0.1925、0.1861、0.1625(食

  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分别为0.1608、0.037、0.1256、0.026)。再加上农民存在着对公共产品消费极强的收入弹性,农民从收入中支付了大量本不应该属于农民支付的费用。这种“畸形的供给关系”造成的对农民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4]。农民消费倾向明显的领域恰好是表2中的A、C区域,这就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中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

  2.2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资金方面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支农资金中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和民间资本利用两方面。配套资金方面,据统计,目前乡村负债的15.20%~25.80%是由旨在促进农村建设的中央支农资金造成的,在现有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5]。配套资金问题是基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全国性公共产品与地方性公共产品、跨地区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划分不明确以及“行政软强制”的综合产物。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中央转移支付的地方配套资金更难筹措。民间资本的利用方面,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供与生产主体基本上由政府承担,民间资本很少涉足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特别是在表2中的C区域,市场供给的效率要大于政府直接生产供给的效率,政府的越位不仅造成供给效率低,而且造成自身负担过重,影响A区域的产品与服务供给。

  2.2.2运作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采用的是政府出资承包给法人,在政府招标过程中,往往是政府先与法人就项目资金、质量标准、交付期限等协商一致,接下来,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政府先付资金,法人后建设,政府验收。由于政府担心失去对项目建设的监控权,政府不愿采用。第二种情况是法人先建设,政府验收合格后交付资金。由于法人需要足够的资金,而且承担着“沉淀成本”的风险,法人不愿采用。第三种情况是,项目开工前按一定比例预付资金,待验收合格后交付剩余资金。由于其折中了前两种方法,成为最佳途径。但是,由于双方都以对方承担着“沉淀成本”风险而分享对项目的控制权。政府的监控权相比较第二种情况会弱化,法人则会淡化第一种情况下的精益求精。在政府与法人的利益博弈下,政府不愿意默认自己当初抉择的错误或法人满足政府官员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接受质量不高甚至不达标的项目。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公开竞争招标的项目,竞争模式运用甚少,大多采用政府主管人员私下联系,难免产生寻租现象,造成资源浪费,供给效率低下。最后,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由于建设与管理的脱节,导致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诿,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的直接管理缺乏成本意识,造成供给效率和服务质量低。

  2.3制度方面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的缺失本身就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其主要表现:一是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范围、责任、方式、监督的法律缺失。这是造成我国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称法律层面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也导致我国中央支农资金的转移支付多表现为临时应对性强,缺乏长远规划与资金转移的稳定性。法律制度的缺失不仅造成了资金供给的不稳定,还加大了公共产品提供的政府“交易成本”。为了加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2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组、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

  》。毋庸置疑,一

  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挥了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信息不对称,再加上政府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有着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主动权(政府奖补实际上决定了工程项目的通过),作为经济人的政府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倾向,导致出现了类似新型医疗合作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套资”冲动和“钓鱼”工程,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二是我国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缺乏操作性强的制度支持与保障。国家对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往往采用“定性”性规定,如鼓励、提倡、加大等措辞,缺乏民间资本进入许可、优惠政策、市场银行融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定量性规定,这就导致民间资本发挥作用的制度导引、辅助、监管机制的整体性缺失。

  2.4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其建设关键在于符合民意。农民的有效参与是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符合民意的关键。在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中,民众的参与性被忽视,造成民生工程不合民意,社会效益低,甚至有违民意,适得其反。然而,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发育成长,我国农村社会呈现出阶层化现象。我国农村社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阶层:农村农业经营专业户以及乡村工商业个体工业户阶层;学历较高和老革命阶层;乡镇和村级干部阶层。这种划分并不排除部分人或家庭可能具有以上几种资源,但是以上划分仅仅是从社会资源占有的角度划分,实际上我国农村中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都不占据其中三种资源,即所谓的“纯农民”或农民工阶层。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农民在农村建设中的“人微言轻”,再加上我国农村农民的参与意识整体性不够强,导致农民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基础设施建设往往缺乏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机制,造成供给效益低。

  3对策

  3.1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主体多元化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工程的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发包使用权。鼓励民间、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工程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进行综合开发[6]。基础设施民营化在我国目前较为流行的模式有“BOT”模式和“PPP”模式。PPP模式相较于BOT模式的两个优点恰好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中所面临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盈利性弱,有些甚至没有。政府参与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投资方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基础设施供给的公平性。因此,PPP模式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合适选择。

  3.2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信贷作用,整合利用农村存量资金一是外来资金,包括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利用资源吸引开发商投资、社会捐助等。二是充分利用农村自身结余资金。首先,应该建立起资金回流机制。金融监管部门和央行应该制定相应政策保证或鼓励农村银行资金流中的农村存款的“惠农”比例。其次,鼓励扶持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市场外部化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小农经济“市场内部化”。

  3.3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法,通过法制化途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中央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责任范围应以全国性与地方性的区别加以法制化,同时应辅助以列举法方式最大化明确责任范围。在财权与事权划分方面,应在充分研究当前地方实际责任范围与实际财源的基础上剥离不合理事权;建立灵活的中央对贫困农村地区的辅助机制。同时,制定相应配套法律法规和程序性法律法规。保证政策执行既有指导思想又有“轨迹”可循,提高政策的可行性。

  4充分发挥农民的建设主体作用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是建设新农村的持久动力和不竭源泉是农民[7]。充分发挥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优势,乡村两级权力阶层发挥好政策信息收集、制定、利弊宣传的作用,而不是替代决策,构建顺畅的、多元的利益表达机制,确立起新农村治理的理念,避免因利益表达不畅造成基础设施效益低,甚至影响局部农村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项继权,袁方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投入与需求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08(3):94.

  [3]贾康,孙洁.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机制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61.

  [4]李英哲.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实证分析及建议[J].财政研究,2009(2):42.

  [5]温铁军,彭辉,范堬

  ,等.中央支农资金配套制度对中国乡村负债的影响:一个初步估计——以中西部地区贫困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2):13.

  [6]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之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455.

  [7]徐勇.建构“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乡村治理体制[J].理论学

  刊,2007(4):86.

篇六: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孙富涛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1期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其中农村经济发展更是重中之重。我国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历来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前进,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虽然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相比农民的需求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是“三农”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建设

  农民基础设施是指相对于农民私有财产而言,用来满足农村生产与生活需要的设施,具有非竞争性,非它性的特点。它包括政府所提供的全国性公共产品,这些产品覆盖农村地区,比如农村环境保护,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农村道路建设等,还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村自己组织修建的地方性公共产品,比如江河的治理,公共水利设施修建与维护,大型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农村电网建设,农村科技成果推广等。有效的利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它由交通邮电、商业服务、农村水利电力、农村能源、生态环境、科教文卫事业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组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农村内需的启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协调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是农民增加收入不可缺少的基础。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对于落后的农村来说在建设的规划性上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山区县,由于地势特殊,居民居住比较的分散,对于山区的建设也缺乏整体规划,房屋修建、道路河道设施建设都缺乏长远的打算,建筑物排列无序,随意修建房屋,畜牧圈舍大都与房屋相连,缺乏意识等等,这些现象严重的影响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1.2在建设上主体单一。农村在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当中,由于政府是主要的投资者,所以老百姓就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思想不积极,并且各个村集体和村民们在参与修建基础设施的时候都不积极,导致在修建过程中建设力量薄弱。而各村委会的“一事一议”机制并没有得


推荐访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问题 基础设施 农村 管理

猜你喜欢